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家居 » 若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

若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

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股份通讯 2025-03-0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一、“刚需”和“新品类”

行业在剖析互联网产品时,常常会提到一个词——“刚需”,但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很多重大进步,实在并不是由于办理了刚需问题而爆发的。

若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 若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 智能家居

比如iPhone——当iPhone一代发布的时候,史蒂夫.鲍尔默(当时的微软总裁)评论说:

若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 若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 智能家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iPhone没有机会得到大量市场份额,没有机会。
这是一个补贴了500美元的东西,他们赚了很多钱。
但如果你真正看看卖出去的13亿部手机,我相信我们的软件霸占了60%或70%,或者80%的市场份额,而我以为苹果只能得到2%到3%的市场份额。

不仅是鲍尔默,当年很多评论家和同样也不看好(或看不清)iPhone——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产品很明显的是在办理刚需问题,是不可能被这么多同行牛人如此看待的。

那什么时候该考虑“刚需”,什么时候不该考虑“刚需”呢?

一方面,我们须要理解,刚需,是特定人群由于生存环境、个人认知等深层成分的变革而产生的知足旧“本性需求”的新“表面需求”。
比如:“10后”,就由于其发展环境、家庭背景、生活办法等方面的分外性,成为能更自然的和AI/机器人共生的人群。

而AI/机器人知足了他们什么刚需呢?

未来,AI/机器人不仅能成为其事情和生活的好助手,更能成为其生活的好伙伴,并且是不可短缺的,而对付这种刚需,我们(比如:“80后”)是很难明得的。

另一方面,作为AI从业者(特殊是AI产品经理们)须要理解的很主要一点是——刚需,意味着新的品类,而“新品类”的一个主要剖断标准是:“衡量该品类产品好坏的指标,是否是一个新的评估维度”。

二、“新品类”意味着“新指标”

先以我们熟习的品类“手机”为例子,抛出一个问题——相对付传统的功能手机(如诺基亚),智好手机(如iPhone)是新品类还是旧品类?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往深一层、从品类的实质代价出发——早期的功能手机,其品类的实质代价是通讯,比如:打电话、发短信。
这个角度上,衡量一个功能手机产品好坏的指标,是旗子暗记强度、稳定性、坚固耐用等等。

而智好手机呢?

智好手机的实质代价已经升级为生活娱乐了,衡量一个智好手机产品好坏的指标,变成了用户利用时长。

而且,更进一步的,一旦新品类遍及,会导致“交互标准”、“OS(操作系统)标准”、“硬件标准”这3大标准都很快成熟,以及在品类及其OS上,会有新的杀手级运用。
例如:对付PC来说,杀手级运用是Office,对付智好手机来说,杀手级运用是App Store。

也便是说,新品类,每每意味着新指标、新标准(交互、OS、硬件)以及新运用(杀手级)。

为了突出“新指标”的主要性(及降落认知难度),咱们可以先只记住一点:“新品类”意味着“新指标”。

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先抛出2个AI领域的产品案例问题:

相对付儿童玩具,儿童机器人是新品类还是旧品类?相对付蓝牙音箱,智能音箱是新品类还是旧品类?

1. 儿童玩具

玩具,其品类的实质代价,是帮助家长陪伴(带)孩子,以是衡量一个玩具产品的指标,是能够帮家长挡多少韶光。
我曾经见过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儿童玩具产品,有各种声光电的刺激功能,乃至还可以发射子弹,并且售价只有80元旁边。

我当时就判断,现阶段所有的儿童机器人产品,在“帮家长挡韶光”这个评估维度上,是不可能超过现有的这些玩具的。
不仅由于现阶段儿童机器人的干系功能体验还不成熟,还包括产品本钱不可能比这个更低了。

也便是说,现阶段的绝大部分儿童机器人产品,只要没有清晰的定义出自己的新评估维度,那么,其品类实质就还是儿童玩具,其产品设计者并没有真正的去打造一个新品类。
但是,长期来说,儿童机器人还是有可能、也该当成为一个新品类的。

那么,可以如何做呢?

