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零售,线上占20%旁边,80%的线下渠道中,40%是大的KA商家(比如沃尔玛、Costco),40%是小B商家。美国的小B商家大概有200万家。
2. 疫情之前,沃尔玛等美国大型商超货架上,有50%是自己内部采购团队卖力采购的。疫情期间大量库存积压,光是这批积压货色的仓库本钱就飙升。以是现在很多大型KA商超的货架上,自己团队采购的商品占比降到30%旁边,剩下的货架空间,团队采取货架租赁的模式,放给供货商。哀求入驻的供货商能达到商超的gmv哀求和每年sku的更新哀求。
3.我聊的一个叔叔的做法是,他们不仅供货,还供应做事。举个例子,他会供应免费的电子价签和pos机。

在美国,一个电子价签卖40-60美金(由于电子价签里的墨有专利,卖得很贵),一个超市算6000个sku,光电子价签就要30万美金。如果超市不用电子价签,一个月店员就要花300个小时在改价这件事上。
这个叔叔搞了一套自己的SaaS系统,把电子价签免费供应给商超,帮他们省钱省力。他还会供应免费的pos机,免费给商超出发卖报告。
这样做不仅为商超供应了便利,他也回收了终真个售卖数据,方便自己对供应链的发卖情形有更一线的洞察,自己的备货节奏也更精准。
4.其余,这个叔叔的另一个做法是,如果他要推一个产品,会买一个这个产品干系类目的有名品牌(例如要卖水杯,就买一个美国有名矿泉水的牌号利用权,贴牌在水杯上)。由于他体量足够大,买牌号的本钱很快就被分摊掉了,产品溢价、发卖量也上去了。
通过一系列的办法,一个供货商在商超内的sku占比超过10%,他和商超的关系就换过来了,便是商超求着他们做生意。
5.叔叔还提到,美国的商超各个环节很数据导向、SOP成熟,如果把美国这套顶尖的线下发卖管理系统适用到其他国家,完备可以吊打。
末了叔叔提醒了一句,美国的不合规本钱比合规的本钱要高很多。现在很多跨境电商团队赚的是不合规带来的利润,随着地缘政治的变革,跨境电商不合规的利润空间一定会收窄。要往哪一步走,如何做长久的买卖,一定要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