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有序规复,散布于街头巷尾的小型商店也迎来春暖花开。随着客流量陆续增多,店主们的脸上重现久违的笑颜。桐林鲜果坊便是它们中的一个缩影。
客流回升
一上午卖出近80单
3月25日上午,前来桐林鲜果坊购物的人你进我出,相继而来。
桐林鲜果坊的面积只有60平方米旁边,虽然以自选模式经营,但谈不上超市,只能算是个小型商店,不过,店内的商品倒是很丰富。店门口,摆着几箱菠萝、白菜;店内,水果、蔬菜、生活日用品等一应俱全;一些顾客在不同商品区选购着;店老板李林忙着为顾客结算。“本日新上了草莓西红柿,卖得挺好,到现在为止,已经补架两次了。”李林笑着对说。
“这里的东西挺全的,菜和水果都比较新鲜,价格也挺得当的。”小区居民田女士说,她是这里的常客,疫情防控初期,她未便利来此购物,都是在李林创建的社区购物群里留言订购商品。后来,她常常看到李林在店内人少时打扫卫生,禁绝时对店内进行消毒,这让她对这里的购物环境很放心,就开始进店购物了。“最近,我来得更频了,我的一些邻居也常常过来。”
李林见告,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事情职员一贯在辅导她对店内进行消毒。由于她每天凌晨三四点要去进货,等回到店里摆好货已是早上7点多,以是每天这个时候,她会对店内进行第一次消毒,先打扫卫生,然后用84消毒液洗擦地面,再喷洒酒精,这样的消毒每天早中晚各一次。“除此之外,每天我还会禁绝时对店里进行消毒,确保大家放心购物。”李林说。
一上午,桐林鲜果坊共售出近80单,对这个“成绩”,李林表示满意。她说,从这个“成绩”可以看出,客流回升得相称快了。
知心做事
线上人气转到线下
“你看现在店里人不少,一个多月前,店里的人可没现在多。”李林说,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像桐林鲜果坊这样的小型商店,其客流量都明显下滑。为帮她走出困境,社区居委会曾帮她联系为几户居民每天送生活日用品和果蔬的活儿,但买卖仍没有多大好转。思前想后,她决定在原有社区老客户微信群里组织团购,供应商品预定送货上门等做事。
“有的时候,会组织大家团购个油饼什么的,达到团购人数,能为大家省不少钱。”李林说,组织团购费心又费力,但实际上挣不到几个钱,不过,在她看来,主要的不是通过这个赢利,而是建立她和社区居民间的信赖,聚拢人气。
“前期大家未便利出门时,我还在群里供应订货送货上门业务,由于果蔬新鲜质量好,群里的老客户也帮忙扩群拉人,一韶光收成了一大批新客户。”李林说,有个老客户帮她先容了一位新客户,对方订了一次货后以为不错,就帮忙宣扬桐林鲜果坊,结果第二天,对方所住那栋楼上就有近十户居民联系她订货。目前,李林已把原来一个近400人的微信群扩展到两个,共计700多人。
李林见告,如今大家都走出家门,群里的那些新客户陆续来店购物,线上的人气转到线下,以是,比起往年这个时候,店里的客流量不降反升。
“跨界”经营
新思路走出新天地
李林说,此前,店里主丁宁卖水果,赞助发卖日用百货。后来不少老客户向她发起,考试测验增加蔬菜发卖。“我家的水果很新鲜,老客户非常多,后来有老客户表示希望买水果时可以一起把蔬菜买了,就不用东奔西跑,因此,就建议我考试测验着新增蔬菜发卖。”李林听到这样的反馈多了,就新增了蔬菜发卖。
借助从事水果发卖多年的履历和人气,李林很快就在“水果圈”朋友的帮助下融入了“蔬菜圈”。靠着每天凌晨三四点勤勤恳恳的进货上货,新增的蔬菜为商店的红火添了一把柴。
“做生意便是要靠大家,以心换心。谁能想到,都窝在家里的时候大家还能想出这么多好思路。”李林说,接下来,蔬菜发卖会连续做下去,微信群团购会连续搞下去,为社区老人或未便利下楼的人送货上门,会连续做下去……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采访中创造,像桐林鲜果坊这样的中小型商店遍布全市,这些商店或开拓新思路创新发卖办法,或修整店铺打造舒适购物环境,或订定优惠匆匆销活动准备欢迎客户……他们用自己的办法,欢迎春暖花开。(Hi威海客户端 周颖/文 王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