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电子设备厂
同生铁工厂 一九五〇年,钧盛永面铺卖掉,盛记铁工厂和钧盛永面铺的职员合并,全部从事铁工业生产,元月份创建了同生铁工厂。
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五日,原经理庞钧昌由于解放前夕参与国民党特务活动,被公民政府弹压,他的表弟燕金利当了经理,当时同生铁工厂有成本一亿五千六百万元(旧币,合公民币一万五千六百元)。有二十六个工人,除搞修理外,开始制造钢磨、马车轴、炉子、炉盘等。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呼市各行业开始进行私私联营。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二日,同生铁工厂和呼市地区另一家资金比较雄厚的天义公铁工厂私私联营。联营后,资金共计二亿六千三百一十万元(旧币,合公民币二万六千三百一十元),有五十七个工人。
一九五四年仲春十五日,与志诚铁工厂合营,共计资金二亿九千二百一十万元(旧币,以下同);七月一日与源武货栈合营,共计资金三亿四千九百五十七万元;玄月一日,同生铁工厂做为全市公私合营的试点单位开始进行公私合营,合营后政府拨给资金一亿零五百万元,共有资金四亿五千零七十九万元(合公民币四万五千零七拾九元)。
合营后,公方代表戴升阳同道进入同生铁工厂和私方代表燕金利同时担当厂长。建立了党团支部,成立了工会组织。原私方职员参加管理企业的副厂级四人,中层级五人。全厂人数是七十五人。
一九五五年,同生铁工厂又先后同吉祥铁工厂、志兴铁工厂、红丰铁工厂、敬记纸庄和庆祥成五金行合营。一九五六年全国大规模的公私合营开始后,又与同远长铁工厂和勇合营。
公私合营期间,有三十七人合入股份共合入股金九万一千二百零五元(公民币,以下同),个中两千元以上的有十一人。
这时,厂里人数增加到一百七十多。同生铁工厂由旧城西尚义街二号迁到了上栅子街十八号。
公私合营后,经营管理得到了改进,劳动生产率有了提高。同生铁工厂在呼市地区颇有点名气,成为全市机器修理加工的紧张企业。同生铁工厂生产的铁锅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
这个期间厂里的紧张产品是生产肋骨钻头、电磨和风力发动机。同时,搞一些机器修配。当时,同生铁工厂生产的电磨已经大批销往五原、临河、丰镇、集宁和包头,并远销新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