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购物规范性评价低于社区团购
调查创造,对线上线下消费环境表示放心的受访者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74.0%、81.7%,合计占调查总人数的77.9%,解释各地消费者对线上线下消费环境整体表示认可,但线上消费环境评价略低于线下。
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线上线下消费市场发展各有特色,线下市场规范度评价高于线上,新消费渠道规范性有待加强。调查结果表明,对实体店与线上购物平台规范性表示认可的受访者占比均靠近八成,对直播购物平台和社区团购渠道规范性表示认可的受访者占比超过六成。一方面表示了不同消费渠道、载体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具有广泛的群众根本,在相应"大众年夜众消费诉求方面承担主要任务;另一方面也表明消费者对付不同消费渠道的态度,认为实体店与线上购物平台规范程度相对更高,社区团购与直播平台的规范性仍有待加强。

值得解释的是,在消费渠道排序中,消费者的选择习气为直播购物平台高于社区团购,但直播购物规范性评价却低于社区团购。结合近年来直播电商领域干系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有关平台、MCN机构和主播应重点强化规范性培植,在突出主播IP、品牌代价、创造便利的同时,持续优化安全、放心的消费体验。
平台间价格差异大影响消费意愿
调查显示,超七成消费者自认能做到理性决策,理性消费趋势显著。企业经营表现中,“售后保障”连续3年最受关注,消费者对付信守承诺、退换货方便、公正对待等议题的关注,反响的同样是对保障性、安全感的看重。企业、品牌的人气、口碑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成分,特殊是“流量”“种草”等网络化、社交化的营销模式和消费模式,让消费者更加看重售前、售中和售后阶段的不同评价,看重查看其他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分享。
平台间价格差异大成为影响消费意愿的关键成分,占比达31.9%,这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中所谓“划线价”“折扣价”“补贴价”“全网最低价”等征象不无关系。“过度包装”(26.5%)、“刷单炒信”(26.5%)在影响消费意愿的成分等分列第2位、第3位,显示出消费者对付绿色消费、诚信消费的关注,其背后则是对付自主选择权、公正交易权等权柄的看重。对“捆绑发卖/逼迫选择”“卫生条件差”“售后没保障”等表示关注的受访者占比超过20%。18.1%的受访者表示“不给开拓票”会影响自身消费意愿。
中介做事跃居消费者不满意做事首位
回顾过去一年的消费经历,消费者认为不太满意和不太放心的商品种别中,排在前三大类的依次是保健食品类、儿童用品类、美妆护肤类,受访者占比分别为25.9%、21.9%、21.1%。
对一样平常食品类、房屋及装建筑材类、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消费表示不放心的人群比重较上一年度分别降落7.8%、11.5%、4.8%。对汽车及零部件类、农用生产资料类实体商品和游戏道具等虚拟类商品的不满意比重则有所上升,比较上一年度分别上涨3.4%、6.9%、2.9%。
对文体用品、服装鞋帽、烟酒和饮料类、日用百货商品表示不满意和不放心的受访者比重均超过10%。在其他种别中,少数消费者提到了对付珠宝首饰、生鲜商品等种别不放心。
消费者认为不太满意和不太放心的做事类型中,排在前3位的是中介做事类、医疗做事类、金融保险理财类,占比分别为22.8%、20.2%、19.8%。
与上一年度比较,中介做事不满意的比重上升了5.2%,跃居至首位;对金融保险理财类做事的不满意和不放心感情连续3年排名靠前,在当前稳就业、匆匆消费的政策背景下,如何稳步提升消费者在金融理财方面的得到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值得重点关注。在其他做事种别中,少数消费者还提到线上培训课程、预支款做事、游戏充值等。对各种商品和做事消费表示暂时没有不满意或不放心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1%、4.3%,总体保持稳定。
应增加消费券发放种类及覆盖领域
多数消费者领取过形式不一确当局惠民消费券或平台、经营者发放的打折券、满减券,超七成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券体验表示满意。
认为消费券覆盖领域少、种类少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3.2%、31.0%;认为当前消费券有效期短、利用限定多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25.4%、24.8%。24.4%的受访者认为此前发放的消费券没有有效覆盖到有须要的人群,23.9%的受访者认为优惠力度小,21.9%的受访者认为消费券的数量较少,认为核销程序多、领取过程繁琐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22.1%、20.7%。20.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消费券发放工作宣扬不到位。
报告认为,未来,干系部门可增加消费券发放种类及覆盖领域,如增加消费券覆盖领域,知足消费者多莳花费需求;创新消费券发放、领取与利用形式,适应消费者新兴消费习气,发放直播、团购等可用券;提高消费券形式的多样性,知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预支式消费商家“跑路”等问题成消费环境短板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消费环境培植取得积极成效。超七成消费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对政府有关部门改进消费环境的事情力度表示认可。与此同时,一些薄弱环节和新老问题不容忽略,亟待完善。
本次调查中,30.0%的受访者表示个人信息透露征象较为普遍,成为消费者吐槽最集中的问题。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摧残浪费蹂躏征象、网络谣言较为多发,或是遭遇预支式消费商家“跑路”问题。受访者见地比较集中的消费环境短板还包括:价格虚高、虚假宣扬、货不对板、售后做事没保障、危害康健和假冒伪劣。干系问题与2023年数据结果和排序基本保持同等。
近年来,民生消费类干系舆情持续引发"大众年夜众热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8.5%的受访者表示最为关注“低价旅游团暗存逼迫购物问题”。23.6%的受访者对“视频平台会员做事‘打了折扣’”舆情表示关注,21.9%的受访者对“共享充电宝被指‘好借难还’”干系舆情表示关注。研学游侵权乱象、智能电视“套娃”收费涉嫌敲诈、酒店民宿毁约侵权、航空里程积分清零等热点舆情也受到较多关注。
消费维权意愿和主动性持续增强
调查数据同时表明,超九成消费者能够识别消费问题,消费维权意愿和主动性持续增强,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再默默忍受。从有过维权经历的受访者反馈来看,47.4%的受访者认为“商家乐意退换即可”;45.5%的受访者认为经营者应该“赔偿丢失”。
据中消协有关卖力人先容,消费者积极点赞过去一年来的消费维权亮点变革。38.3%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更加敢于维权”值得点赞,36.4%的受访者对“企业经营者做事态度有所改进”表示点赞,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还点赞了消费者组织维权效能提升、媒体舆论监督更加见效。结合日常生活消费经历和体验,消费者还从加强消费环境法治培植和社会诚信体系培植、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建媾和期待。
多数消费者估量今年消费活力更充足
中消协有关卖力人指出,消费活力反响的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消费生动程度,也是表示消费者参与市场交易、改进生活的能力和信心的主要参照。调查表明,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本地区2023年的消费市场充满活力,估量2024年消费活力将更加充足,预期保持乐不雅观。
从消费者未来一年估量增加开支的情形看,食品、儿童用品、日用百货、汽车及零部件类霸占较高比重和优先顺序;做事类消费中,将文化娱乐、医疗做事、体育健身、装修做事、旅游等纳入操持的受访者占比均超过20%。干系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付做事消费的关注度要高于商品消费,悦己型消费、体验式消费、大康健消费、陪伴型消费等均为新热点;在知足根本性消费之外,优化消费体验、促进品质升级、表示个性代价的消费意愿更加强烈,追捧时尚、潮流的趋势更加明显。从消费体验干系的议题来看,“售后做事”“性价比”“好评率”3项更受消费者关注。(数据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