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最强私有云NAS之争:极空间Z4 23和绿联DX4600Pro谁更值得拥有,支持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最强私有云NAS之争:极空间Z4 23和绿联DX4600Pro谁更值得拥有,支持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通讯 2024-10-0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近年来,国产NAS设备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和卓越的性能,极大地推动了私有云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消费者每每陷入选择的困境。
特殊是在极空间和绿联这两大品牌之间,它们凭借出色的销量和性能,成为了浩瀚消费者的首选。
那么,究竟谁的产品在创新水平上更胜一筹呢?

本文将深入比拟这两家品牌的产品:极空间Z4 23和绿联DX4600Pro,从多个维度进行阐发,旨在为大家供应一个清晰、客不雅观的参考,在618之际,帮助大家做出更加明智的购买决策。

最强私有云NAS之争:极空间Z4 23和绿联DX4600Pro谁更值得拥有 最强私有云NAS之争:极空间Z4 23和绿联DX4600Pro谁更值得拥有 人工智能

为何拿旗舰机Z423比拟而非Z4Pro,以管窥豹来看创新实力~

最强私有云NAS之争:极空间Z4 23和绿联DX4600Pro谁更值得拥有 最强私有云NAS之争:极空间Z4 23和绿联DX4600Pro谁更值得拥有 人工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众所周知,极空间Z423是极空间最强的产品,极大地知足了极客玩家的需求,严格意义上,在这个级别上,极空间已经没有对手了,但是为啥和绿联DX4600Pro比拟?首先这款机器是绿联时下优化最强的机器,虽然上市了新品,但是新品的系统稳定性以及产品优化仍旧处于不稳定阶段,而DX4600Pro作为上市一段韶光的产品,其系统相对而言稳定,也代表了绿联的最强水平,因此,拿这两款比拟,绿联硬件上被秒杀合乎情理,但是,软件上我们以管窥豹,看看绿联的研发创新实力究竟如何?

先来大略比拟一下硬件系统:极空间Z423一共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标准版和旗舰版,紧张差异在于核心配置、网络接口和固态硬盘位这三点:以下是参数异同点:

标准版

旗舰版

CPU

AMD R5-5625U

AMD R7-5825U

六核十二线程+4.3GHz最大频率

八核十六线程+4.5GHz最大频率

核显

Vega7,7个CU+2.0GHz最大频率

Vega8,8个CU+2.0GHz最大频率

显存

2G

8G

M.2固态硬盘槽位

两个

四个

网口

双2.5G电口

一个万兆电口+一个千兆电口

UPS接口

2600T(购买)

2600T(赠予)

极空间 Z423 基本便是天花板级别了。
4 个 SATA + 4 个 M.2 的组合,既能作为存储容量,也能将 M.2 作为加速缓存利用,极空间 Z423 旗舰版 搭载 4 条 2280 规格、PCIe3.0 协议 M.2 硬盘插槽 ,两根 DDR4 协议的 SO-DIMM 内存插槽,兼容性是完备没问题。
接口区域位于设备背部,数量也是武装到了牙齿,从上至下分别为 eSATA、HDMI 2.1 、USB 3.2 GEN2、电源接口、万兆 + 千兆网口(红框处为万兆)、以及独一无二的 UPS 接口。

锐龙7 5825U 属于 AMD 锐龙 5000 系列,基于 Zen 3 架构,台积电 7 纳米工艺打造,拥有 8 核 16 线程、4.5Ghz 最高频率,搭载 Vega8 GPU,默认 15W 功耗,这颗处理器常常被用在轻薄本上,用在 NAS 上属于相称厉害的存在。
CPU-Z单核跑分 565.4,多核跑分 3444,非常厉害的存在。

5825U 真正的性能可以参考其他人的跑分,不管是多核还是单核都能超 J4125 平台 4 倍以上。
而 N305 这个常常涌如今迷你主机、轻薄条记本上的处理器,也 0.5 倍掉队于 5825U。
可想而知极空间 Z423 旗舰版性能有多么厉害。
(参考值得买昭华凋部分数据)

很显然,Z423的硬件参数毋庸置疑,是实力很强的选手;我们来看看绿联DX4600 Pro的性能参数:

绿联DX4600 Pro则是搭载了老一代的英特尔N6005,内存是掉队一代的DDR4,纵然是和Z4Pro的N97比较,其CPU和GPI1主频也要更高。

更别提Z423的AMD R5-5625U,丝毫没有可比性,咱们以极空间的官网的比拟,可以看到Z423标准版的CPU性能相称于Z4S(和绿联DX4600 Pro同款CPU)的373%,GPU相称于448%,因此,硬件就这样了。
Z4Pro都能秒杀DX4600 Pro,更别提Z423了。

除了CPU性能升级,极空间还考虑了用户数据量增长需求,推出了创新的8盘位设计。
包含4个SATA接口(支持2.5/3.5英寸硬盘,最大22T/7200转),可自定义RAID模组,Z423预装32GB内存,支持扩展,还支持NFC等功能。
而绿联DX4600pro则采取四盘位设计,接口方面相较于Z423更是没有可比性,拓展性较弱。

