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良一贯在关注近年来汽车数量增长对衡阳环境和能源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汽车报废后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时候萦绕在贰心头。
交警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我市机动车登记保有量已多达69万余台。官方通报的报废汽车数量每年高达3000余辆。这些报废汽车一部分被回收公司回收;一部分被转运到省外进行处理,还有一些被随意丢弃,成了停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僵尸车”。
“是否可以在衡阳建立系统的回收、再制造中央,对其再利用?”带着这个问题,徐友良带领团队对湖南废旧汽车的回收利用情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他们通过建立汽车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选址方案的模型,根据“本钱最低”的原则进行科学运算和论证,得出了衡阳适宜建立湖南省汽车再制造中央的结论。他们还将该结论撰稿成文《汽车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选址方案研究》。

“这一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网络包括回收中央、拆解中央、再制造中央、垃圾回收厂等,总部设于长沙,回收中央分布在湖南省各市州,衡阳建立再制造中央,对回收汽车进行拆解、制造。”徐友良向勾勒了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网络的“蓝图”。
他向先容,废旧汽车的利用空间大,光发动机的可再制造率就达80%。如果能够建立汽车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让衡阳的废旧车辆走上“正途”,不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都是大受裨益的好事。
此外,该论文因实用性、可行性,被国家核心期刊《公路交通科技》采纳刊登,并在衡阳市第二十二届自然科学精良学术论文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