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花生酱,目前在深圳做保险科技领域的AI产品经理。
9年前是2010年,我还是个高中生,对付产品还一无所知。虽然没有踏入产品领域半步,但对付互联网的打仗已经早就开始抽芽。
和产品的第一次亲密打仗:从游戏和ROM聊起2年级学会播放beyond的MV,听后街男孩的歌。3年级沉迷于极品飞车5。4年级家里接通了拨号网络,上门户网站,玩小游戏。5年级开始打奇域、传奇。
全体初中玩遍了市情上的热门网游,包括跑跑卡丁车、街头篮球、冒险岛。研究了很多脚本、外挂,还自己写了一些按键精灵,并且用修正器修正了很多单机游戏的存档数据。想想自己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对数据格式、数据库构造有观点了,真是蛮幸运的。

09年第一代PC端2K篮球游戏2K9发售,在游侠论坛拿到种子挂机***了一晚,第二皇帝夜***完成偷偷爬起来玩了两场。
2011年我上大学,开始打仗移动端,终于得到了可以拥有一部自己手机的资格,爸妈给了我3000块钱的预算,我选择了当时性价比较高的HTCG14,开始逛各种论坛,刷机做ROM。
大学期间除了游戏,还在北京做了几份游戏策划的演习,做过一版回合制的手机版怪物猎人。当时为了体会到怪物猎人玩法精髓、战斗模式、数值体系,5天打了48个小时,到现在我看到怪物猎人这四个字就心里一颤。
游戏策划我主攻的是数值方向,这个跟我之前修正单机游戏的经历很有关,那个时候我不会直接把钱改到最大或者满级,由于次次都一击秒杀根本没有快感而言。相反我会通过考试测验和预估,推导出比较得当的数值,然后让自己的游戏难度略微降落,再不断调度来达到自己游戏体验的顶峰,我乐此不疲。
以上这些经历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我以为有两点蛮主要的:
第一便是,这些经历给了我足够的积累。如果不是那些年玩ROM、玩游戏,我不会积累那么多的交互觉得。没有这些交互上的觉得,我就没有一眼看出交互问题,并且能感知到该有的设计模式的能力。第二便是,这些经历帮我积累了足够的兴趣和热爱。由于我对互联网理解得够深,我才会懂得它的魅力和运作模式,才会有投入个中的想法。我对游戏一贯有很深的感情,尤其是网络游戏,由于它们都一定有精良的经济体系、数值体系,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能够在个中稳定获取乐趣。以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经历过很多个游戏里的小小人生,闯荡过很多游戏里的小小天下。
这样说来,游戏是产品的一种,以是实在产品也是一个小小天下的缩影,都抽象仿照着某个真实天下的真实人生。
产品思维带来的质变:走出烦闷症
虽然我有了那么多产品干系的积累,但我直到大学毕业,我还没有形成初步的产品思维体系,我的认知也呈现出混沌的状态,感性而冲动。
这种感性和冲动在我考研失落败后迎来了爆发。
考研这件事来说,绝对是一个高杠杆的买卖。你须要花出一年韶光冒着和同龄人不同步的风险来全身心准备,并且结果非黑即白,就像程序一样,考上便是1,考不上便是0。
实在学生时期的大部分经历都是如此,我们熟习了太多次的一锤定音,非0即1,导致我们并不善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垂垂图之,而总是煎熬过漫长的岁月,祈求一战成名。这时如果碰着失落败,是很难接管的,由于你没有一个好的过程管控,也很随意马虎由于结果去否定统统。
在我身上的表现便是,考研失落败之后,我得了烦闷症。
那个时候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健身也放弃了,每天只有自己独处才能感到安心。独处时我肆意打游戏开释压力,每天从父母安歇后愉快地开始我的一天,看着清晨7点半的天完备亮透,趁家人没起床,爬上床假装自己一夜安睡,再在中午醒来,度过浑浑噩噩的下午,连续等待享受我第二天夜晚的孤独狂欢。
这样的日子忘了持续了多久,总之后来一张逼迫飞往深圳的机票,结束了这段日子。我那段韶光无比的怠倦,对身体也造成了永久的侵害,直接表现便是外表上看来彷佛老了十岁。
对付这段日子的总结,在根本上,便是一个缺少产品思维的学生,赌输了一场豪赌。
也是到了深圳做了产品之后,我才知道,生活不但是非黑即白,也并不像考试一样一定有固定的复习办法和固定的辅导教材,还有产品思维讲的迭代、试错、复盘。直到我在产品经理岗位上摸爬滚打一年后,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怎么能带着积极的心态去见招拆招,并且充分吸取过程的营养,让每个结果变成新的开始。
是产品思维救了我,让我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让我安心平和和世间困难相处的心态和方法论。
产品修炼之路:搭建自我输入输出的闭环
降服烦闷症的经历,让我对产品思维如获珍宝。