个人不雅观点是,可以从效果出发。
即,儿童机器人产品,该当真的能带来特定的陪伴或教诲代价。
如果是做教诲机器人,就该当能说清楚,到底能如何的帮助小孩子来学英语、唐诗宋词等,比如:去世记硬背等常规的英语学习方法,一周能学会X个英语单词,而通过和机器人互动来学习英语,一周能学会2X个英语单词。

如果是做陪伴机器人,可以定位于儿童行为纠正——儿童有很多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气,比如:说脏话、不愿意用饭、碰着长辈不主动而打呼唤、乱扔自己的玩具等等,而通过咱们儿童机器人和交互勾引,能每个月纠正1~2个不良行为习气。

以上这些设想,现阶段行业内还没有成熟的产品或技能方案,确实是有很大的难度。
但是,我相信在产品思路上,这些都是有参考代价的。
而且,我也至心希望有从业者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如果有朋友能够在这些领域内做出好的产品,欢迎和我联系互换。

发散插播一个例子:谈天机器人。
目前业内对付谈天机器人产品的衡量指标,一样平常首先会想到(沿用)微软小冰首先提出的“CPS”观点(Conversations Per Session,即一次完全谈天期间对话的次数)。

个人认为,在谈天机器人领域早期,用CPS来驱动产品技能优化是可以的,但是,要真正商业化落地,CPS是不足的。
比如:如果某款儿童谈天机器人(或实体儿童机器人)通过5次(对话)交互,就能勾引一个小孩调度某个不良行为习气,为什么一定要用更多的交互次数呢?

也便是说,还是该当从效果角度出发,而不能为了交互次数而交互次数。

2. 智能音箱

传统蓝牙音箱,其品类的实质代价是听歌,以是衡量一个蓝牙音箱产品的指标,是音质、价格、外不雅观、质量、携带性等等;

而现在业内的这些智能音箱呢?

由于很多智能音箱产品的功能多而全,以是,我们先来看下我曾在文章《智能音箱的品类战役和未来》里分享过的,6个不同的智能音箱“品类”属性,或者说“实质代价”属性(即,一个音箱,可以同时有多个属性特点):

低端蓝牙音乐音箱:实质是听歌,但面向中低端客户,价格低;衡量指标是价格。
例如:小米AI音箱。
高端音乐音箱:实质还是听歌,但更强调音质等发热友需求,价格高;衡量指标是音质、外不雅观、品牌等。
例如:LIBRATONE等(可类比苹果做智好手表的姿势)。
有声内容音箱:实质是为了听有声内容,衡量指标是内容是否全面、更新是否及时等。
例如:傅盛和喜马拉雅做的小雅AI音箱。
购物音箱:实质是为了方便(刺激)购物,衡量指标是购物体验是否便捷(有得当场景,并且交互体验效果和效率超过用户传统购物行为的10倍以上)。
例如:阿里的天猫精灵X1。
家居音箱:实质是为了操控智能家居,衡量指标是支撑的智能家居设备丰富度和操控效率。
例如:小米AI音箱。
AI助手音箱:实质是为了成为私人生活助理,衡量指标是智能程度,比如:是否懂主人的习气/感情/当下需求、完成任务的效率,以及谈天陪伴效果等等。
例如亚马逊Echo(实在还兼具了a、d、e),不过目前用户用的最多的还是备忘功能。

而所有这些用户代价指标,会导向一个终极的产品指标——销量(月/季度/年)。

再来剖析详细的智能音箱产品:

(1)亚马逊Echo

从产品销量来看,Echo在美国算是初步成功的,其紧张代价及其缘故原由是:

低端蓝牙音乐音箱:美国房屋空间大,有Party文化,厨房大,而且一样平常做面包,不炒菜,噪音更小。
其余,美国人为音乐内容付费的习气也更普遍。
家居音箱”:一方面,美国房屋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房屋建造标准更规范;另一方面,美国人的智能设备更多,用音箱操控的需求相对更强。

