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入平顶山市生产一线,探寻当地转型发展的“创新密码”。
图为铁福光降盆车间。李海珠摄
走进平顶山市宝丰县铁福来装备制造集团株式会社(以下简称“铁福来”)的生产车间,其自主研发的“坦克炮塔式”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正在按照工序组装。这款钻机的事情事理是在井下巷道的煤层中打孔,通过扩孔造穴开释煤层中的瓦斯气体,降落安全隐患。截至目前,这款钻机已在全国近500个矿井投入利用。

“铁福来成立21年来专注于煤矿瓦斯钻探领域,以自主研发推动企业不断创新。”铁福来总经理武泽铭向先容,铁福来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874万元,仅2023年投入2405万元,占业务收入比重的6.2%。多年来,企业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与多家高校、大型煤业集团等互助研发,目前拥有专利191项,多项技能补充了国行家业空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中原煤仓”,近年来,如何授予“一块煤”全新意义是平顶山市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基于此,当地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家当领域拓展,以期实现从燃料到质料再到新材料的持续演进。为给予“创新之城”“材料之都”的打造增势赋能,河南省市两级此间亦抛出“大手笔”。在2023年的10月份,环绕聚焦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培植的尧山实验室正式落子鹰城,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河南省创新体系培植又落下了主要一笔,也将为该省新材料家当发展及打造万亿级新材料家当集群供应有力支撑。
图为中宜创芯的电子级碳化硅。李海珠摄
位于平顶山市河南电子半导体家当园的中宜创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宜创芯”),是河南省造就研发“工业粮食”——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新秀。从半绝缘电子级碳化硅粉到导电性晶锭,再到体积、重量、损耗均降落的碳化硅逆变器……每一个打破都见证着煤炭资源从燃料到质料、材料、产品的蝶变之路。
平顶山市卫东区副区长、中宜创芯常务副总经理董建勋见告,依托尧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和易成新材国家认可实验室、省级工程技能研究中央等研发平台,中宜创芯充分发挥碳化硅半导体示范线的技能上风,积极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央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互助,抢占技能和市场风口。
图为锦华新材料锦纶坯布生产车间。李海珠摄
“我们公司是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拓区化纤纺织家当链条的末了一环,上游企业将玄色的煤炭经技能转化为‘尼龙6’民用丝后,在我们车间加工成制作服装的质料锦纶白坯布。”在平顶山锦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华新材料”)的生产车间里,1200台高速运转的喷水织机将一卷卷白色的“尼龙6”民用丝制成锦纶坯布,从而实现由黑煤到白布的华美变身。
锦华新材料办公室主任孙秋霞向先容,目前平顶山市已形成上游的煤炭开采、煤焦化工,中游的“尼龙66工业丝”和“尼龙6”民用丝生产,以及下贱的尼龙聚合、改性、纺丝等环节完全的尼龙新材料家当链。近年来,多家有名品牌服装企业以锦华新材料生产的坯布制作的时装面料、羽绒服、防晒皮肤衣等脱销海内外。
“未来,平顶山市将持续聚焦新材料、前辈装备制造、新能源储能等12条重点家当链,打造7个家当集群,同时搭建企业融通创新平台,拓展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以带动家当链高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推动平顶山由‘中原煤仓’向‘材料之都’的转身蝶变。”平顶山市委统战部副调研员谢运和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