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广州,有两点特殊烦人,一是连绵不断的阴雨景象,毕竟自4月中旬开始,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天没有见过太阳了,全体人的生活,就环绕着下雨被困在家中、顶着暴雨去上班和下雨被困在公司的去世循环里。

这也还没完,阴雨景象一旦告一段落,接下来便是漫无止境的夏天。在些许聒噪的微风蝉鸣外,是每天至少12个小时的炙热阳光,就热到什么程度呢,原来运行大型手游时手机的发热就极为严重了,现在手机拿出来,游戏一打开,五分钟之后屏幕已经看不清了。
于是乎,在广州最高气温接连来到了三十多度确当口,我下定决心要买一个散热背夹。
这既然要买,就肯定得买一点把炮的。传统的背夹式散热器确实是有点老土了,你让哥们来选的话肯定不肯意选,但是磁吸式散热器的话,又很难用在iPhone以外的场景,毕竟不是每家手机都有磁吸生态的,总不能让我出门的时候还给手机后面贴个引磁片吧。
诶,你别说,在翻看了三大电商平台后,一款由手工「匠人」亲手打造的暴力散热器确实吸引了我的眼球。
(图源:淘宝)
为了搞清楚这款散热器的极限性能,我也是在公司里外,冒着被烫伤的风险,经由十几小时绝对不是为了偷偷打游戏的综合测试后,才得出了大致靠谱的结论。
至于这玩意,能不能成为夏天手部清凉的终极办理方案,试试就知道了。
外不雅观设计,有种粗犷的美
按照老例,先看包装。
诶,超级淘宝工包黄色纸盒,突出的便是工业风那味。
当然,这玩意不但是外包装简洁,打开包装盒后,本体更是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有一种「粗犷」的美。
(图源:雷科技)
和市情上大多数同类产品一样,「刃」散热背夹同样采取冷黑配色设计,但这3D打印出来的外壳确实注入了「兽人科技」的觉得。八芒星形状的通风格栅,上面居然还印了一个「刃」字,精细不雅观感肯定是算不上了,但是有点意思还是可以的。
别看这设计像是兽人“Wahhh”一下拍脑筋想出来的,这通风格栅里的风扇也是有RGB灯效设计的,多彩灯光可随风扇同步律动,一下子又为这款设备增加了一些城乡结合部的不雅观感。
确实牛的,有点喜好了。
从侧面看,这款散热背夹是很标准的半导体散热构造,两侧拥有透风道设计,同时,侧面的镂空外壳下侧拥有USB Type-C供电端口,可兼容主流A/C to C 类型线材连接,最高可以实现70W稳定功率。
(图源:雷科技)
半导体散热的事理大家该当也都清楚,总之双层制冷片通电后一壁冷一壁热。冷面温度可以做到显著低于室温,我们看到的凝水、结冰,都发生在冷面。热面除了从冷面「搬运」过来的热量,还有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废热。
基于这个散热事理,冷面附上导热材质,增大打仗面,紧贴手机。导热材质一样平常是硅胶手感的导热贴,有的直接是硅脂片和金属。
热面则加上铜块或铝块,增大散热面积,再加上一个风扇吹走热量,就差不多了。
(图源:雷科技)
对了,这东西乃至还有模块化设计,可以自由切换磁吸或者背夹模式,只要六颗螺丝就能完成从平板得手机的全面适配。
这波啊,这波是淘宝老哥遥遥领先了。
按照店里的先容页面,「刃」散热背夹不管是制冷片配置、风扇配置、电路板设计乃至是软件适配在业内都是罕见的。
但是呢,到底有多凉。
这会儿小雷还是不知道的。
反正待会一测就知道了,倒也不急便是了。
测试工具,这几款正得当
为了这次测试,我精心从iOS和Android阵营挑出了几款手机。
iOS这边,考虑到阿果这几年数字版和Pro差异对待的问题,机身空间较小,又配备了A17 Pro芯片的iPhone 15 Pro也是天经地义地成为了阿果阵营的代表。
(图源:苹果)
Android这边,首先出场的是iQOO 8 Pro,主打性能开释的产品定位,在原有根本上进一步超频的骁龙888 Plus处理器,搭配上可以逼迫开启2K+120Hz高刷的屏幕。
这玩起游戏来,只能说兄弟,「你好喷鼻香」。
(图源:iQOO)
然后说vivo X80 Pro,作为2022年上旬发布的旗舰产品,不仅用上了三星工艺的骁龙8 Gen1,还首发搭载了vivo自研芯片V1+,俩哥们就像干柴碰烈火,势必要给大伙带来别样的惊喜呀。
(图源:vivo)
末了是小米14,虽说用上了最新的骁龙8 Gen3处理器,但是由于机身尺寸的限定,这款产品的性能开释能在散热器的加持下来到若何的水平,个人认为还是挺值得期待的。
(图源:小米)
测试,启动!
