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日报6月21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命中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进入近地轨道。3位航天员乘坐飞船停靠于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顺利进入核心舱,成为第一批进入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员。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翱翔,也是阔别5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出征前,3位“神十二”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接管了本报专访。

这次任务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事情量大,太空勾留3个月,出舱活动韶光长、任务重,一次出舱长达6个小时旁边
:“神十二”任务中,航天员要完成哪些事情?和以往载人翱翔有什么不一样?
聂海胜:空间站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第三步。神舟十二号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翱翔,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任务事情量非常大。比如,我们进入核心舱后,立时要建立适宜人生活、居住的环境,后续还要到舱外做安装掩护。和神舟七号任务出舱不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出舱活动韶光长、任务重,一次出舱长达6个小时旁边。还要第一次进行人和舱外机器臂合营,繁芜性和艰巨性会超出想象。
二是这次任务在轨韶光长达3个月,对生活、康健提出了更高哀求,须要加强康健掩护、生活能力演习,去摸索如何更好地适应太空事情、生活。
三是和空间实验室比较,空间站是更大的科学平台,我们要做的空间实验、技能试验更多、韶光更紧。
刘伯明:“神十二”任务和“神七”任务比较,出舱活动有很大不同。“神七”出舱紧张是验证舱外航天服出得去,回得来,以及较为大略的舱外作业。“神十二”任务操持要实行两次出舱任务作业,每次作业长达数小时,须要航天员具备强健的体魄、强大稳定的生理本色。
:可预见的困难有哪些?
刘伯明:第一个难点是快速交会对接。我们现在已经有航天器快速交会对接的能力。神舟十二号飞船进行快速交会对接后,我们就马一直蹄地进入空间站核心舱,这时候磨练航天员在太空的身体适应能力。在适应的同时,我们要拆盖板、将货包取放归位,建立生活事情环境、掩护生命保障系统正常运转。
随后,为了准备第一次出舱,我们要提前准备。连续两次出舱任务,间隔韶光也很短。出舱过程中,将进行首次人和机器臂的协同合营。机器臂只是大范围地摆动,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附近。在舱外作业点进行风雅操作,一个人携带的工具有限,操作难度大,有可能须要其余一名航天员合营,两个人共同到作业点把任务完成。因此,既磨练机器臂操作的可靠性、安全性、灵巧性,是否会和舱壁发生碰撞等,也磨练航天员在舱外的合营能力。
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我们在地面时做了大量的准备事情,协同演习训练合营。实际实行过程中,是否能够那么顺利,无法预知。我们在地面苦练、巧练,在太空时也要严格按照手册实行,现场操作时还要充分发挥航天员的主不雅观能动性。
3个月的太空生活什么样?
带的平板电脑可以上网,也会在失落重环境下理发
:人们都很神往太空生活,听说这一次任务可以随时拨打电话?
聂海胜:我们具备天地之间随时拨打电话的能力,但不一定随时拨打。在相对空闲的时候,我们会和地面做一些互换,包括向家人问好。我们带的平板电脑可以上网,出舱时候也连着WiFi,当然,都是空间站舱段内部的局域网。
:这次在太空勾留3个月,怎么理发?
聂海胜:我的“专业理发师”便是我身边的差错。我们在地面练了很多次,相互帮忙理发。当然,在太空失落重环境下理发和地面不一样,头发会飘散。我们在理发推子上套了一个类似吸尘器一样的东西,可以把剪下的头发吸进去。
:听说航天员可以随身带一些私人物品,是这样吗?
汤洪波:我带了一些。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中,他非常诙谐、乐不雅观,是我的骄傲。我录了许多我爱人和儿子的日常生活视频,事情之余我会回顾这些家庭生活,放松一下。
进行了哪些艰巨的演习?
每次水下演习都要坚持6小时,水槽演习后,拿筷子都费劲
:如此繁重的任务,须要超乎平凡的演习准备。
聂海胜:对!
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们在地面强化了很多不同的演习,包括一对一演习、低压舱演习、水槽演习等,我们只有具备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博识高超的技能、强大稳定的生理,才能成功完成这次任务。
刘伯明:各方面的演习强度都加大,低压舱演习风险最高,由于是真空环境。我们在低压舱内进行了多次针对分外情形的演习,来磨练我们的生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分外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是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百分百精确。
最苦最累的是水槽中的演习。大家都知道,要走出密封舱到太空进行出舱活动,就必须穿舱外航天服,以是在水槽中仿照太空失落重环境,穿着相称于舱外航天服的水下演习服进行演习。“神十二”任务的舱外作业韶光长,我们在水下演习基本都是6个小时,在水下高强度演习,每每得靠信念和毅力支撑。
:听说每次水槽演习后,拿筷子都费劲,有什么好的办法适应?
