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造就循环经济发展业态
一是标准化发展。成立石雕石材行业协会、雕刻艺术研究会和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制订《惠安县石雕家当高质量发展方案》,构建石雕当代化家当体系的发展路径,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制订《惠安县石雕行业标准化导则》,以标准化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二是集中化提升。开展石雕行业转型提升专项行动,勾引企业投入资金超1.3亿元实现环推荐措步伐设备提质升级,累计关闭撤消592家、整改提升370家、整合提升72家、转产88家石雕加工企业。

三是循环化利用。造就石粉回收利用企业3家,年均处理石粉泥水可达30万立方,办理石材废弃物处理难、无处填埋等问题,推动石材尾料“变废为宝”。
坚持领悟发展,探索高附加值发展模式
一是石雕+建筑。充分发挥全省“八大建筑之乡”之首上风,勾引传统雕艺企业与建筑企业强强联合,打造“设计、制造、施工、安装”一条龙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具有古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企业151家,个中,一级专业承包资质企业57家,二、三级专业承包资质企业94家。
二是石雕+文旅。依托雕艺文创园和惠崇路石雕家当走廊,勾引企业创建雕艺不雅观光工厂、雕艺研学点、雕艺体验工坊等,现已形成4个雕艺企业省级不雅观光工厂。结合惠安女衣饰、泉州木雕、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非遗项目,打造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三是石雕+电商。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等当代营销办法,全县石雕企业在各省市设立办事处、经销点的有600多家,182家建立企业网站,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0%以上。
坚持集群发展,优化当代家当空间格局
一是园区集中发展。方案面积近1300亩,总投资20亿元,培植石雕家当标准化工业园区,探索建立全国性石雕行业的环保标准、厂房标准和作业标准,打造全国性石雕环保标杆园区。
二是中央集中展示。投入2.9亿元建成“天下石雕之都”展示中央,集中入驻石雕石材协会等5个行业协会和58个大师事情室,打造“国家级文创园区、永不落幕的雕博会、国际公共艺术节、有名雕艺博物馆、全国雕艺研学营地、国家级工业旅游基地”六张名片。
三是高新集中造就。出台《惠安县鼓励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多少见地》(惠委发〔2021〕9号),积极勾引石雕家当在前辈制造与自动化的利用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现有12家石雕企业得到国家高新技能企业认定。
坚持人才发展,引发家当自主创新活力
一是造就雕艺工匠。与中国美院等20所有名美院互助设立传授教化实践基地18个、雕艺人才事情站6个,在开成职校、华光学院等院校开设雕刻工艺专业,定向培养企业需求人才,累计为企业造就运送雕艺人才2000余人。
二是塑造行业标杆。依托全国首个“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谋划天生闽南雕艺传习所、辛小平大师传习所(南派雕刻技艺)等项目,推动民间精良技法和关键技能传承。完善企业推举、大师把关、现场竞赛的多元化选拔机制,先后造就国家级大师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1人、省工艺美术名人81人、市工艺美术大师101人。
三是提升管理水平。依托协会,组织企业高管参与厦门大学举办的中国石材领军企业培训“石善班”,培训自2021年起初后有35名企业管理职员参与,联合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开办“二元制”雕艺整日制大专,从家当两极办理教诲提升问题,助力企业家“既懂专一拉车,又会举头看路”。
来源:惠安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