接下来,便是万众期待的测试环节了。
1. 裸机测试:空载可达-20°C
首先,我们在室温26℃的情形下,利用Filr红外测温仪来对这四款设备进行裸机烤机测试。
经由十五分钟烤机后,四款设备的温度表现如表所示。
(图源:雷科技)
可以看到,小米14的温度相对更低,骁龙8 Gen3的工艺提升肉眼可见,而搭载了骁龙888 Plus的iQOO 8 Pro则不负众望地取得了「进步空间最大」奖。
再来看看散热器空载的情形,和我们手头有的几款散热器为难刁难比。
(图源:雷科技)
在空载的情形下,冷头居然能达到-19°C的温度,确实有点残暴了。
2. 散热基准测试:跑分成绩明显提升
接下来,我将散热器调至「智能」挡位,手机全部开启性能模式。
首先,进行一波安兔兔基准测试,我们直策应用加装散热器后的成绩和测得的裸机成绩进行比拟。
可以看到,除了小米14由于没啥散热问题而不会涌现显著的跑分提升之外,其他三款产品都会涌现一定程度的分数提升,散热能力越差的设备,在这里得到的提升幅度自然也就越高。
然后,我们对四款设备进行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TEST测试,并记录下利用散热器前后的跑分成绩和稳定性、手机正面中央与最高温度点温度、手机背面中央与最高温度点温度。
(图源:iQOO 8 Pro,利用散热背夹前后)
从无法完成测试,到近99%的稳定性,绝对是提升明显。
3. 轻度游戏测试:更加清爽,更加稳定
轻度游戏嘛,基本便是MOBA、二次元卡牌这类的。
这边我选用《英雄同盟手游》测试,开启 120 帧的情形下,画质拉到最高,待温度稳定后丈量。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四款手机的发热区间紧张集中在正面左下方和背面镜头模组,恰好是左手大拇指的操作范围。
(图源:iQOO 8 Pro,利用散热背夹前)
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即便是轻度游戏,对iPhone 15 Pro、骁龙888和骁龙8 Gen1来说,想要持续稳定运行也是会有一点难度的,过热后带来的降频险些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尴尬场面。
(iQOO 8 Pro,利用散热背夹前后的《英雄同盟手游》帧率表现)
而在利用「刃」散热背夹后,四款产品都能坚持在32-33°C旁边的机身温度,先不说打破散热瓶颈做回自己的那三款机子,即便是本来就能稳定运行的小米14,握持部分的体感温度也明显更加舒适了。
(图源:iQOO 8 Pro,利用散热背夹后)
就我个人体感,乃至有点清凉。
4. 重度游戏测试:这下终于不烫手了
轻度游戏嘛,基本便是3D沙盒或者角色扮演这类的,例如《原神》《星轨》《P5X》这种。
我直接用老朋友《原神》上了,测试内容为跑图十五分钟。
怎么说呢,作为厂商调度优化的重点,理论上《原神》的性能和温度表现都不会太差便是了。
(图源:iQOO 8 Pro,利用散热背夹前)
总之先设定个标准,在不用散热的情形下,我们在这台iQOO 8 Pro上录得最高正面45.2°C/背面40.3°C,即便很快就锁在了40帧的样子,但是温度依然很高,这该当便是撞到厂商给《原神》设定的温度或者是功耗墙了。