聂海胜:针对水槽演习,我们首先是加强体能演习,其次是增强上肢力量,第三,随着水下演习次数越来越多,对心肺功能、上肢力量都是磨炼的过程,坚持下去就会适应。
汤洪波:水槽演习是“神十二”任务必须演习的项目。我在水槽演习中,能战胜体能寻衅,但身处舱外航天服这样狭小空间里会觉得很憋屈,一进去就想出来,非常烦躁,有一段韶光乃至是寝食难安。但实行空间站任务,必须穿舱外航天服事情。后来,我创造把舱外航天服的温度调低,觉得会好一点。再结合自己学到的生理调适方法,让自己沉着下来。现在,我穿着舱外航天服觉得非常舒畅,事情几个小时也没有不适。
:出舱活动在空间站将变成常态,因此也是演习的重点。
汤洪波:我们的演习重点之一,毫无疑问便是出舱。全体出舱程序非常繁芜,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都很繁杂,信息量巨大。大家都关注出舱那一刻,实在航天员在出舱前要准备很多天,出舱当天也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才能打开舱门实行出舱任务。
刘伯明:针对出舱活动,地面演习强度很大,由于要考虑出舱可能会涌现一些分外情形,地面演习内容无法完备预测在天上实行任务时的状况。但我们现在手段很多,比如航天员在轨实行任务碰着分外情形时,地面团队第一韶光快速进行赞助解答,随时供应强大的技能支持。对付我们个人来说,要提升的是身体适应能力、能量的储备。出舱当天,早上6点多就要开始准备,到舱外作业、返回,韶光很长,对体能花费很大。
我很期待站在机器臂末端那一刻,面向全体茫茫宇宙,随着机器臂摆动,会有一种飞行的觉得。
:仿照太空生活的密闭生活演习,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
汤洪波:紧张是为了考验航天员持续事情的专注力,有些演习项目是在极度条件下,磨练航天员在空间环境的应急能力,磨练和磨砺航天员的意志品质。比如,在狭小密闭空间,72小时不睡觉,还要持续事情,并保持准确性。我们在地面做过一个月的密闭演习,完备仿照进入空间站后的整体翱翔程序,包括事情、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等。
航天员乘组如何联络协作?
3位航天员有分工、有合营,对任务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3位航天员怎么分工?
聂海胜:有句话叫“分工不分家”。在“神十二”任务中,任何单项操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必要两个人完成的任务,我们两两组合,3种模式都可以完成。3个人一起密切合营完成一项事情,那更是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任务的特点。我们在一起演习一年多,彼此之间会分享自己的履历和感想熏染。比如我和刘伯明有过太空体验,知道地面和天上的操作有差异,操作要更加严谨,天上生活的习气、作息规律也有一些把稳事变。
:作为差错,你们相互评价一下吧。
聂海胜:我和刘伯明都是首批航天员,在一起事情20多年。大家都很熟习刘伯明。他非常聪明、敬业,喜好动脑筋,对付一些细微操作研究得非常透彻,对团队的演习、任务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我很乐意和他共同完成任务。
汤洪波是第二批航天员,曾是神舟十一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经由了严格、系统的演习,在5年前就具备实行飞天任务的能力。“神十二”任务是首次空间站载人翱翔任务,要做大量的空间站关键技能验证。他进入这个乘组,解释专家对他非常认可。汤洪波平时对自己哀求比较严格,非常谦逊好学,性情好,我对他充满信心,非常信赖。
刘伯明:聂海胜实行过两次飞天任务,经历过多天翱翔,“神十”任务进行过交会对接,履历很丰富。他是这次任务指令长的最得当人选。
我实行过“神七”出舱任务,对出舱任务很有信心,这些年也一贯在准备空间站任务。我们既有分工,也会密切合营。
汤洪波演习非常刻苦,事情踏实可靠,他这种负责的劲儿、肯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相对年轻,在电子信息、网络等操作方面能够和我们互补。我们对他非常信赖。
汤洪波:这次是我的首次翱翔,很荣幸能够和聂海胜、刘伯明一起翱翔,他们都有过翱翔经历。聂海胜实行过“神六”“神十”的翱翔任务。刘伯明实行过“神七”的出舱任务。在“神十二”任务的准备过程中,他们非常严谨、细致、负责,我要学习他们的镇静、武断、果断、沉着。尤其是他们都是多次飞天、多次备份,还一贯为“神十二”翱翔演习、准备。这便是齐心专心只为飞天,生平只为飞天,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我对这次任务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第一次飞天的航天员,能够入选“神十二”乘组,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
汤洪波:最主要的是事情的严谨态度。只管我们十年如一日地演习,很多事情闭着眼都能做精确,但是你不能真闭着眼做,要确保万无一失,必须细致,还要年夜胆。
实行飞天任务有什么感想熏染?