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我彷佛打开了新天下的大门。对付任何事物、买卖、产品形态,我都有兴趣去用产品思维拆剖解析,同时也收成了很多对付世间事物本源的思考。
我终于懂得了自己积累的东西原来叫做交互履历,也终于逐步可以看懂每个页面背后的逻辑和背后的产品理念。在衡量每个产品时,也不仅仅是好或不好,而是能读出产品经理背后更多的巧思和无奈。
产品思维使令下,我逐步懂得如何用攀梯术去做用户访谈;如何以用户、场景、心智、需求为框架拆解困难问题;如何用迭代思维去方案好自己的每一步,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只会猖獗给自己打鸡血却战术上十分
同时我也重新核阅挖掘了过往履历,逐渐形成了自己做产品的风格,比如偏爱游戏化设定,喜好思考风控。这些收成也为我后续做AI产品经理打下了根本。
尝到甜头的我阅读了大量的产品干系书本,同时也产生了将产品思维布道给更多人的动机。
由于我以为,产品思维是互联网时期快速迭代下的产物,是对旧时期思维模式的补充,它也将适用于新时期的各个领域。
于是在某次项目撤销清算的期间,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在大家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揭橥了几篇文章。总结了一下我眼中各个岗位产品经理能力模型利害势,也写了一些失落败项目过程中做过的很多用研和竞品剖析结论。
第一次投稿并不顺利,第一稿的文章写得非常浅近,仅仅表述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模型观点,但并没有深入剖析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标,也没有案例参考。
虽然当时自己认为已经写得很清晰了,但主编nario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章的问题,并且让我参考金字塔事理等书本重新编排文章构造,再添补每个部分的内容,末了最好能把理论升华一下,并给出可落地的建议。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写作不单单只有热爱就够了,写作也不是须要有多么华美的词华,写作最基本的是逻辑框架要清晰有代价,同时内容要匹配且丰满。
于是我用三天韶光赶着把金字塔事理读完,再一遍各处修正,nario一遍各处退回并辅导我提升,并且不厌其烦地推举同类精良文章给我参考,勾引我写出深度。
那段韶光在社区的倒逼下,读了很多精良的文章和书本,有很大的收成,自己也从一个一腔热血的小产品,逐步发展为一个入门的写作者。
大概反复改了十几次,改到我都不好意思再点提交,由于实在太感激nario的审稿而感到惭愧和焦虑。
终于收到了投稿结果的短信,不再是“很抱歉”而是“恭喜”,那一刻觉得到了莫大的喜悦和造诣感。
这次的投稿成功让我意识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写,也有这么多东西须要学习,更须要不断练习去让自己的笔墨更清晰。
那一个月我不但打开了写作的大门,还得到了强大的自驱力。
为了知足自己的表达欲,为了能得到帮助他人的造诣感,我要努力让知识体系更加完全,让产品能力更加强大,让笔墨更加有力。
以是我一贯很感谢Nario和我的这次交手,他直接帮我理清了我文章的基调和质量门槛,让我后面的写作之路越来越顺。也正是由于他的坚持,才让社区在这几年来,始终坚持了高质量的内容并不断创新。
大家都是产品经理的坚持带来了优质的内容积累,也带来了优质流量。随着订阅者增多,于是顺理成章,我注册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年夜众号,期待在微信平台能够影响更多人。
"大众号运营的初期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做过任何裂变和推广的行为,完备是依赖大家都是产品经理这边带来的种子用户,靠自己原创内容,一步一个脚印自传播积累起来的。到现在能有靠近5位数的粉丝量,在产品垂类里面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并且粉丝粘性很高,质量、本色也很高,非常优质。
正是由于有了在社区内外的积累,让我感想熏染到了输出的甜头,也完成了自己个人发展的闭环。
在这个闭环下,我创造我的代价不雅观更加完善了,看问题角度更加多元了,并不像从前那样喜好跟人家争高下或者带有色眼镜看待事物了,我的人格彷佛都由于做产品而变得完全了。
于是这条路我走得更加武断了。
未来:产品布道和内容深耕
个人发展闭环之后,我以为这条路值得走下去,我该当和更多产品人、职场人进行互换,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也不断创造代价。
在深耕内容的领域上,大家一贯非常存心。虽然仅仅是网友,但他们非常激情亲切地约请我开了几次会,老曹也亲自带着全体运营团队来跟我们深入互换,并且给了每个人充足的发言韶光。