(图源:iQOO 8 Pro,利用散热背夹前的《原神》帧率表现)
接着戴上散热背夹,在淘宝散热背夹加持下的iQOO 8 Pro比室温无散热背夹赞助下的裸机正面最高温度降落了4.2℃,不过游戏均匀帧率也从39fps提升至40fps了,只能说该锁的帧数还是要锁。
(图源:iQOO 8 Pro,利用散热背夹前后的《原神》帧率表现)
只能说,怪不得那个期间是游戏手机和散热背夹卖得最好的时候。
(图源:雷科技)
至于其他几款设备,只管发热量各有不同,但在淘宝散热背夹的加持下确实都得到了更好的运行效果,利用骁龙8 Gen3的小米14在乃至可以直接拉满1.5K渲染分辨率,只能说性能这块确实有点超纲了。
5. 重量大、噪音响,但软件适配是亮点
除了散热性能外,实在这类产品也有两个比较主要的参考成分——
「重量」和「噪音 」。
先说重量这块,上面也有提过,为了提升散热性能,「刃」散热背夹采取了双层制冷片和超厚导热管。
(图源:雷科技)
堆料的结果,便是166g旁边的重量,戴上后会有明显的坠手感。
至于噪音这块,在「智能」挡位下,「刃」散热背夹的表现还挺不错,乃至放在办公室都挺安静的。
当然,如果你开「全速」挡位,那便是另一番体验了。
这暴雨倾盆般的声音,连游戏本都不是你的对手。
对了,这款设备还支持遥遥领先的自研「小程序」掌握。
(图源:小白散热)
举个例子吧,常规散热背夹一样平常不能调节风量,或是只能在固定档位间切换。通过蓝牙匹配链接后,这个小程序可以让散热背夹实现0-100%的无级调节,让用户的自定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图源:小白散热)
同理,不论是RGB灯光,快速切换功能的触控按钮,抑或者是散热背夹的实时数据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来获取。
(图源:小白散热)
只能说哥们,确实有两下子。
总结韶光:追求极致的散热背夹
经由多轮的测试,我以为基本可以给这款产品下个结论了。
单论散热性能,「刃」散热背夹的散热性能在市情上该当是无出其右的,「力大砖飞」大概形容的便是这款产品。
其最大的卖点,除了堆料之外,便是淘宝老哥低廉甜头的小程序适配了。目前市情上还没有多少产品能够供应APP智能连接功能,让玩家进行智能温控开关、散热效果切换、散热开关以及灯效调节等功能的调节,算是这款产品的一大竞争力。
(图源:雷科技)
不过在我看来,这款产品也有俩值得考虑的问题。
160g的重量,放在现在市情上这批散热器里可以说是妥妥的重量级。作为比拟,IQOO最新推出的磁吸散热器仅有69g旁边,就连常见的背夹型散热器也就100g旁边。自己是否乐意在打游戏时承担500g旁边的握持重量,确实是购买这款产品之前须要把稳的问题。
至于满载模式的噪音,更是可以媲美游戏本散热的重量级水平。实测下来,这款产品在满速运行的情形下,即便隔着5m-10m的间隔,噪音依然清晰可辨,放在办公室里,那多少是沾点扰民了。
在我看来,这款产品和一加去年推出的水冷散热器类似,都是面向极限玩家、特定手机、特定场景下的一种分外散热方案,基本只有乐意为了极限性能做妥协的重度玩家才适宜这一类产品。
至于普通玩家嘛……
一台旗舰手机加上一个还不错的半导体散热背夹,实在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