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通信 » 12岁女孩熬夜刷抖音打游戏高情商家长这样疏导孩子陷溺电子产品

12岁女孩熬夜刷抖音打游戏高情商家长这样疏导孩子陷溺电子产品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通讯 2024-12-2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2岁女孩网瘾重该怎么勾引,常常趁家长不把稳晚上躲被窝打游戏或者刷抖音,教诲了很多次便是不改。

可以说,在这个乞助背后,我们看到了亲子间最常见的抵牾。

12岁女孩熬夜刷抖音打游戏高情商家长这样疏导孩子陷溺电子产品 12岁女孩熬夜刷抖音打游戏高情商家长这样疏导孩子陷溺电子产品 互联通信

多常见?美国Common Sense Media有个数据——2011年,0-8岁的孩子有62%从未用过电子设备,到了2013年,仅有28%的孩子没用过。

12岁女孩熬夜刷抖音打游戏高情商家长这样疏导孩子陷溺电子产品 12岁女孩熬夜刷抖音打游戏高情商家长这样疏导孩子陷溺电子产品 互联通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中国教诲学会《中国城市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曾对30000多名3-14岁儿童及其家长做过调查,结果显示,超9成孩子从3岁起就打仗手机,超8成孩子从3岁起就打仗电脑。

但同期,却有超6成家长表示,没为孩子筛选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运用程序。
他们更方向于大略粗暴地下禁止令。

可一味防堵,效果真的好么?腾讯最近推出“发展守护平台”,让家长通过关联孩子的***和微信账号,查看孩子的玩游戏记录、消费记录,乃至能一键禁止孩子的游戏。

但受访孩子的见地,却给这个功能破了冷水:“我完备可以用其他办法来对抗!
实在,很多同学都有小号的。
”、“被监视的觉得,完备不尊重人,我都这么大了,用这种方法也太小儿科了。
”……

孩子们更喜好的,是家长像朋友一样沟通,理解他们在游戏中得到的乐趣,对酷炫的电子产品的天然的喜好,适当做出积极的勾引。

少年商学院剖析高情商家长们的做法,创造他们并非一味防堵,而是分别从“设立规矩”、“明确目的”、“发展兴趣”这三个方面,循规蹈矩地让孩子学会和电子产品打交道的办法。
我们就来看看这三步走,干货满满。

01

第一步:设立规矩

但大人得一起遵守

对电子产品立规矩,也是培养孩子“左券精神”的开始。

美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
这个家庭,有两个孩子——13岁的哥哥Jaden,7岁的妹妹April。
为了约束百口人对电子产品的利用,他们签了一个协议,这个协议,最大的特点,便是:大人也得守规矩!

1、任何人不能在晚饭、家庭电视、电影韶光玩手机、收信息或者接电话。
手机的自动语音回答功能,便是为这些场合设计的,请设置起来。

2、任何人用完iPad之后,要卖力把它插到充电处,以方便下一个要用的人能找得到并且能利用。

3、当哥哥和妹妹在跟妈妈说话时,妈妈须要把条记本盖上,负责听。
同样,妈妈跟孩子们沟通时,也要暂时停下正利用的电子产品。

4、如果爸爸妈妈在周末或者度假的时候闷着头看电脑或看手机,那哥哥和妹妹也有权要求同样的利用电子产品韶光,而且,爸爸妈妈不能批评或打扰。

这份协议,还强调“有偿利用”,让孩子更珍惜自己利用电子产品的机会,而不是把玩手机、玩电脑视为丁宁韶光的消遣:

5、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得把果汁放在电脑附近。

6、当哥哥正在利用电脑,而妹妹也想用的时候,不能立时抢过来,同样也适用于哥哥。
除非是须要利用电脑来做作业,那是可以拥有绝对优先权的。

7、哥哥要连续做三个月的家务,每月挣20美元,他才可以开始购买手机流量套餐。

8、当哥哥的手机购买了流量套餐之后,他在睡觉前须要把手机放在客厅固定的地方。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一碰电子产品,就像丢了魂,反面人互换,这个问题,这一家也很好地办理了:

9、哥哥或妹妹如果在YouTube上看到特殊好玩的***,可以给爸爸妈妈分享;而且,爸爸妈妈至少要给他们15分钟,负责听他们说为什么他们这么喜好这段***。

10、每个月我们须要有一次百口的游戏韶光,可以是桌游,猜字游戏,或者wii的运动游戏等。

11、每周我们须要有一次百口movie night(电影夜)。

12、爸爸或妈妈每周要花15分钟听哥哥和妹妹给她讲解怎么玩“我的天下(Minecraft)”这款游戏。

13、我们每周须要安排一个百口technology-free(没有电子技能)的活动,比如徒步,骑自行车,钓鱼等等。

这份协议,由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妈妈逃妈推举。
其实在欧美,孩子各种习气的培养,每每都借助这种颇有仪式感的家庭条约,比如我们分享过的《美国孩子好习气的养成,竟然与常和父母签各种条约息息相关》。

