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鉴定测评实验室选取市情上常见的十大快时尚品牌,整理近五年(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抽检数据创造:快时尚品牌代表ZARA、H&M上榜次数最多;色牢度、纤维含量、PH值是不合格三大主因;婴儿衣饰和童装成为抽检不合格“高发区”。值得把稳的是,热风曾被检出亵服甲醛超标,Mjstyle女士内裤曾被检出致癌物。
ZARA、H&M上榜次数多
库存和质量问题待解
根据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快时尚品牌抽检数据,ZARA品牌共被检出不合格数量18批次,在十个“快时尚”品牌位列第一;H&M共被检出不合格16批次,是检出不合格数量第二的品牌;MUJI、Mjstyle、GAP、优衣库分别被检出12批次、11批次、9批次、9批次;UR被检出2批次不合格,是十款品牌中检出不合格数量最低的品牌。

值得把稳的是,被检出不合格数量多并不虞味着抽检不合格率一定高,还与其被抽检数量有关。从历年抽检来看,H&M、ZARA、MUJI、优衣库等品牌被抽检次数同样相对较多。
抽检数据显示,H&M也是近五年召回次数最多的品牌。2017年,H&M分别在2月和11月召回2款女婴幼儿凉鞋,2018年7月召回部分婴幼儿服装(针织上衣)。2019年4月,H&M召回980件中国制造儿童带帽浴袍,缘故原由是未达到可燃性标准,有烧伤儿童风险。
出身于1947年的瑞典快时尚巨子H&M,每年发卖货品超过5.5亿件,是欧洲最大的服装零售连锁企业之一。然而,在“少量多款、频繁上新”的背后,H&M持续面临着库存高企和质量不佳的难题。为避免影响品牌形象和新品利润,H&M等快时尚品牌常日谨慎选择低价折扣的办法,而2018年丹麦一媒体曝出了H&M每年点火12公吨未***衣物以清库存的***。同时,面对大量的衣饰供应,出于本钱考虑,H&M许多产品分布在东南亚工厂制作,面料选择、生产工艺、质检工序等多种成分致使服装安全质量难以把控,因而在质量监管部门抽检中频频上“黑榜”。
色牢度、纤维含量、PH值
是不合格三大主因
从近五年抽检十大快时尚品牌的不合格项目来看,色牢度、纤维含量和PH值成为“重灾区“。数据显示,抽检不合格项目中三者分别为22批次、17批次和14批次。
据理解,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经受摩擦、水洗、唾液浸渍等外部成分浸染下的褪色程度。这项指标不合格,不仅随意马虎引起衣服串色,若染估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渗透至皮肤,还会给身体带来侵害。根据抽检数据,ZARA有5批次棉制机织男式长裤在该项目被检过不合格,GAP有3批次婴幼儿衣饰也在“耐干摩擦色牢度”项目上被点过名。
PH值则是一项主要的服装安全的指标,衣物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造成皮肤免疫力降落,引发皮肤过敏或是皮炎。抽检数据显示,近五年抽检PH值不合格的20批次产品中,ZARA占了14批次,GAP和Mjstyle分别有3批次该项目不合格。
纤维含量不合格问题同样较为突出,Mjstyle、H&M、Mango、hotwind、C&A、UR均被检出过该项目不合格。纤维身分含量是指组成纺织品面料的纤维种类及每种纤维所占的百分比,是决定衣物品质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消费者选择洗涤掩护办法的主要参考,因此纤维身分含量标识的精确与否尤为主要。纤维含量不合格紧张有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符合、实测的纤维与标注的纤维身分名称不符合、产品无纤维身分含量标识3种表现。
婴儿衣饰、童装不合格占频年夜Mjstyle女士亵服曾检出致癌物
快时尚品牌中,哪些衣饰是抽检不合格的“高发区”?抽检数据显示,婴儿衣饰包括婴儿T恤、连身衣裤、婴儿裤等,抽检不合格达11批次,占总体的12.0%,是抽检中不合格比例最多的一个种类,H&M婴儿裤、ZARA棉制针织T恤、GAP男童T恤都曾中招;其次是童装,有9批次不合格,占整体的9.8%。
值得把稳的是,女性贴身衣物也同样被检出干涉干与题。2018年11月12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抽检公告显示,热风1批次薄蕾丝文胸(80B(36B))纤维含量和甲醛含量不合格。根据干系规定,直接打仗人体皮肤的产品甲醛含量必须低于75毫克/千克。衣物甲醛超标,紧张危害表示在刺激皮肤黏膜,引发过敏性皮炎,严重的则有可能致癌。
Mjstyle也曾在亵服产品中检出致癌物。2019年1月4日,在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抽检通知布告中,Mjstyle1批次女士内裤(款号:517270013)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据理解,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属于致癌物质,国家逼迫性标准中明确禁用,其毒性和致癌性远强于甲醛。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且易溶于水,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制成衣服后不但不溶于水,且无色无味,从纺织品外不雅观上无法分辨,只有通过技能考验才能创造,而且无法肃清。这种染料在与人的皮肤打仗后,可引发多种恶性疾病、接管致癌。
【不雅观察】
快时尚退潮中行业面临洗牌别让“低价劣质”成为代名词
虽然各大快时尚门店常常看上去“热闹非凡”,却粉饰不了快时尚品牌发展逐渐颓靡的事实,这一状况在近两年尤为明显。先有创立30余年的美国老品牌Forever 21退出中国市场继而发布破产,后有有名品牌New Look、Topshop、ASOS等相继退出大中华区,而从快时尚巨子H&M、ZARA、GAP等公司逐渐下滑的古迹也能看出,快时尚品牌正在经历发展阵痛期。
竞争激烈、库存挤压、电商冲击以及国潮崛起等多种成分导致了快时尚品牌的这一颓势,此外,频频曝出的质量问题也在不断损耗开花费者的信心。Forever 21退出中国市场后,有媒体指出其两个弊端,即质量太差和格局“水土不服”。比较传统零售商6-9月的生产周期,H&M、ZARA只需5周的速率在令人惊叹的同时,却也产生了质量及品控方面的隐忧,在频登质检黑榜之际,快时尚品牌一度和“低价劣质”的印象绑在一起。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底线,快时尚品牌紧跟时尚风向、快速推陈出新的同时,只有确保产品质量,才能在退潮中站稳脚跟。从去年古迹来看,以H&M、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依旧具有活力。H&M2019年第四季度发卖额实现617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9%,整年净发卖额为2328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11%,这是集团在连续八个季度古迹下滑后首次实现利润增长。而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2019年公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显示,2019年前九个月发卖额实现198亿欧元,同比增长7.5%,净利润实现27亿欧元,同比增长12%,个中核心品牌ZARA成为集团古迹增长最紧张的动力。
中研国际时尚品牌管理咨询集团专家栗国威在接管媒体采访时表示,就快时尚品牌而言,人们逐新、逐快的需求不会变,但同时须要兼顾品质和性价比。快时尚品牌该当“慢下来”,秉承“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做好研发设计,把控质量,踏实为目标群体创造让他们感到幸福满意的产品。
出品: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主持:陈养凯数据剖析:研究员 陈菁钰 杨丽云 演习生 戴婉秋 柯岱宏数据支持:任保余制图:张许君
如果您有干系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