强冷空气驾到,杭州进入湿冷模式。
这两天,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打造的“暖蜂巴士”上线了。
它由废旧巴士改造而来。暖橙色的车身、头顶两只萌萌哒的蜜蜂触角,这都是美院老师的巧思。比如蜜蜂触角,便是用下水管和家里小孩玩的皮球做的。

冷了喝口热水、累了沙发坐坐,“暖蜂巴士”俨然是一个温暖小驿站。
“太好了,这两天降温,有个舒畅的地方等单子,觉得我们的幸福指数高了很多。”在转塘一带跑了1年多的外卖小哥王刚看到暖蜂巴士,赶紧上车体验了一把。
体验一番后,王刚说:“我每天两个手机,每个手机都要充两三回电。冬天等单子,一等两三个小时,冰冷的水泥地坐得屁股都麻了!
”
据王刚说,现在跑外卖的人越来越多,高峰韶光一个园地,四、五十个外卖小哥蹲守,花坛沿边一圈坐满了人,黑压压一片。为了多做一笔订单,王大哥每天早上9点前就开始蹲点守着了。
“跑外卖大部分韶光,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王大哥说完,边上的外卖小哥们都忍不住点头。
据悉,暖蜂巴士开放韶光,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供应免费手机充电、免费热水、微波炉、应急雨披头盔、安歇卡座、冷热空调、报刊书本阅览、维修工具等等,这些都是为外卖小哥这些费力的“户外劳动者”量身定制。
“象山国际、金街美地是我们转塘的餐饮集聚地,以是我们专门把暖蜂巴士放在了这片区域。并且巴士是可移动的,可以随着需求走,就近做事。”转塘街道干系卖力人表示。
“暖蜂巴士”是如何出炉的?
钱江小时新闻理解到,今年9月,转塘街道事情职员实地拜访,理解户外劳动者的需求。在中国美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顶力支持下,“暖蜂巴士”项目从创意到落地,短短1个多月完成。
“我们跟中国美院的师生做了几次头脑风暴,包括暖蜂巴士的外立面、内部功能设计等,美院师生全流程参与。”转塘街道干系卖力人感慨,乃至巴士里有一些工艺项难点,没有木工乐意接,也是美院同学做的。
暖蜂巴士的日常运营,由一家物业管理单位掩护。
“物业方理解到我们这个设想后,非常支持,包括日常的保洁、水电等都由他们供应。”转塘街道干系卖力人表示。
做事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目前,转塘街道已建成两个街道暖蜂驿站、44个村落社暖蜂驿站。现在又在紧张商业体打造“暖蜂巴士”,打造一个创新性移动式爱心做事驿站。
本文为钱江原创作品,未经容许,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统统作品版权利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法律路子深究侵权人的法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