至于其他的品类代价属性,Echo也具备,不过目前的产品效果和决定性影响没那么大。

其余,曾听一位亚马逊的产品经理先容说,还有一个很主要的缘故原由是,亚马逊自身的云做事、电商、供应链等,都有比较成熟的积累,可以直接用、本钱低。
而一样平常的(创业)公司,技能支撑能力跟不上,本钱也耗不起。
直接copy Echo的模式,结果很可能是东施效颦了。

(2)小米AI音箱

和Echo类似,小米音箱的紧张代价也是低端蓝牙音箱和家居音箱。
并且,小米在这2个属性维度上都有上风。

一方面,小米的供应链和本钱上风,使得小米AI音箱的价格能低至常见低端蓝牙音箱的程度(注:其他家音箱产品,很多是靠亏钱补贴才比小米更低的;对付智能音箱这种产品基因更核心的领域,在产品体验未打磨成熟时过早的烧钱推广,并不是一个康健的长期策略,并且乃至会成分销量的短期增加而粉饰产品和团队的问题);另一方面,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的智能家居(硬件)产品的种类和出货量都是海内领先的,更随意马虎行程联动效果,让用户能真正的体验到智能家居操控的效果。

(3)其他智能音箱

其他智能音箱,虽然具备1种或多种“实质代价”属性,但由于产品体验还不成熟,特殊是价格降不下来,导致基本无法成为真正的爆款产品。

可以说,在目前AI产品技能成熟度不足的情形下,行业想强推“智能音箱”新品类。
但是,类比移动互联网来说,目前行业是在强推AI时期的黑莓(黑莓,也能知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进而生存一段韶光),而AI时期的iPhone,还没出生。

不过,小米AI音箱,如果能成为爆款、有了更多的用户量及数据,未来还有机会进化成真正的新品类音箱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有了以上关于“刚需”和“品类”的铺垫,下面详细分享一个“把握AI产品需求”的主要方法/原则(其他AI产品方法,往后另文再述)。

三、一个AI产品方法

加“尝鲜”代价,升级“旧品类”;挖“刚需”代价,创造“新品类”。

还是以智能音箱为例。

对付把“家居音箱”属性当作核心代价的产品来说,紧张目标便是增加支撑的智能家居设备种类、提高操控效率等,而提升其他属性代价的事情,可以精简。
做的功能种类再多,如果没有深入、做透,终极还是不能得到用户和市场真正认可的。

而对付已经买过低端蓝牙音乐音箱的用户来说,同样的价格,小米AI音箱还能多体验一些高大上的“人工智能”产品体验,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也便是说,对付现阶段的大众用户来说,利用AI产品技能,本身并不是刚需,但是“尝鲜”AI产品技能,可以算是刚需(经由几次产品利用,创造当前AI产品体验还不足好后,大众激情亲切会消退一些)。

再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酒店智能音箱。

业内有一些公司想考试测验做场景定位是酒店的智能音箱,如果我们这款产品的AI产品经理,会如何定义产品代价呢?

经由初步调研,我们可能会创造一些用户需求点:

新到一家酒店,不知道如何利用房间内那些陌生的举动步伐。
比如:淋浴喷头如何打开和调水温?各种壁灯/吊灯的开关在哪里?电视、空调等如何利用?须要奉告酒店,知足各种临时需求,比如须要换床单/枕套了,想点些食品并送到房间来。
酒店周边生活信息查询,比如附近用饭的地方、景点路线查询。
……

嗯,看起来,这些需求恰好能被智能音箱来办理,比如,用户可以直接和智能音箱语音对话说(假设7天酒店的智能音箱昵称是小天):

小天,叨教淋浴喷头怎么打开啊?小天,麻烦见告前台,我这件房须要换一套床单和枕套了。
小天,这附近有什么推举的餐厅吗?……

思考到这一步就够了吗?

经由更深入的调研,我们会创造一些更现实的问题,当然,也能想出一些可能的办理方案:

问题1:噪音滋扰,影响语音识别准确率。
1)在房间里,用户一样平常会把电视打开;2)2个人住一个房间,用户甲想和音箱对话时,用户乙可能会同时产生声音滋扰,比如她在打电话。

方案1:把重点(范例)场景,从酒店房间,再聚焦到浴室(听歌)和卫生间(接电话)?