结尾他都会亲自总结,辅导了很多内容创作、产品进阶、职业发展方面的履历,包括他如何和不同类型的作者合营,很多例子都是我身边的朋友,每次听到这些案例分享后,我的认知和内容创作能力走向了更加深刻的层次。
直接表现便是你现在已经险些看不到我"大众号乱七八糟排版的文章了,我也学会如何去提炼标题、组织措辞,而不是为所欲为自嗨、胡乱表述了,同时也做了很多类型内容的考试测验,无论是干货总结、知识点整合解读还是职业发展、行业趋势,乃至是自己的人生感悟、游记,都收成了很多宝贵履历,并且和读者们产生了深厚的联系。
就像老曹说的,现在内容行业乱象存在,内容抄袭和洗稿比比皆是,但只能活过一时。只有你原创的,写你自己的东西,才有代价。以是我一贯坚持原创,不会去拆书,更不会抄袭,为的便是利人利己,由于我不是在玩商业割韭菜,我是在真真正正地交朋友,我想能在我离开这个天下的之后,也能留下自己的思考和笔墨。
但这条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当我的职业生涯步入关键阶段,我也成为了公司产品的骨干,不断压上的项目压力每每让我焦头烂额,我每周只能抽出几个小时来进行梳理和写作,就像现在这些笔墨是我劳碌了一天,写于凌晨两点半。
在没韶光创作的时候,我也时时刻刻都在焦虑、感想熏染着读者的压力,由于我想每分每秒都见告大家我还在坚持,我不想跟你们、跟这个天下失落去联系。
于是我的生活逐步也起了变革,我不再无所事事刷手机了,干工作变得更有方案了。
正是由于有你们的期待,我也有压力和动力去珍惜自己的每分每秒,存心去感知发生的统统,并把它们编排成笔墨,同时倾注自己的理解和心血。
困难当然存在,比如金钱的回报太少,文章的定位和内容深度众口难调。
但我最核心的初心便是:我在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己的笔墨当作一款产品去打磨,这款产品做得越好,我的收成和造诣感将越大,而变现只是额外收成而已,这是一个属于我和读者的正向的闭环。
而我要做的,便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正向闭环之中。
结语:产品经理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自己的心里话
很多声音充斥在产品经理业内,比如终将消亡或走向理性不再有红利,但我以为这并不是一个产品人该当担心的问题。
我以为产品经理首先就要办理问题,不怕失落败,其次便是绝对理性,见招拆招。以是如果你担心未来产品经理的岗位更加少,你的收入和上升空间不明显,那我以为这是一种投契思维,该当当心。
由于上述问题将是每个行业和岗位所面临的问题,只不过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恰好到了第三个十年,恰好碰着了这个问题的放大而已。
关于这是“共同的问题”,这个结论是我调研了很多行业岗位,参考了很多历史趋势所得出的结论,我举个例子展开讲:
8月23日晚上,我去看了派克特深圳场的新专辑巡演。
他在结束的时候,讲了一番话,我以为很能解释职场和人生的道理,他大概是这样讲的:
“我便是一个在西安一个小地方叫文艺路的一个村落庄里面走出来的孩子,我坚持自己热爱的音乐这么多年,终于站在这里,便是想见告大家统统都是可能的。”
“很多人看某个节目火了,想做说唱,以为能赚大钱,我以为你们错了,说唱真的不赢利,赢利的是你这个人本身。”
“你要做的便是努力去坚持你所热爱的东西,把它做到极致,然后换你须要的东西,拿你应得的那份,老每天然会帮你的。”
这也是我想说的,只有两点:
第一,做任何事情不要有投契的思维,清楚自己做了多少努力,然后心安理得拿应得的那份,便是最大的收益。如果有幸得到了额外的褒奖,偷着乐就可以了,千万别飘起来忘了初心。第二,不管你的岗位,你热爱的东西,蜕变成什么样子,只要你在过程中多去理解和揣摩,你就能把握住那些不变的东西,从而跟住这些变革不被甩掉。如果你一贯在疑惑和犹豫,那任何行业和任何岗位都不会给你机会。落到产品经理领域便是:这个岗位未来可能更加倾向于技能和算法,也可能更加倾向于业务,乃至不再有产品经理这四个字作为title,你也不症结怕。
由于下个时期的主宰,也必将出身在这个时期努力的人当中。如果你已经是一名入了门的产品经理,你就已经比很多精良的人跑得还快了。
以是末了就用自己公众年夜众号的题名和大家共勉,我一贯以为这段话便是产品经理岗位的写照: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不管碰着多少次试错,都坚持复盘完善自己,有良心身所热爱的东西。
坚守你热爱的东西,韶光会给你答案。
以上是我的故事,与君共勉。
#专栏作家#
花生酱师长西席,微信"大众年夜众号:产品之术,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金融业资深产品经理,对职涯方案与个人发展有丰富履历,产品阅读广泛,ERP、金融领域较多。
本文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