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通信 » 知料 | 有码胜无码条形码和二维码不得不说的故事

知料 | 有码胜无码条形码和二维码不得不说的故事

福州有家装饰工程通讯 2025-01-1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文 | 黄绮思 罗雅涵

“嘀——”

知料 | 有码胜无码条形码和二维码不得不说的故事 知料 | 有码胜无码条形码和二维码不得不说的故事 互联通信

收银员扫货品条形码,你亮出付款二维码,一句话都不用说,一笔交易就完成了。

知料 | 有码胜无码条形码和二维码不得不说的故事 知料 | 有码胜无码条形码和二维码不得不说的故事 互联通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代购物体验这么顺畅,毫无疑问,用户们首先得感谢条形码和二维码的发明人。

据美联社宣布,条形码的互助发明者之一乔治·劳雷尔(George Laurer)于12月5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
1970年代在IBM担当工程师时,劳雷尔开拓了如今长方形的通用产品代码(UPC),即俗称的条形码。
他的逝世,也因此引起了一波怀旧和纪念。

条形码的前世今生

严格来说,最先提出条形码这一观点的人实在并不是劳雷尔。

早在1948年,费城煤气科技学院一位名叫伯纳德·塞尔沃的研究生就曾经考试测验动手研发条形码,用以在收银台处自动记录商品。

这时的条形码还不叫条形码,形状也不是长方形而是圆形。
伯纳德·塞尔沃和他的同学约瑟夫·伍德兰德最开始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操持将莫尔斯电码中的点线设置成粗细不一的条纹,用以表示特定的数字以及字母。
这个想法后来成了各种条码的最基本构想。

最初的圆形码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最开始的条形码印在半透明的纸上,用强光穿透图像后,投射于可以读取和记录条形码的机器,再进一步转换为信息。
在前期,由于照射的光芒太弱,照穿条形码后的光芒不能浸染吸收器。
二人不得已改换了一只500瓦的大灯泡用以照射条形码,却创造温度过高,烧坏了条码。
在加入风扇帮助降温的情形下,全体系统还是开始事情了。

但由于当时科技水平发展的限定,这些被识读的条形码并不能供应足够多有用信息。
全体系统体积弘大,噪音过大。
只管二人在1949年为其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公牛眼”,这一技能仍被搁置下来。

到了20世纪60年代,伍德兰德已经成为了IBM的工程师,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年少时的想法,而是不断说服IBM投资研究条形码。
这时,激光和打算机已经问世;前者可以轻而易举地穿透条形码,后者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读取、存取和处理条形码上的信息 。
终于,大约在1969年末,IBM指派乔治·劳雷尔研究如何制作超市扫描仪和标签。
伍德兰德也在这一项目之中。

经由将近四年的困难研究,IBM终于推出了一种既易于打印同时也能有效通报信息的长方形条形码。
这种条形码终极得到了当时的符号选择委员会的认可,被命名为标准商品码(Uniform Product Code)。

1974年6月26日,天下上第一个条形码扫描器被安装在俄亥俄州特洛伊的马什超市里。
第一件被扫描的商品是10包箭牌的多汁水果味口喷鼻香糖。
这包口喷鼻香糖如今已被美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

至此,条形码的运用从商品包装逐渐扩展至邮政分拣、书本管理、行李托运等浩瀚行业。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最近发布的《GS1环球办公年度报告2018-2019》显示,仅仅是GS1这一种标准之下,每天就超过60亿个条形码被扫描。
超过两百万家公司,共1亿种产品正在利用条形码。

远渡重洋,来中国安家

条形码最开始进入中国,并非用于零售业,而是用于邮政系统。
根据知网显示,海内最早一篇关于条形码的论文涌如今1979年,揭橥在《中国邮政》的“国外技能动态”一栏,内容是对付条形码及其识别系统这技能的先容。

接下来的几年中,条形码在我国的运用区域逐渐扩展至图书馆、医院以及商品零售业。
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物品编码协会。
“八五”期间,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运用办公室也将条码技能作为重点推广运用的10项事情之一。
1991年4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1991年6月开始筹建国家条码质量监督考验中央;1991年05月首批五项条码国家标准发布履行;1992年06我国第一家POS系统问世,这才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利用商品条码。

近三十年来,条形码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在各行各业无不发挥着重要的浸染。

打个比方,昨天双十二,你网购了一盒来自日本的口罩,以防北京时时时涌现的雾霾。
在全体购物过程中,险些处处有条形码的身影。

如果你是通过代购人肉购买,那么装着你的口罩、托运返国的箱子上,一定绑着条形码的标签。
里面包含着代购的个人信息、起飞地、降落地以及航班号。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从航空行李托运引进条形码追踪行李后,行李丢失率降落了95%。

如果你是通过官网购买,条形码一样参与个中。
据GS1官网显示,我国海关最近为单一窗口报告系统推出了GTIN(Global Trade Item Number,环球贸易商品号)报告功能。
这是在海关通关中采取GS1条码的主要一步,有助于我国进出口记录进一步标准化、高效化。

