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执着”的骗子
辍学卖手机租房干电诈
石虎(化名)出生在海南屯子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务农,偶尔给人拉货补贴家用,母亲在镇上做清洁工,妹妹上学,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初二转过一次学后,石虎成绩开始下滑,初三放学期没读完就辍学了。

辍学两年后,石虎想自谋出路,他找到相同处境的老乡廖一亮(化名),二人商量如何能轻松地赚点外快。“有钱赚就行”的想法让二人很快就找到了3个朋友。本案的5个被告人要么是同村落的老乡,要么是初中的同学,有的未满18岁,有的刚满18岁,他们都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和发展经历,过早进入社会的他们想要独立重生,却苦于没有立足的本事。至于怎么想到用电信诱骗来赢利,5个被告人各有说辞。有的说,看到同村落有大人干电诈来钱快,也不须要什么技能,就想自主门户。有的说在网上有时看了关于电诈的内容,受到了“启示”……
作为“牵头人”之一,石虎向团队成员承诺,将会拿出诱骗金额的20%作为报酬。为了担保团队更好协作,石虎破釜沉舟,将自己的一部手机卖掉,用换来的钱在镇上的宾馆租下一个房间用作办公室。此后,5个少年带动手机和充电器正式入伙,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大概是对大人间界不熟习,石虎和廖一亮并没有选择老人、大学生、单身青年等人群履行诱骗,而是盯上了年事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在他们认知中,小孩子更好哄骗和拿捏,但年事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10岁旁边刚刚懂事,年事恰好。他们先是在各大社交网站注册账号,并用网高***的假民警照片作为头像,之后在海量用户中筛选得当目标,确定后利用“伪装公检法电信诱骗”的话术威吓受害人,将受害人拉进群聊中让其发红包,直到将对方账户里的钱骗干净。
一条弹出的私信
“我们是公安局民警”
如何确定对方便是10岁旁边的小孩呢?石虎等5个被告人在后来的供述中并未透露多么高效的方法。他们一样平常会重点关注小孩子可能感兴趣的动漫、游戏、玩具和影视剧,之后在这些领域的直播、***和帖子中,通过用户的留言、评论及“点赞”“收藏”,判断对方的大致年事层。
个中一个被告人说,他会紧盯游戏直播中发“弹幕”的用户名来推测对方的年事——虽然这种方法很“原始”,但吃住都在宾馆的5个少年最不缺的便是韶光,只要“广撒网”,终会有“鱼中计”。
在审查机关指控的三起犯罪事实中,第一笔诱骗发生在家住山西的12岁女孩小艺(化名)身上。去年6月5日,按照小艺和父母的约定,周末可以玩手机。当晚,正当小艺用母亲的手机浏览某社交平台时,一条陌生人的私信溘然弹在屏幕上:“你好,我们是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
小艺随手点开,打了一个问号,对方接着发来了一张“李乐警官”的事情证照片,表示小艺涉嫌一起诱骗案,数额巨大,须要帮忙公安机关进行调查,“你不合营的话,将由你的父母代替你下狱!
”
从未碰着这种情形的小艺一下子慌了神,在对方的指令下,她避开母亲来到自己的寝室,添加了对方好友并通话。语音那头石虎的朋友连续加大威吓力度,让小艺将手机里的钱转到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小艺信以为真,按对方的哀求,先是修正了母亲的某网上支付平台密码,接着在某网上支付平台上建了一个群聊。
“我们要审查所有的资金,发红包直到把钱发完为止。”为了不让支付平台察觉资金交易非常,石虎等人让小艺小额多次发红包。为了模糊资金去向,石虎还让多个朋友“抢”红包。当晚,小艺通过某网上支付平台分20多次转账,共计3000多元。末了,“警官”还不忘提醒小艺将所有谈天和转账记录删干净。不过,一条延迟收到的扣款短信提醒了小艺的母亲,她随即创造某网上支付平台账号非常,于是报警。
一场危险的“佃猎”
5个少年均被判有期徒刑
尝到甜头的石虎等人在3天后又锁定了新“猎物”:家住北京房山的4年级女生飞飞(化名)。
当天晚上,刷某短***平台的飞飞收到了一条“北京延庆警方”的私信。石虎等人先甩出“***”唬住对方,接着问飞飞有没有将个人信息借给他人利用,警方须要“查询”其是否有洗钱的嫌疑,不合营将通报其学校老师。飞飞不会用某网上支付平台发红包,于是石虎让朋友勾引飞飞用父亲的手机共享屏幕。在石虎朋友的“耐心”辅导下,飞飞在十多分钟内发了20多个红包,共计4000多元。当晚,飞飞父亲报警。
同一晚,他们利用类似的套路,通过某线上会议平台,一步步骗得11岁陕西女孩小白(化名)7000多元,她的父母不久也报了警。
因资金往来非常,石虎朋友的某网上支付平台账号纷纭被冻结。根据红包转账记录,房山警方顺藤摸瓜查到了收款的石虎朋友。去年8月,石虎等5人陆续被抓获归案,同年11月尾,本案所有被告人均被房山区审查院以诱骗罪提起公诉。
虽然5个被告人在法庭上都认罪认罚,但刚到案时有的却心存侥幸,尤其是卖力在群里“抢”红包的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没有参与前期的诱骗过程,算不上犯罪,“我们不过是随着老乡打打下手,吃吃喝喝。”终极,石虎和廖一亮因犯诱骗罪均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惩罚金一万元,别的朋友被判处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刑期,并惩罚金。
审查官提醒
反诈宣扬不能落下孩子
小孩成为电信诱骗的受害者并不鲜见,“玩游戏免费领皮肤”“加入明星粉丝***群”“借电话腕表”……全首都发生过类似案例。少年儿童分辨能力差,当心意识弱,在这些骗局里有的被骗走十多万元。
“完备禁止孩子打仗电子产品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从小就‘触网’是这一代人的特点。”张敏是房山区审查院第一审查部副主任,也是前述石虎诱骗团伙案的承办审查官,“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反诈意识,教导他们不轻信陌生人,不透露个人信息,涉及金钱时要有红线意识,及时讯问家长。”
张敏提醒,石虎等人伪装公检法是十分老套的一类骗局,手腕也不高明,但丝毫没有受到反诈教诲的孩子“一骗一个准”,“当我们更多地提醒老人、中年人、大学生等人群捂好钱袋子的同时,也应当心电信诱骗受害人低龄化的趋势,应将反诈宣扬的触角延伸到少年儿童中,而不是将手机扔给孩子玩就万事大吉了。还有一点值得把稳,很多遭遇电诈的孩子十多岁,正要或已经步入青春期,这个期间孩子遇事不愿和父母沟通,这更增加了他们受骗的可能性,父母该当多不雅观察、多沟通。”
转自:审查日报正义网
来源: 山东省公民审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