问题2:用户不会利用智能音箱,特殊是,年级大的用户,可能不知道该和智能音箱说啥、怎么说。

方案2:在智能音箱阁下加一页A4纸的“利用解释”。

问题3:用户还是习气“用手机”。
同样的功能,如果手机上有App或语音助手能帮助完成,为什么要通过智能音箱?

方案3:给用户一个情由——通过智能音箱下订单,有折扣!

问题4:用户状态未知,导致未便利做更多的主动推送。
比如:如果用户当前在睡觉,一旦被智能音箱打扰,会非常生气;这一点,对酒店来说,也是零容忍的。

方案4:重点在用户状态非常确定的场景做主动推送或功能勾引,比如:刚进门的时候提醒利用或制造惊喜——播放和当前场景干系的音乐,影响参数包括景象(晴天/下雨)、韶光(白天/晚上)、人物背景(生日/情人节)等。

而且,纵然以上问题都能这么办理,一旦我们和AI技能同事深入沟通后,很可能创造,现有的AI技能水平,不能做到足够的流畅度和准确度。
至少,没有人能担保效果会有多么的好。

那么,这个方向到底如何能相对“心里有底”的落地呢?

我建议的切入角度是:代替酒店现有的电话机!

在酒店场景,酒店前台会有1个或多个电话,每个房间也有1个或多个电话。
那么,不妨让酒店智能音箱直接取代(升级)这些电话。

用户本来就须要利用电话,如果智能音箱能知足这个代价,用户利用他的第一个逻辑就成立了,既可以用语音说“打电话给前台(210房间)”,也可以在音箱上放一个打电话的按钮。

在此根本上,再勾引用户去体验(尝鲜)那些AI功能,给她制造点惊喜——退一步讲,纵然体验不好,但用户还是由于“打电话”这一个刚需而利用酒店智能音箱的。

大概有人问会,如果用户都没有用这些AI功能,酒店方为何会采购这种产品呢?

答案是,如果用了酒店智能音箱,酒店可以在各种宣扬场景来说这个功能,吸引用户来尝鲜体验,提高各个环节的转化率;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往后再详细聊。

结合低端蓝牙音乐音箱和酒店音箱的例子,我们可以很看到,对付定位于“旧品类”的AI产品,只须要在保障旧品类核心功能代价的根本上,增加一些人工智能亮点功能,就能知足用户的尝鲜需求,一旦能掌握好本钱和售价,就会有一批用户乐意费钱来“升级”旧品类的产品。

而对付定位于“新品类”的AI产品,就该当深挖新的代价功能。

很多AI产品不足成功,走了弯路,便是没有把品类定位和代价功能梳理清楚、乃至弄反了。
比如:有的公司认为自己做的是新品类,但并没有把重心放到去世磕新代价上,而是做了一堆小功能的堆砌;有的公司认为自己做的是旧品类,但CEO及详细产品卖力人总是去疑惑自己到底知足了什么用户刚需。

实在,既然是旧品类,现阶段做AI产品,可能根本就不须要有刚需点。

到这里,大家该当能对本小节标题的这20个字,有深入一些的理解了:

#专栏作家#

hanniman,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腾讯、现创业公司PM;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化研究,关注人机交互(特殊是语音交互)在手机、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AR/VR等前沿场景的可行性和产品体验;善于对创业团队管理、个人发展提出实战型的建议方案;知乎/简书/微博帐号,均为hanniman。

题图作者供应

标签:

相关文章

若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

一、“刚需”和“新品类”行业在剖析互联网产品时,常常会提到一个词——“刚需”,但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很多重大进步,实在并不是由于...

智能家居 2025-03-03 阅读 评论0

你知道吗?室外设备油漆厚度标准是什么?

保护设备耐用性:得当的油漆厚度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耐久性和抗堕落性,延长利用寿命。它可以防止设备受到酸碱侵蚀、紫外线辐射以及其他自...

智能家居 2025-03-03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