等口罩进入海内进行配送时,条形码更是无处不在。

配送中央接到送货订单后,将信息汇总,对订单进行整理、剖析,决定配送的韶光段,配送的路线等等。
分拣职员扫描条码得到商品的目的地后,会将信息打印出来并贴上拣货标签。
接下来便是机器与条形码的互动了——分类机将商品放在传送机上,扫描机扫描条形码,识别商品信息,并考验拣货是否出错。

如果统统都进行顺利,商品会被装入不同的货箱,踏上征程。
货箱上的条码也包含着配送信息。
全体配送过程中,事情职员会利用条形码阅读器扫描条形码,将数据上传到打算机,随时显示商品的实时位置。
这既有利于配送中央及时调度商品运输路线,也有利于盯着某瑰宝流界面的你缓解焦虑。

等到收货时,你或是迫不及待将手机上的条形码伸向快递柜的扫描窗口,或是向快递小哥报出自己的手机号。
“嘀——”收货成功。
拆胶带,开箱,扔包装一气呵成。
那片绝不起眼的条形码标签被你撕成两半,顺手扔进垃圾桶。

殊不知,正是这小小的条形码,超过了千山万水,护送商品到达你的手中。

沉默发明者与炙热二维码

只管条形码的遍及,让原来要靠手动输入商品价格的超市收银员们摆脱了手腕麻木和“腱鞘炎”的折磨,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由于容量有限,条形码最多只能记录20个英文数字,假名和汉字还无法识别。
这令很多生产线上的企业严重不满,扫描速率和出错率成了新的诟病。

“如何让条码包含更多的信息”成了许多国家,尤其是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超市、大工厂各处着花的日本尤为考虑的问题。

90年代,正在DENSO WAVE公司任职的腾弘原想到,一条码只能横向记录20个数,如果扩大到点阵式平面,记录的信息自然可以增多。
然而做码随意马虎,但如何让这个平面码能够高速读取却不大略。

二维码发明者:腾弘原

腾弘原和另一位同事组成研发小组,开始了新的占领。
方块的二维码有四个直角,他们选定个中三个设置为定位符,然后通过仅剩的一个角的位置来判断二维码内容的方向。
这样不管手机从任何方向扫码,都不影响内容的读取。

当然,日本人的细节完美主义症也在这上面表示得淋漓尽致。
为了避免二维码和其他类似图案相稠浊导致识别出错,腾弘原对当时市情上的杂志、海报、纸箱上的图案进行了详尽统计,从而确定二维码定位区的方框利用的黑白区域宽度比为1:1:3:1:1最得当。

经由近两年的反复试错,一个能够容纳7000个旁边数字,同时还兼具汉字编码能力的小方块码终极问世。
比较于过去的条形码,它不仅在信息存储容量上提升了300倍,扫描速率也快了近10倍。

1994年,DENSO WAVE公司面向整日本公开了二维码,并取名为“Quick Response”(快速相应)。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并实际利用二维码,创作者腾弘原积极奔波于各个企业,为更多人推介。

很快,从事汽车生产的丰田公司率先在自家的电子看板上采取二维码,并成功借助它提升了公司出货、单据制作的管理效率。
随后二维码开始被更多行业所接管,开始运用在食品、药品乃至隐形眼镜生产等方面。

而让二维码开始席卷全社会的,还是由于“疯牛病”等危及食品安全的事宜频频涌现。
饱受食品安全焦虑的人们,急需一个完全记录食材生产、流利直到端上餐桌全过程的载体,而能够同时容纳这么多信息并快速显示的,只有二维码,它对生产透明化起到了关键的推动浸染。

只管DENSO WAVE公司拥有二维码的专利权,但却没有收取专利费,这是研发之初就确定的方针,也是研发者腾弘原的初衷:“希望能有更多人利用二维码”。
免费从来都是吸引用户的最妙手腕。
很快,二维码就冲出日本,被运用于全天下各地。

各处着花的中国式扫码

2000年,ISO组织宣告二维码符合国际标准并把其纳入ISO标准集之内,官方的盖章认定让二维码的发展从此更加畅通无阻。

2012年旁边,伴随苹果一代iPhone 4S的发布,移动互联网也迎来增长势头最猛的一段韶光。
根据统计,当时均匀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扫过二维码,欧洲的情形也类似。
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通过二维码签到互动的人数更是达到新高潮。
仅一个季度,二维码的利用率比较上一年暴增157%。

然而老外们对二维码商业模式和社会行为的探索彷佛到这就止步了,真正把二维码安插到每天出门用饭购物支付所有环节,在各行业各处着花的还是中国人。

要论支付技能,中国还只是个苦苦追赶者,当其他国家已经可以地铁和公交站的广告窗上扫码下单时,海内大多数人还勾留在揣着现金出门。
只管如此,但中国却有履历有老本——拥有巨量规模的电商家当
淘宝的飞速发展使得支付宝在当时霸占了网络支付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在网购险些被淘宝和支付宝垄断的同时,线下消费的人们却还在利用现金和刷卡支付。

