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让小伙伴选,估计会绝不犹豫的选择 AirPods Pro,由于它更贵,生活中用起来也更方便。
如果你长期出差,充电韶光不是很稳定,还有利用耳机的硬性需求,比如事情互换,剪片审片,这时,你还会选 AirPods Pro 吗?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我全都要。

开个玩笑。
如果二选一,我可能选有线耳机。
最近,老狐就想把耳机换成有线耳机,由于常常出差,得在手机上审片,对付耳机是刚需,而无线耳机时常要担心电量。
换耳机还有一个缘故原由是频繁丢失耳机,不是本日左边耳机不见了,便是来日诰日右边耳机落酒店了,再隔几天,两个耳机还戴在耳朵上,耳机舱不见了。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夸年夜,但这确实就在老狐身上发生了。
回归有线耳机,我不是个例,前段韶光,李荣浩也发微博表示,他一贯在用有线耳机,与音质无关,而是他听歌量大,利用有线耳机不用充电。
微博有一项是否还在用有线耳机的投票,投票结果显示,目前 37.6% 的用户是有线耳机党,62.4% 的人是无线耳机党。
在这条话题下,不少博主加入了还在用什么耳机的谈论。
支持无线耳机的博主认为无线耳机完备够用,有线是一种束缚,而且还得搭配转接头,更加麻烦。
支持有线耳机的博主更看重有线耳机的音质,并且跟我存在相同的问题——利用无线耳机频繁丢失。
不管是支持有线还是支持无线,都有足够的情由,我猜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样,终极不得不同时携带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
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手机为什么不能像以前那样,既有 3.5mm 耳机孔,又同时利用无线呢?
屏幕前的各位细想一下,所谓用有线得搭配转接头的缺陷,不正是由于取消 3.5mm 耳机孔才有的。
这就好比电脑厂商出于某些缘故原由,只供应 RTX4090 显卡,条记本由于散热空间,无法搭载,于是有了不支持独显的缺陷,但实在,原来有更便宜,同时散热良好的 RTX4070 条记本。
以是,我想在这里跟大家谈论,为什么手机得有 3.5mm 耳机孔。
首先,给大家先容一下什么是 3.5mm 耳机孔。
如果熟习音频设备的朋友,除了 3.5mm 耳机孔,可能听过或见过很多接口,比如多用于音响的莲花口、吉他上的 6.35mm 口、Hi-Fi 设备上常见的 4.4mm 和 2.5mm 平衡口。
从左到右:2.5mm 插头、3.5mm 插头、4.4mm 插头
不过,运用最广泛的音频接口孔还是 3.5mm 孔。
所谓 3.5mm 口,便是耳机插头的直径为 3.5mm,这里有一个细节,有的插头是 3 节,有的插头是 4 节。
每一节对应一个触点,尖头的触点叫尖(Tips),连接左声道旗子暗记,中间的触点叫环(Ring),连接右声道旗子暗记,最上面的是套(Sleeve)这样的连接头叫 TRS。
如果要加入麦克风,就得在上面再多加一个环,把麦克风触点加在第二个环或套位置,这种支持麦克风的接头被称为 TRRS。曾经的安卓和 iPhone 手机,麦克风触点都在套位置。
除了 TRS 和 TRRS 接头,还有 TS 接头,这种不分旁边立体声,在 6.35mm 头上更常见。
最早的音频接口便是 6.35mm 口,涌如今 1878 年,被用于电话交流机上,尖头这个由粗变细再变粗的构造,既方便拔插,也能固定住,让它在实际利用中变得极为方便。
3.5mm 口是 6.35mm 口的缩小版本,在 20 世纪 50 年代被设计出来,不过,真正让 3.5mm 耳机孔发扬光大的是索尼在 1979 年发布的 Walkman。
1980 年,在电影《初吻》这个经典画面里,男主给苏菲·玛索戴上耳机,音乐便是来自 Walkman 磁带播放器,头戴耳机是索尼的 MDR 系列早期型号。
Walkman 成为一种文化征象,这类随身播放器的火爆,反过来让 3.5mm 插头的耳机得以遍及。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由纯挚的通信设备转变成多媒体设备时,也曾用过其他的音频插口,比如诺基亚曾利用 2.5mm 耳机孔,但后来还是改用了更为普遍的 3.5mm 耳机孔。
3.5mm 耳机孔从随身听扩展到更多设备,除了手机、游戏机、MP3 等娱乐设备,还包括相机、电脑、录音设备等生产力工具。