02

第二步:明确目的

电子产品也是绝佳学习工具

如果说,Jaden和April一家的做法,还勾留在“有效隔离”的层面,下面这个家庭的做法,便是再进一步——“主动出击”、“积极利用”,明确我们利用电子产品的终极目的,引发孩子的探索和学习激情亲切。

这是少年商学院专栏作者、新西兰华人IT工程师刘向元的故事。

有段韶光,他儿子特殊迷外星人,在网上包罗了很多外星人的图片。
他就琢磨,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做一副外星人卡片呢?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他立马下了一个PhotoShop,教孩子修正图片,包括抠图、确定尺寸等,末了还打印了出来,做成卡片。

操作前,他还怕这对小同学来说会有点难,事实却证明,不到一下子他就上手了,一个人在那儿玩得津津有味。

这件事往后,他就故意识地勾引孩子转变思维,不要以为电脑便是用来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的,它还能帮我们完成许多更有趣、故意义的事情。

遇上学校里老师在讲三维图形,他们就出动了另一款画图软件——Google的SketchUp,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正方体、什么又是四面体……自己画一下,很快就明白了,比起讲半天理论,可不止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遇上数学比赛、做调查、写报告等,他也鼓励儿子用电脑搜索,后来,他的儿子还参与给班级设计了一个网上论坛。

对电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和儿子的争吵也减少了很多。

以前,小伙子心中装的都是电脑游戏,一度把他和太太折磨得有点儿抓狂,也不是没试过“约法三章”——规定只能在周末才可以玩儿游戏,每次不能超过半个小时。

规则制订后,还煞有其事地让儿子签了字、画了押,坚持没多久就缴械屈膝降服佩服了——孩子竟想瞒着他们,大晚上地起来玩。

现在,小伙子还玩电子游戏,但更多时候,他喜好自己去创造好玩的功能:

有的时候上YOUTUBE去找自己喜好的歌曲;

在注册了邮箱地址后,他会时时给海内的朋友写信;

自己搜索查询喜好的玩具在哪个商店里有买,还要货比三家;

用电脑练习中文发音……

03

第三步:发展兴趣

借电子产品引发探索欲

现在,什么东西都讲究“电子化”,电子产品玩得溜的孩子,更有可能发展出一些酷炫的兴趣。

比如定居芝加哥的美国华人妈妈Diana,她对孩子利用电子产品的态度一向开放。
由于在美国,孩子不少作业,都须要借助电脑、iPad等完成。

她儿子有一次语文课的作业,老师哀求他们把《星球大战》中的一幕重现出来,形式不限,目的呢,是磨炼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梳理安排人物、情节的逻辑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孩子就用电脑软件,做了个***短片。

后来,他又自己给自己加码,拍摄了《变形金刚》等系列短***。
这个兴趣一贯持续到本日,不知不觉,都7年了。
回顾这个过程,Diana总结的这段话,值得主见严格禁止电子产品的家长品读:

“自由清闲的游戏办法,使他灵巧地交融贯通所学知识和自身体验;内心驱动的能量让他专注而不怕挫折,在自我摸索中总结履历,不断提高;还有一点,那便是这个过程带给他无比的快乐和造诣感。

现在,Diana的儿子依然是个电子产品迷,但从没有沉沦在游戏当中。
相反,他不断学习各种和动画制作干系的软件,比如iMovie、Scratch等,说不定往后还会直接报考动画专业,将来当个动画导演呢。

如果,当时Diana大略粗暴地下了禁止令,不仅孩子当时心里会不舒畅,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美好的发展。

以上便是开导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三个步骤,分别从孩子的习气、动机和方向三个角度切入,带领孩子明确规矩、转化思维,终极把电子产品变成自己发展兴趣的工具。

当然,这统统都有个条件,那便是家长自己碰着问题不必暴跳如雷,不必非黑即白,而是尊重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喜好。

谆谆教导,这才能让电子产品成为孩子学习的帮手而非毒瘤。
虽然未必百分百见效,但像本文开头提及的悲剧一定不能再发生。

相关文章

以诚品书店为例谈谈文创商品的陈设美学

文创商品的品类涵盖广泛,利用一个有系统的美感陈设,能让顾客在游逛时,自然勾留在我们设定的动线、区域位置,与商品进行互动。陈设时要把...

互联通信 2024-12-27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