秉承“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行事风格的阿里,瞄准线下刷卡和找零痛点,率先于2011年7月在支付宝App上新增了“二维码支付”选项,目的是为不计其数的眇小商户供应无需额外设备的收款做事。

比POS/NFC支持本钱低,对智好手机也没有分外哀求的扫码支付,让商户和消费者都能轻易上手。
随后,支付宝还顺势开通了二维码进行银行卡转账和红包码的功能。
这个在支付时可以抵扣部分现金的红包相称诱人,它进一步刺激着优先用户利用支付宝进行消费。

在支付宝扫码支付功能上线两年后,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者利用过的移动支付手段里扫码支付比例达47.2%,此外有22.7%的网民常用二维码支付手段。

从路边的包子铺、菜市场的小摊主,到街角修补的鞋匠,每个人摊前都挂着一张塑料二维码。
为此,阿里还专门创造了“码商”一词,让这些不用购置扫码枪等硬件设备,只要一张“二维码”就拿到移动支付的金融做事入场券的商户,都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号。

眼看支付宝扫码支付势头壮大,不甘示弱的腾讯,也在2014年上线了微信二维码支付。
不同于网购盛行带动支付宝发达发展的路径,拥有数亿日活的微信,更多是凭借人们日常交往中你来我往的一个个微信红包,来撬开移动支付的另一环。

微信收到的红包总要有地方消费,聪明的商家开始接管微信支付付款。
从最早时候或直接给商家发红包,演化成商家把收钱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店铺里,微信支付线下交易迅速增加逐渐成为比肩支付宝的另一移动支付平台。

为了抢占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主导地位,两大商业巨子持续你追我赶,沙场从线上蔓延至线下。
于是自2015年开始很长一段韶光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穿小褂的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推广员,以扫街的办法开展收钱码推广业务,给小商户们遍及支付知识,并免费帮他们把个人二维码升级为商家版收款码,再通过补贴活动为他们拉客户。

扫码支付给商户们带来的改变直不雅观可见。
不必担心找零、假币问题,卫生的同时还能加快发卖速率。
除此之外,支付宝、微信还通过补贴政策、费率优惠来吸引小商家。
这群线下商业最生动的群体,也成了移动支付最好的行走广告位。

2016年,央行正式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搜聚见地稿,标志着二维码支付得到官方认可,中国也由此进入扫码支付在全社会范围内遍及的阶段。

二维码就像一只“会一直下金蛋的母鸡”,通过这张小小的码,小微经营者可以吸收到N种做事;而对付广大国人而言,扫一扫二维码就像是家常便饭。
仅2016年,我国均匀每天利用微信扫码的多达10亿人次,支付宝则超过5亿人次,一年移动支付总额近18万亿元,超过日本的GDP。
扫码支付荣登网友评比的“新四大发明”。

与中国盛行扫码支付不同,这个日本出生的二维码,在它的发源地却显得格外生僻。
只管支付宝和微信已将触角伸向邻国,在日今年夜力推广移动支付,但许多日本人依旧没有买账,最大的缘故原由在于他们害怕自己的个人隐私会被透露。
此外,日本有着强大的信用环境和信用卡做事,完善的信用卡制度让一卡兼具多功能,在零售、交通、做事等多个领域都可以利用。

热衷于利用信用卡的不但这天本人,在欧美大部分城市,信用卡同样是许多人的第一支付选择。
信用卡会定期供应优惠,如开卡送点数,还能跟航空、旅游、买房买车绑定,都是能让人切实体会到的好处。

此外,中国的移动支付并非独立,而是同很多银行达成互助协议,得到了银行资金扶持;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银行基本属于个人所有制,这也就意味着盈利是第一目的,在信用卡消费盛行的情形下,自然不会去考虑移动支付这样投入大周期长的低利润业务,更不会去遍及。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从食品、书本再到扫码支付,一个黑白符号却险些改造了天下上每个行业,它们就像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移动小端口,从中可以窥伺到天下百年浩瀚的发展。
在技能专利的背后,是制度、经济与新兴互联网的博弈,更是利用者和运用厂商身份的彼此交织重叠。

相关文章

轻松学会通信电路板常见故障解决方法

手机电路板的几个故障在《一篇关于手机电路板功能区元件剖析》及《一篇文章教你如何快速查出电路板故障》中都有先容,电路板涌现此类故障须...

互联通信 2025-01-19 阅读0 评论0

消费电子龙头信维通信研究小记

择要: 公司目前两大核心业务:天线及环绕天线的射频器件、无线充电模组。受益5G时期天线需求量翻翻代价量上升,原有天线业务有望坚持中...

互联通信 2025-01-19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