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动车组所用的螺旋减震弹簧,是我们生产的。”
“雅万高铁的动车组螺旋减震弹簧由我们自主研发。不仅如此,海内所有出口高铁动车组、普通客车上的螺旋减震弹簧也都是我们的产品。”
5月1日,山东智衡减振科技株式会社会议室内,公司领导层谈起自主研发生产的铁路弹簧时,满是激动和自满。

螺旋减震弹簧是动车组的主要零部件之一。这类弹簧技能哀求高、研发难度大,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动车组的运行安全以及稳定性、舒适性。坐落于宁津的民营企业——智衡公司,他们的产品为什么能这么牛?
一个系列产品包含41项国家专利
“靠技能,靠科技研发。你看,只这一个动车系列的弹簧产品就包含41项国家专利。”山东智衡减振科技株式会社创始人高云智先容说。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螺旋减震弹簧拥有13项发明专利和28项实用新型专利。
5月1日,在公司产品展厅,目睹技能职员现场演示螺旋减震弹簧的来宾纷纭感慨:小弹簧有大作为。
“我们的螺旋减震弹簧质量稳定,从来没有涌现过断簧问题,利用寿命可达30年。”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涛先容。
科技创新,是智衡公司的执着追求。
从经济账来看,往年的科研经费占发卖额的6%,今年操持上升到8%,如今的智衡公司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从人才账来看,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始终有增无减。从最初北上南下请技能专家到厂辅导,到如今在青岛建立人才飞地,联合科研院所进行技能攻关,公司研发团队羽翼渐丰。
在公司采访时,能切身感想熏染到,从研发、加工到检测、试验,各个环节都有着一股子负责劲儿。
“能不负责吗?这关系到高铁的安全运行。”高云智说。凭着这股子劲儿,这些年,他们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中国铁路总公司机车车辆配件定点生产企业;复兴号动车组指定螺旋减震弹簧唯一供应商,成功冲破国外垄断;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阿尔斯通环球供应商;研发的上百种规格减震弹簧广泛运用于动车组、普通铁路客(货)车、地铁、城际列车、各种工程机器车等,年发卖额达2亿元……
产品热销,公司订单已排到6月份。
一根弹簧悟出3个道理
“弹簧虽小,学问却大。”高云智说。做弹簧46年,他从中悟出3个道理。
第一个是:企业发展就要像弹簧一样,能抗压前行,更要承压弹起。
1978年,高云智在杜集镇杨树高村落成立五金弹簧厂,生产农业机器类弹簧。
曾是报社通讯员的他,对国家政策尤为重视和敏感。在***联播中,他敏锐捕捉到国家要大力发展铁路奇迹,便把企业发展目标定位在铁路弹簧制造上。
要想进军铁路弹簧行业,必须成为定点厂。“不是定点厂,不具备供货资格,而这也是最难的。当时我们根本达不到铁路部门的哀求,不只是技能,还有理念、管理等。”高云智说。
请专家、买设备、扩厂房,按照铁路部门的哀求不断完善。
困难纷至沓来。持续的研发生产使企业入不敷出,一度只剩下两名员工:门卫和接线员。由于发不出人为,员工离职前把一些设备也带走了。
咬牙坚持终得回报。1999年,智衡公司产品终于通过铁路部门认证,成为定点厂,企业发展迎来转机。
第二个是:干别人干不了的、不愿干的。
一次“冒险”让企业站稳脚跟。进藏火车最早利用的是法国入口弹簧。有一次,弹簧涌现故障,铁路部门在海内弹簧厂征集产品,结果一大批弹簧厂铩羽而归。
后来,铁路部门找到智衡公司,管理层却担心:“别人做不成,我们做是不是有风险?”
“我和你们想法不一样,一定要敢闯敢干。成功了能站稳脚跟,提高了咱的能力和有名度。就算不堪利,咱也不遗憾。”高云智力排众议,带领技能团队进行攻关,几个月后终于研制成功。至此,进藏火车的弹簧都由智衡公司生产供应。
第三个是: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做产品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囤里的。这是一句俚语,意思便是只有做到研发一代、储存一代、生产一代,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保持良好势头。”高云智阐明说。
智衡公司的高铁弹簧便是这样,目前已经有数十种型号。此外,他们还积极研发其他领域产品,如运用于建筑、船舶的减震弹簧产品等,不断推陈出新。
一条新赛道闯出新上风
在不断做优螺旋减震弹簧的同时,高云智将眼力放在“哪些东西还在入口”上。
空气弹簧多运用于汽车领域,目前海内做这一块的还不多,依赖入口征象比较普遍。智衡公司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随着政府对环保、市民对舒适度的哀求越来越高,传统材质的弹簧已不能知足市场需求,研制空气弹簧势在必行。”高云智表示,不仅新车可以装,旧车也可以换,他带领团队做过充分调研,目前这类产品市场非常广阔。
高云智先容,空气弹簧与目前大规模利用的机器弹簧比较,有着更好的减震效果,稳定性也更强。机器弹簧是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坚持稳定,而空气弹簧是在可伸缩的密闭容器中充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弹性进行减震支撑,不仅能提高舒适度,还可以减轻对路面的侵害。
目前,新产品正在试验检测中。智衡公司总经理高永刚先容,2024年底,空气弹簧就可以全面投放市场。
“从事弹簧制造行业46年,能成为复兴号动车组指定螺旋减震弹簧唯一供应商,我十分骄傲。如今,踏上乘用车空气弹簧这条新赛道,相信企业能连续乘着发展东风不断向前迈进,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高云智说。
来源: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