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5月20日电(格桑边觉、春拉)在西藏自治区昌都邑洛隆县康沙镇,有一名年近花甲的驻村落干部。他自掏腰包为穷苦家庭购买生活用品,帮助村落民找到事情,存心用情为老百姓干事……
他叫洛琼,是洛隆县康沙镇格过弄村落党支部布告,被当地村落民亲切地称为“布告啦”(“啦”是藏语中的敬语)。
为何洛琼对老百姓感情如此之深?这要从他的父亲提及。

海报制作:张宸、旦增努布;海报拍摄:阿旺龙都
洛琼的父亲名叫彭德玉(藏族名洛珠登巴),曾经是一名解放军。1951年,16岁的彭德玉跟随部队来到西藏,认识了康沙镇的姑娘拥拥。西藏和平解放后,彭德玉回到洛隆县事情,与拥拥组建了家庭。
“父亲是个特殊爱国的人,他常常教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好事。”洛琼说,在父亲的教诲下,爱党爱国、为民做事的精神逐渐深入家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他们家的“家风”。
在父亲的影响下,洛琼奋斗在基层一线,为群众脱贫致富奔波。
格过弄村落村落民罗亚,家里有3口人。一家人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曾经是建档立卡的穷苦户。
洛琼在倒酥油茶。阿旺龙都摄
“她的想法很大略,生活有口吃的就够了。”为此,洛琼常常找罗亚做思想事情,“只有通过自己勤恳的双手,才能脱贫致富”的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后来,罗亚的儿子在昌都邑找到得当的事情,罗亚也成为一名护路员,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告别穷苦生活。
“洛琼布告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对我们很是照顾。得益于他的鼓励,我们家才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罗亚的言语里充满了感激。
洛琼一家人合照。阿旺龙都摄
洛琼常常走村落入户,理解村落民生活状况,他还自掏腰包购买米、面等生活用品,送到村落民家里。“我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干事,这是父亲一贯教导我的,也是我的初心。”洛琼说。
90年代彭德玉一家人的合照。受访者供应
洛琼对自己孩子们的教诲也非常上心。他每次跟孩子们通电话,都会教诲他们要爱党爱国,力所能及地做好事。如今两个女儿都已经是党员。“父亲教诲我们,入党是为了更好地做事群众。”洛琼的大女儿成林德西说。
洛琼在客厅浇花。阿旺龙都摄
成林德西大学毕业后,来到均匀海拔4700米的阿里地区措勤县事情。她见告:“我也会像父亲一样勤勤恳恳地事情,把群众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同时教诲好孩子,把爱党爱国、为民做事的家风传承下去。”
(注:阿旺龙都系洛隆县电视台事情职员,文中供图为通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