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辆满载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驶向欧洲。这趟列车上,装载电子产品的集装箱并非普通的铁路运货箱,而是一款能够独立蓄热并掌握温度的“特种集装箱”。
从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株式会社(简称中团体体)获悉,这款由其旗下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特种集装箱”目前已经向全国客户交付800多台,为办理中欧铁路极寒天气下无法运输电子产品、实现货运常态化供应了有力技能支撑。
据理解,此前从中国西部开出的中欧班列,经由亚欧大陆桥时,沿途高达70℃的温差每每导致部分货色无法在冬季运输。

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例,开通初期,货源紧张以IT产品为主。IT产品对低温敏感,存放温度不能低于零下20℃。而“中欧班列(重庆)”沿途极低温度可能达到零下40℃,最高温差达到70℃。如此极度的低温和巨大的温差,将对条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等产品的性能造成毁坏,严重影响货色运输安全。
“这一问题一度是‘新亚欧大陆桥’无法常年稳定运行的最大寻衅之一。”卖力此款集装箱开拓的中团体体技能职员张洪春说。
张洪春先容,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技能,利用冬季中海内地与中亚、欧洲地区之间自然景象温度差,采取高效相变蓄热技能。发货时相变材料在重庆等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温度环境下熔化蓄热,而当班列经由中亚、欧洲的寒冷地区时,相变材料凝固放热以保持集装箱内部较高的温度。
集装箱蓄放热控温过程无须机器部件事情,也不消耗外部能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环保性和经济性,让西部中欧班列不再受时令影响。
2013年,青岛中集冷藏开始批量生产并投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中欧班列利用。当年冬天,首批有40多台箱子投入到中欧班列(重庆)利用,货色运输韶光也从过去海运的45天缩短到铁路运输的15天。
从2016年开始,中欧班列(成都)开始大规模利用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张洪春先容,截至目前,青岛中集冷藏已经向全国客户交付800多台这款集装箱。
随着“一带一起”倡议的深入推进,中欧贸易加快发展,国际物流需求快速增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打破1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的43个城市。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中欧班列培植发展方案(2016-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总量中班列占比达到80%。
作为中国集装箱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团体体生产的集装箱在环球市场份额的占比超过50%。近年来,中团体体根据中欧班列客户的需求,定制研发了一系列“特种集装箱”,包括多式联运恒温箱、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花卉运输箱等,实现了电子产品、植物、“冻品+鲜活”等全品类物品的运输。
“随着全国各地中欧班列开行次数的逐年增加,海内越来越多条记本、液晶屏、打印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出口到欧洲。在这种背景下,相信‘特种集装箱’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张洪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