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是有弹性的吗?
是的,非常弹。
需求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逝,比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只要作为生物的人存在,那么就必须有生存的基本需求。

但需求的承载办法会发生转移,比如吃什么、玩什么、住什么。滴滴多发了几张券,用户出门选择打车而不是公交了;当没有券时,用户可能又回到公交的办法上。
这里的基本需求是用户的位置移动,从A到B;弹性需求是用户从A到B的不同办法。
同样,用饭是刚需,但是要出门吃还是点外卖是弹性需求;约会是刚需,但是看不看电影约便是弹性需求。
弹性是需求发生转移的过程。
现在的产品非常丰富,对用户来说,在一个基本需求上,有多种办法的多种选项可选,竞争非常激烈。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就可以借助弹性,来实现自己产品的增长。
需求的弹性决定了打法
理解了需求弹性,就会创造市情上看似相同的产品,底层逻辑差异很大,产品打法也是风马牛不干系。
有的产品需求弹性很大, 比如打车,给用户发个券,用户就更方向于打车,更方向于点外卖了。
有的产品需求弹性很小,比如搬家,纵然给用户发个免费搬家券,用户会搬家吗?肯定不会。
滴滴打车 VS 快狗打车。
天下上有两种打车,一种拉人,一种拉货。
快狗打车,拉货搬家运东西;这是特劳伦帮助58打车做的定位,用一个熟习的观点引出另一个类似的观点,让用户快速Get到点。
滴滴打车的需求是弹性的,靠补贴来拉动弹性使得平台的数据增长。平台可以用优惠券的形式,养成消费者的利用习气,扩大市场霸占率。
快狗打车弗成,大家见过快狗打车和闪送送大额的优惠券吗?
他们是做品牌,做推广,做用户心智;当用户在须要的情形下,能够想到自己,就可以了。靠补贴只会增大自己的投入,让已经用自己平台的用户获益,不知足用补贴来拉新的初衷。
大概有人会说,发券也故意义啊,用户本来用货拉拉的,现在用快狗打车了。
不一样,市场的大小不一样。
需求弹性影响市场大小
弹性大的需求,会让市场变大,是增量市场。
靠着补贴的拉动,弹性需求使得市场快速变大,可以吸引海量用户利用(亿级用户),创造更多事情岗位(快车司机、外卖员),实现平台的代价最大化。
有代价的故事,成本最喜好。
弹性小的需求,市场变革不大,是存量市场。
弹性小的需求,没办法靠补贴来增量。须要搬家的还是那些人,无论有没有平台,用户都要搬家。用户不会由于有优惠券多搬一次,没有优惠券少搬一次。
优惠券的代价是通过平台叫一辆车,而不是竞争对手的平台。用户没有公交、地铁还是快车的选择项。开车拉货的司机,大部分还是之前的趴活司机,由于涌现了货运平台转行去拉货的很少很少。
以是,司机还是那些司机,用车的还是那些用车的——这是一个本就存在的市场。
在增量市场,大家共同竞争,会让市场更大,让更多的用户被教诲,理解到新兴的产品形式,对大家都有益。以是,滴滴、快的一贯补贴,ofo、摩拜一贯补贴。
在存量市场,大家共同竞争,是零和博弈。一方的获利,肯定会带来另一方的丢失,大家的补贴战只会相互危害,不能共同发展。以是货拉拉、快狗都在做品牌,顺丰同城、闪送也是做品牌。
那么,在做产品时,弹性的增量市场一定比刚需的存量市场好吗?
这要看需求的双重弹性。
需求的双重弹性
看一个需求,要看双重弹性:根本弹性+办法弹性。
滴滴打车是刚需+弹性,移动是刚需,打车是弹性;快狗打车是刚需+刚需,搬家是刚需,用车是刚需;上门推拿是弹性+弹性,推拿是弹性,上门也是弹性。根本需求的刚需,决定了产品存在的必要性。弹性的根本需求,首先要办理的是存在性的问题,即需求的证伪,其次才是发展的问题。
经历了O2O大潮的洗礼,基本已经证明,做产品要选择根本需求刚需的赛道,这样的产品对用户来说才是必须的。比如***,***便是一个刚需+弹性的好赛道(不考虑政策成分)。
那么,没有弹性的需求怎么办,放任自流吗?肯定不是。
没有弹性,创造弹性;做事溢价,品牌溢价。
额外的做事和体验,增加产品的附加代价,让部分用户为溢价买单。比如,拉货搬家是刚需,但是否须要搬运、上楼、清点、回单、代收等是弹性需求,是可以勾引用户选择的。
创造弹性需求的过程,也有很多问题要思考:
是否有额外的代价可以做?哪些用户会接管做事品牌溢价?用户是否会乐意为之买单?客单价如何?如何标准化此类做事,迅速铺开?如何担保做事质量担保用户体验?综上,虽然同样是打车,滴滴和快狗由于所在的市场不同,需求的弹性不同,也就决定了发展策略的不同。
每个产品经理,都要根据自身产品的需求实质,找到自身的发展策略,不断壮大,牢记贸然跟进。
作者:王海,公众年夜众号:产品经理第七班(ID:wanghai-pm)
本文由 @王海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