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我们本日的这位高朋,抱歉我实在不敢阿谀,叨教,那个......
嘉 宾:有话就说!

主持人:您的体型为何......如此怪异?
嘉 宾:
有吗?你这是赤裸裸的歧视!
外面协会!
主持人:
不是,您看啊,我都看不到您脑袋——紫砂壶脑袋虽小,但总还是有的吧!
您瞧,跟您说话我都不知道该看着您哪里!
嘉 宾:
你不用拿目光在我身上扫描,你又不是X光!
见告你,我已经把脑袋与身体融为一体,以是你是空辛苦量!
主持人:
可是这样一来,我们的壶友在请您泡茶时,还怎么打开您那宽广的肚量胸襟呢?您瞧您那光溜溜的脖子,怕是苍蝇都没法落脚!
嘉 宾:
这个就不劳你费心了,懂我的壶友自然知道若何打开我心扉,将好茶送进我腹中,不信你问在场朋友们。
主持人:各位来宾,你们知道怎么操作吗?
(不雅观众交头接耳,一脸茫然之色)
嘉 宾:我给大家换个角度看下
主持人:哦原来脖子上留了仨窟窿眼儿呀!
嘉 宾:
错!
实在这本来便是我的脑袋,只不过嘛......比一样平常的壶要大罢了!
主持人:
好吧,这算我失落言了,给您赔不是!
可是您再看您这边的胳膊——这三叉把子,我就没见过这么怪异的,这让咱们壶友怎么与您携手共泡一壶茶?
嘉 宾:以是说你根本就不懂我!
主持人:
不是您这姿势......我实在没法解锁!
在场的朋友你们有谁玩过这操作?(不雅观众交头接耳,一脸茫然之色)
嘉 宾:还是让我给大家做个大略自我介绍吧!
主持人:有请!
嘉 宾:
我本是海南越王头——便是你们现在说的椰子,只因生性好酒,且又大肚能容,以是结交了无数的豪侠逸士,成了酒桌上盛酒的好手!
后蒙浙江的梅师长西席点化,令我从此侍茶养人。我感念梅师长西席良苦存心,从此与茶为伴,直到如今。
主持人:那这三叉把子又有什么玄机?
嘉 宾:我生性直率,结交朋友就当肝胆相照,以是我这三叉把子,是让朋友帮我握在手心里——拇指扣盖,食指中指伸入三叉把内,无名指小指托壶底,以壶嘴就口而饮,这叫做“瓢饮”!
主持人:
原来是捧在手心里呀!
今天真的受教了!
话说回来您跟您的朋友那真是够亲热的了——对着嘴喝,用本日话说挺浪漫啊!
嘉 宾:你别笑,冬天我还能给他们捂手呢!
主持人:哈哈!
暖男!
(不雅观众与高朋齐笑,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嘉 宾:
梅师长西席还说,众生皆有佛性,万物皆可作壶。你们看,像我这样的酒鬼,如今不也成了茶博士?
主持人:
说得真好!
我现在才认识您,真的相见恨晚!
您真是一位可爱、可亲、可敬的好朋友!
我们本日的来宾朋友,大家往后可以跟这位“椰瓢”朋友多亲近亲近!
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后记:
款识: 底款:曼陀华馆(何心舟斋号);
把款:韵石(何心舟);
刻款:赧翁(梅调鼎)
镌刻:吾岂匏瓜,乃酒之家。为阳羡人,而户于茶。赧翁题。
壶身正面由清晚期著名书法大家梅调鼎题字镌刻,大意为匏瓜于它地乃盛酒之酒具,而到了阳羡被人们设计成为了茶具。笔墨对壶型的来历做了一番阐释,反响了紫砂器物设计取材工具广泛这一特点。
①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慈溪人(今江北区慈城镇)。清代晚期书法家。其人书法二王,诣臻神妙,尝被日人誉之为 “清代王羲之”,亦能文及诗词。梅调鼎虽然声名远播,却不喜富贵,长期过着清贫的生活。投身于玉成窑的创作完备是 出于梅氏本人对付紫砂艺术的爱好,然而毕竟财力、精力有限,故而其亲自参与的玉成窑制器较为少见,传世器加上1943 年秋出版的《赧翁集锦》一书中收录的梅氏亲友所藏之器不过数十件,时至今日,梅氏玉成窑紫砂器已罕见于市,其代价 自然不言而喻。
②何心舟,字子陶,号韵石、石林、石林居士,斋名曼陀华馆,浙江绍兴人。其人 抟砂技艺高超,善制壶、盆、水洗等各种紫砂器物,且制器每每造型独特,独具匠心,为当时之文人所喜。当代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师长西席曾在《溯源话艺——谈文人及字画界与砂艺的凑集》一文中这样写道:“到同治中业至光绪 的数十年中……这个阶段在文人与砂艺的结合史上连续谱写光彩的,要推梅调鼎与制壶家韵石的互助。”梅调鼎与何心舟(韵石)的互助,一个是练泥调砂高手,一个是高逸的书法大家,所呈现出来的是线人一新的文人砂壶。
③玉成窑紫砂在器形上颇为讲求,其以传统器型为根本加以创制改良,每件必从文人角度出发,为紫砂艺术带来了更多更丰 富的形式与内容,掀起了紫砂艺术史上的又一波高潮。用顾景舟的评语来说是“所有传器,品式多样,形制亦雅,最值得 赏识的是壶上书法端秀,刀镌利索;从鉴赏角度而言,制作技法虽不足精细,造型构造却别出心裁,一脱陈俗意趣。铭 句、书法与壶身三者领悟无间,堪称‘曼生壶’之后又一佳话。”
关注荆溪壶馆,领略紫砂风采
往期精彩回顾
北山说壶|认识紫砂泥,原来这么大略
紫砂史上的一次意外停电——黑星土出身记
茶叶长的霉菌他们说是宝,越想越呵呵
史上最贵曼生壶,大多人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