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江江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被他的父亲拉到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央事情。江江的父亲江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央主任,研究了一辈子建筑节能。听说也是由于父亲的关系,江江从小就被逼着学各种建筑节能方面的东西。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节能建筑”行业刚开始火起来。由于中国的城镇化培植发展需求,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地产商都在冒死地盖屋子,研究怎么去盖更好、更节能的屋子,自然而然地延伸出节能建筑节能。由此,一大批建筑节能公司在那时成立,包括玻璃厂商、地缘热泵厂商以及太阳能公司等。
而江江在清华事情的时候,紧张是做“能耗监测”事情,这是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与一样平常建筑节能公司不同的是,他们做的事情不是研发节能材料,而是研发一套监测和诊断建筑实际用能的自动化系统,以期通过实际能耗而不是节能技能运用多少来评价建筑是否节能,即用大数据的办法来监控管理建筑。他们也是海内最早提出“能耗监测”的一帮人。

这个课题得到国家高度重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开始大力推广“能耗监测”,政府出资4个亿,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地方的地方政府楼去推广能源监测管理。
在这个机会下,江江团队决定成立一家公司,来参与这些政府大楼的竞标,公司的紧张定位便是建筑能源举动步伐管理,供应产品和解决方案。他认为凭他们团队的实力,赚这4个亿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悲剧的是,由于缺少资金和背景,到末了他们一个政府项目都没有拿到。博锐尚格2009年年初成立,到年底就面临着倒闭的局势。
必须要转型。政府市场做不了,江江决定试一下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商都是大金主,也是纯市场化竞争。江江创造,此时此刻他们面临的竞争对手全是国外的大公司,包括西门子、施耐德、霍尼韦尔、江森等等。
2009年底,万达集团开始招投标能源管理项目,要去竞标公司稽核。在去博锐尚格之前,万达稽核团去了施耐德中国总部,由施耐德大老板亲自接待。场面可以说是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而当时的博锐尚格是在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没有前台,大开间,连领导办公间都没有。可想而知这些领导们看到之后的生理阴影面积……稽核团调头就要走。江江极力挽留,说:“最少给我们十分钟听了我们的方案再走。”
所幸稽核团都是懂技能的人。原来操持只讲十分钟的方案讲了一个半小时,万达当场就决定让博锐尚格作为供应商之一。
江江认为,博锐尚格的上风在于他们的能耗监测管理方案接地气。施耐德的产品线则均是由外国人设计,非常繁芜,当时的一套办理方案须要有三种不同的产品组成,不集成,而其产品也是别的厂商生产的。他们既不能理解海内地产商的需求,也不理解产品本身。以是施耐德没有悬念地输了这一仗。
江江拿下了这个单子之后,得到一个启示,便是要随着施耐德做生意。一是施耐德先帮忙铺了市场,二是施耐德可以作为海内市场需求的一个反向标尺。
我们来看看博锐尚格的产品线到底怎么接地气。
博锐尚格有六条产品线。
一是iSagy能源管理系统。这个别系包括能耗能效对标、能耗报警、节能量核算、能耗剖析等功能。
这个基于B/S架构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完成6个能源种类、33个设备分项、7种建筑类型的分类管理,从而实现水电煤气平分歧能源的分项和分户计量。可以说,你所用的每一种能源都能够被精确计量纳入数据库。
二是聪慧物业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信息总览、事情历系统、报表报告天生系统、全局报警系统、设备台帐管理系统。方便物业统一管理。
三是配电监控及用电安全系统。这个别系紧张是对高低压配电、变压器、配电赞助设备等运行参数进行监测,来担保用户配电系统的安全。
四是租赁空间管理与付费系统。这个别系可以完成商业租赁管理、能源统计计费、实时在线监测。大略地说,租户利用的电水冷热能耗可以统一接入到一个平台,在同一个平台内完发展途抄表和收费统计。公共建筑的水电气费收取不像住宅区,国家电网只会收到一栋大厦的电费,但大厦里面每一个租户的水电气费是由物业管的,而这非常麻烦。博锐尚格是海内惟逐一家供应一体化收费的公司,一个软件就可以搞定水、电、冷、热用度的收取。
五是环境与康健监测系统。这个别系可以对温度、湿度、PM2.5浓度、CO2、CO、VOC指标等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六是iSagy-BIM能源管理平台。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紧张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干系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根本,来建立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来仿照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而这个平台最大的功能便是建立以BIM运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大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降落建造本钱。
看起来就很酷炫的样子。而与施耐德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同样的情形再一次发生在SOHO的能源管理项目招投标中。
有一天,江江在网上看到一条***,说施耐德跟SOHO签了能源管理供应商的计策互助协议。本着施奈德去哪儿博锐尚格就去哪儿的原则(→_→),江江决定去找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潘石屹不懂技能,他用了一个办法,把同样的项目都给了施耐德和博锐尚格,两家公司分别做一套能源管理系统,把双方的数据结果放到网上PK,由老百姓决定哪家的方案比较好。
结果是,SOHO的第一个项目由施耐德和博锐尚格各占1/2,第二个项目博锐尚格占了2/3。终极博锐尚格凭借自身上风成功打赢了这一仗,而后SOHO所有的项目都由博锐尚格来作为供应商。
现在你翻潘石屹的微博,还可以看到他对博锐尚格的高度表扬。
现在,博锐尚格已经为全国近400座大型公共建筑供应能源管理做事。
比如......
银河SOHO
合肥机场
故宫博物院
广交会主场馆
如果说博锐尚格的成功靠的是技能实力或许还不敷够。中国房地产发展经历了高速发展期间,在那个期间,地产商紧张的精力是放在怎么拿更多的地、怎么建更多的屋子以及把屋子卖出去上。
然而随着扩展速率低落,房地产商已经越来越难以通过用增加屋子数量的方法来实现收入增长。那怎么办?只能增加单价。通过提高屋子品质的方法来提高单价,而能源管理正好便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商机。
对付江江来说,在中国房地产的低迷形态下,他的买卖才刚刚开始。
原标题:和施耐德抢客户他们最专业抢了万达又抢S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