NAS的系统能力也是重中之重,Z423的软实力远强于绿联DX4600Pro

首先我们说;得益于硬件的强硬加持,极空间Z423支持虚拟机以及强大的Docker,而绿联DX4600Pro不支持虚拟机,纵然是最新上新的新系统(暂且不支持旧产品升级),根据博主们实测,也仅勾留在能用的地步,可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就自然不用提了,极空间已经稳定运行快1年了,绿联还有很长路要走,毕竟新品新系统还发生了上市就下架的闹剧。
而在利用Docker方面,可以创造极空间Z423的整体体验是明显强于绿联DX4600Pro,毕竟硬件摆在那里。

影视方面:

我们接下来聊一聊大家常用的影视功能,毕竟这是大多数人的利用的重点:极空间是利用极影视进行影视资源的播放,整体而言,这个播放器可以说是时下最强大的播放器。
极空间在海报刮削方面表现精良,后台自动完成刮削,速率迅捷且准确度高,乃至在电影尚未完备上传时,干系的海报信息便已成功获取。
并且同样电影信息,绿联刮削出来的信息明显少于极空间,可能是其算法存在问题,做得不足风雅。

比较之下,绿联的海报刮削则需用户手动刷新媒体库后方能启动,且刮削速率相对较慢,识别过程耗时且结果未必准确。
在功能支持方面,绿联存在诸多限定。
它不支持蓝光原盘播放,其播放器仅能输出两声道音频,无法知足高品质影音体验的需求。
此外,绿联亦不支持在线匹配字幕及字幕韶光轴调节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不雅观影体验。

而极空间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支持蓝光原盘播放,并可实现功放输出7.1次世代音轨,同时供应在线字幕匹配及时间轴调节功能,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不雅观影便利性。
在设备兼容性方面,极影视支持HDR、杜比视界等格式,而绿联则不支持。

此外,在实际体验中,绿联的TV端体验亦不尽如人意,存在连接缓慢且不稳定的问题,比较之下,极空间的TV端利用体验则更为顺畅,可正常知足用户的不雅观影需求。
并且极空间是NAS中唯一个支持Apple TV的品牌,这方面绿联并不支持。

在相册方面:

大家选择私有云NAS的一大成分便是存储照片,而存储照片之后的整理以及查找就得看各家的本领了。
在这方面,大家都有所耳闻,极空间的极相册是强于绿联的云相册的。
详细而言:

极空间Z4Pro的极相册功能内置AI引擎,能自动辨识照片内容、地点和韶光,实现自动化分类。
用户可个性化定制相册,如标记人物关系、设定封面等。
相册分类完善,供应多种场景分类和舆图浏览模式,支持保存苹果实况照片、无损原图、滤镜信息,完全收录照片信息。

绿联云相册相对简陋,DX4600Pro支持智能分类、足迹、回顾等功能。
相册2.0虽可自动同步,但图库不支持去重,筛选条件较少,短缺GIF选项。
此外,绿联2.0相册无其他AI赞助功能。
二者方面极空间已经走在了前面。
虽然最近新系统也上新了AI功能,但是其他博主创造许多BUG,绿联官方已经下线了全部的产品,可想而知AI系统有多么的不稳定。

极空间Z4 Pro性能版在人工智能领域已迈出坚实步伐,今年3月份上线的AI实验室引擎具备智能检索功能,支持相册搜索、图片笔墨识别等多项运用,显著提升了用户查找对应照片的便捷性。

比较之下,绿联虽支持普通的智能分类功能,虽然也配备了AI识别分类技能,但在智能搜索方面的运用尚待完善。
举例来说,根据我的检索词“花草”进行,极空间能够迅速且准确地根据关键词搜索到目标图片,结果精准且直接;而右侧绿联则暂不支持此类功能。

在其他功能上:

极空间一贯以来的目标便是每周更新,各种功能比比皆是,并且持续优化的能力毋庸置疑,而在这一点上,绿联则是被人诟病,怎么说呢?半年来更新一次确实伤不起,像是迅雷下载等这些功能,用户嗓子喊哑了,也未见踪迹。
纵然新系统操持更新迅雷,但是也被拖到了7月份。
极空间亲情App也没有。
极空间还实现了部分功能的升级和优化,比如:重构网络做事,优化Docker私有镜像库、虚拟机修复、迅雷更新、闪电传、硬盘搬家、存储池做事、AI实验室、文档同步、磁盘自动挂载、极相册等功能;以用户为中央,而绿联更新缓慢,月更难实现,网友诉求多但效果十分有限。

总结

还是那句话,可能拿Z423比拟DX4600Pro不太公正,市情上Z423 险些是没有对手的存在。
特殊是硬件方面,虽然极空间的次旗舰Z4Pro已经高其一头,拿两者之间的最高级别的产品进行比拟,更能让普通用户一览无余两个品牌的创新能力。

不可否认,抛去硬件的天然差别,在软件的创新方面,无论是常用的影视还是相册功能,还是其他功能,绿联都还有很长的路须要走,纵然是新系统新产品上市,但是也创造了一项尴尬记录,上市就下架,近期这件事情,也闹得沸沸扬扬的。
以是,还是得选择稳定的持续更新的产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