经历了3个“8年”,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再到太空出舱,见证科技不断进步
:聂指令长,您从成为航天员到实行3次飞天任务,差不多都相隔8年旁边,这3个“8年”有什么不一样?
聂海胜:我在1998年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到2005年实行神舟六号任务,这属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第一步;8年后的2013年,我实行了神舟十号任务,这属于第二步的空间实验室阶段;8年后的现在,我实行神舟十二号任务,这已是第三步的空间站培植阶段。
每一个8年都不一样。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能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我们的任务越来越多,韶光越来越长,对航天员综合本色的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航天员,我的发展与国家航天奇迹发展同频共振。我们遇上了一个好时期,国家有经济实力、科技能力,发展载人航天奇迹,把我们送上太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能为祖国载人航天奇迹作贡献,我感到非常幸福。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能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实行神舟十二号任务,倍感自满。我们的状态便是时候准备着,我们的义务便是圆满完成任务。在飞过祖国上空的时候,我会在心里祝福我们伟大的党“生日快乐”。
:经历了3个“8年”,您对航天技能进步有哪些感想熏染?
聂海胜:感想熏染非常深。“神五”是一人一天,“神六”是多人多天,“神七”是太空出舱,“神九”“神十”“神十一”,太空生活从12天、15天到30天的超过。“神十一”为什么能在太空生活一个月,是由于背后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太空的衣食住行、事情环境、通信条件、安全保障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比如,我们在太空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宽敞。神舟五号任务时航天员没有进入轨道舱活动,到“神十”的时候,就有“两室”,3个航天员中,两个人可以睡到“寝室”里,一个人打“地铺”睡在地板上;空间站更是变成了“三室两厅”,这是空间大小的变革。
我和费俊龙实行“神六”任务时,轨道舱温度比较低,用饭加热的比较少。之前食品周期是3天,现在我们做到了7天一个食品周期,可以吃到更丰富多样的口味。
之前我们都是从地面携带水和氧气上去,到了空间站阶段,我们要在太空生活3—6个月,通过再生式环控生保技能实现重复利用,冷凝水、汗液重新网络净化成再生水,经由处理就变成纯净水。
:实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再上太空,心情若何?
刘伯明:在我们仿照器演习大厅,这样一句话非常能干: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奇迹,培植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这一贯勉励着我不断探索前行。
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归零,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开始,我们要保持第一次的激情亲切、激情,也要保持第一次风雅操作的踏实作风。13年刻苦演习,13年耐心等待,13年热切期盼,再度飞天,可以说心驰憧憬、心潮澎湃。对付航天员个体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不难,由于我们有一套科学的演习方法。难的是十几年还保持那份激情亲切、那份激情。
星星只有闪烁在太空中才是最美的,否则它便是一块苍白的岩石。对我们航天员来说,要感谢党,感谢祖国,有了国家这个强大的后盾,遇上这个伟大的时期,我们才能为祖国的航天奇迹贡献自己的力量。选拔一个精良的航天员不随意马虎,党和公民培养我们这么多年,我们只有圆满完成任务,来报效祖国。我对再度飞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指令长聂海胜和小师弟汤洪波的默契合营下,我对完成任务有决心有信心。
:航天员首飞每每要经历多年的等待,能讲讲感想熏染吗?
汤洪波:我在2010年5月5日进入航天员大队,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我也一贯想,这么多年的演习,什么时候能够把我学到的本领用上,去太空实行任务?漫长的等待,实在比高强度演习更具寻衅性。但有飞天梦的牵引,我十年如一日保持好状态。我相信,未来的十年,将是为空间站培植贡献自己力量的十年。
我很喜好翱翔的觉得。这一次我的“坐骑”是火箭,将飞向几百公里高的空间站。我期待能够很快战胜失落重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尽快建立起空间站核心舱的居住环境,期待我们圆满完成任务重新返回地球的那一刻。
聂海胜:我们一贯期待空间站时期的到来,为此奋斗了多年。空间站建好后,便是我们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家,将迎来一批又一批航天员。将来,也有可能迎来国际航天员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在这个太空平台做更多的科学研究,用这些成果造福全人类。
(原题为《与“神十二”航天员面对面》)
栏目主编:赵翰露 笔墨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公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