因此你会创造,如果咱们有多个电子产品,比如用的是 iPhone、Windows 的主机、Switch、相机,一条耳性能在各种设备随插随用,但是无线耳机却不是那么方便。
比如在老狐同事中,***拍照师要用到 3.5mm 耳机监听、后期剪辑要用到 3.5mm 耳机,在电脑上审核***,也要用到 3.5mm 耳机。
到目前为止,有线耳机依然是更好的生产力。
当然,我必须承认,在一个生态中,比如 AirPods 在苹果生态中能实现多设备间无缝切换,这确实非常方便,但这只是在苹果生态中。
当你把运用范围扩大,席卷我们常用的数码产品,3.5mm 有线耳机才是更通用的音频设备。
除此之外,在高铁站候车厅这类无线旗子暗记滋扰强的地方,蓝牙就可能涌现断断续续的情形,稳定性不如有线耳机。
由于有了更方便好用的无线耳机,就把用场更广,适应性更强的有线耳机孔取消,这险些即是在夏天装了空调,就把家里电风扇卖了,这操作妈见了会打,工具见了得哀求跪榴莲。
大概到这里有人会说,可以利用转接线,但正如前面所说,转接线是一个缺陷,特殊像我有多条耳机只有一个转接线,每次都得担保转接线跟手机保持在一块,不然就只能看着 3.5mm 插头和手机,发出一声无奈的嗟叹。
手机取消 3.5mm 耳机的风潮,是由 iPhone 7 引起的,苹果的情由是优化手机内部空间,为了让手机有更好的屏幕、更大的电池、还有立体声喇叭,当时,却没提到一点,便是相机。
如果回过分去看,站在 iPhone 7 发布的韶光点,苹果的工程师可能也无法预见,为了让手机有更好的拍摄能力,手机摄像头模组越做越大,同时也越做越厚。
实在手机内部空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挤不出来,还可以把手机做厚一点,不仅是屏幕尺寸由 4.7 增加到 6 英寸以上,厚度上,iPhone 7 是 7.1mm,iPhone 15 厚度也是更厚的 7.8mm。
最早取消 3.5mm 耳机孔的手机不是 2016 年发布的 iPhone 7,而是 2012 年发布的 OPPO Finder,为了达到环球最薄手机 6.65 毫米的厚度,把耳机孔给取消了。
但是半年后,vivo 发布的 X1 厚度更薄,达到 6.55mm,依然能保留耳机孔,两年后,vivo 发布的 X5 Max,厚度只有 4.75mm,还是能保留标准的 3.5mm 耳机孔。
不是耳机孔设计不起,而是有线耳机对厂商没有性价比。
曾经,有线耳机只是一个随机附赠的产品,没多少手机厂商会花重金推广自己的耳机产品。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附赠的原装耳机坏了,要心疼良久,上五百元的 Hi-Fi 耳机,90% 的用户都不舍得购买,更别说上千元的耳机。
再看看如今的手机发布会,耳机当成主要产品先容。厂商的产品线里,蓝牙耳机格局繁多,从几十到五六百,品牌力强的卖到上千。
手机不再附赠耳机,已经没了原装这个观点,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购买价格得当的无线耳机。
至于消费能力不强的用户,在“华米 OV”不敷千元的低端手机上,3.5mm 耳机孔,仍旧保留着。
无线耳机现在卖得有多好呢,根据剖析机构统计,苹果在 2020 年一度卖出了 1.14 亿个 AirPods 系列耳机,纵然后来销量下滑,一年售出也超过 8000 万个 AirPods。
一来一回,手机厂商省了一条赠予的有线耳机,还卖出去一副无线耳机,这是一笔几百亿美元的买卖。
当然,老狐必须承认无线耳机非常好用,尤其在我通勤、闲步、干家务,并且它还有电的时候,我真的非常喜好用它,不用解开像迷宫一样缠绕的线,动来动去身上也没有线材的束缚。
但无法避免的是,它的电量会耗尽而我又忘却充电,同时它无线的设计,又增加了少部分人耳机遗失落的风险。
取消 3.5mm 耳机接口,意味动手机厂商放弃有线耳机,推动音频内容走向无线化,数字化。
而有线耳机没有延迟、无需充电、更稳定、遗失落概率低、普适性强、同价位音质更好的优点将通通不存在。
我希望厂商能照顾那超过三分之一有线耳机党,无线耳机很好,但 3.5mm 耳机孔,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他们不是对立的存在。就像语音很好,但笔墨也该当存在。
参考资料:
CSDN:3.5mm 音频接口类型解释
ScienceABC:How Did The 3.5mm Jack On Electronic Devices Become The Norm?
维基百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饿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