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去年播出的英剧《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吗?就在今年1月,有关这部英剧之前未播出的后四集也已经全部放出,喜好科幻天下近期出版的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全集《影象缝隙》和《命运方案局》的幻迷读者都可以关注理解一下这部剧哟。
英剧《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海报

同样在去年,菲利普·迪克的资深爱好者、科幻小说译者陈灼撰写了一系列精良的剧评,并根据英剧剧集及其改编的迪克原著小说等内容进行了多角度的精良解析。
本日,阔别多月,我们将连续推送陈灼的“第八梦”的剧评,一起来看看吧。
剧 | 透 | 预 |警
1954年,原作背景
这又是一篇1950年代,PKD早期的小说。迪克的版权代理人SMLA于1954年10月11日收到Autofac(自动工厂)手稿,当天还收到了另一篇小说手稿(Service Call)。
《自动工厂》后来首次揭橥在《银河科幻小说》杂志1955年11月号上。这一期的封面,以及《自动工厂》这篇小说的插图画家,都是 Ed Emshwiller。
最早揭橥的《银河科幻小说》杂志上《自动工厂》的插图,自动工厂的送货车
《自动工厂》原作有20页长,估计笔墨量在8000旁边,已算是篇幅不短的短中篇。由于剧情有些繁芜,为了照顾读者对起承转合的理解,PKD还给小说分了四个小节。
本篇在迪克的诸多短篇中一贯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仅在他身前就收入过好几种他的短篇集,也被其他科幻短篇集收录过。例如Robert Silverberg编辑的《失落去掌握》(Beyond Control)。末了,编进了迪克中短篇全集第四卷。
1976年迪克回顾这篇作品时,曾说:
Tom Disch 认为这是最早反响生态灾害的科幻作品。不过,我当时写的时候,脑筋里想的是,如果工厂真的完备自动化了,那么,它们大概会像有机生命一样,显出某种生存本能……
迪克本人前述的说法,显然是点出了《自动工厂》原作的精髓,这也是PKD多部小说,包括许多长篇的精髓,简言之,便是——CRAZY GOD。疯掉的神。如果宇宙被一个疯掉的神掌握了,作为人类的境遇会怎么样?在他的长篇《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天空之眼》中都有精彩阐述。至于疯掉的机器,那就更多了。
实在,Autofac的背景设定与PKD的另一篇著名中篇小说《第二类》(The Second Variety, 1953)十分相似,在那部小说里,也是机器变得猖獗,开始不以为人类做事为目的,而是形成了某种集体意识,变成了会进化的偏执狂。当然《第二类》的主题是战役,《自动工厂》则是消费文化,但两者完备可以看作发生在同一个“菲利普·K.迪克”宇宙之中(关于该宇宙的描述,迪克好友,PKD研究专家Patricia S. Warrick在她的著作Mind in Motion中曾有过精彩阐述,今后有机会再展开)。
原作简述
《自动工厂》小说发生在近未来,环球核战后,人类萎缩在多少的小聚拢地上,全体天下却被一大批战前设计组装好的自动工厂所掌握,包括各种自然资源。这些工厂遵守老规矩,总是给人类送来各种大量用不到的物资,比如剃须刀,收音机等等,并且始终如一霸占着自然资源生产各种人造食品,比如难喝的人造牛奶。
几位主人公(Earl Perine, O'Neil)为了和工厂互换,故意拦下一辆车,喝了牛奶之后在面前怪叫,这样有了机会给工厂投诉产品。为了难倒工厂,故意用了“pizzled”这个完备不通的词来形容牛奶的产品质量。果真引出了产品代表来到村落里。
本来大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代表能够理解,战役结束了,工厂该当把掌握权交还给人类,整天生产这些无用的物资除了污染环境,花费资源毫无意义。但没想到,工厂有一套类似二十二条军规的诡辩逻辑(大意是工厂歇工的条件是外部环境的生产水准超出工厂内部,但由于自动工厂的存在,人类根本无法进步),让它停不下来。
后启迪录俨然成为科幻小说(游戏)一大分支,PKD是该领域的始作俑者之一
末了主人公的办法是找到自动工厂的资源毛病,故意网络这些抢手资源,然后放在好几个工厂的势力范围交叉点,引发工厂之间的争夺战。工厂们大概没什么宏不雅观思维,果真就上当,打了起来,各种武器横飞。
《自动工厂》并没有如这位爷那么深的人工智能,但也把人类整的够呛
与电影的‘大团圆’结尾不同的是,《自动工厂》小说原著的结尾要更为开放,也阴郁一些。当各大自动工厂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它们自然也没有多余的资源来给人类连续生产毫无用途的消费品。人类的生活水平变得更加低下(想象一下一片氢弹坑的废墟夹缝中,开始养牛,种菜,可以说是有点田园风光的),乃至有人开始疑惑当初诱发自动工厂大战的决策是否精确。
跟《第二类》一脉相承的意思便是,让自动工厂撩起袖子来互怼,它们造出来的机器,炸弹,比人类主导的时期不知道厉害多少。直到有一次,几位主角在附近工厂的入口处,目睹了其余一个敌对工厂以诡计将导弹(威力极其巨大)射入其大门之中。
大伙儿壮着胆子走进工厂内部,创造完备炸得里焦外嫩,本来还指望能捡一些工具,生产线什么的回去用,但结果创造根本是痴心企图。随着连续深入到深埋地下的工厂核心,忽然感到地底下传来震撼。原来在核心里面的钢铁地板下面还有鬼,剧开地板后,他们创造,里面居然还有一个五脏俱全的自动工厂,但不知道在造什么。顺藤摸瓜,创造这个藏在地底的工厂所造的东西发射出去的管道,并且在山体外缘找到发射管道的出口。一个个出口正在忙不迭的往外射,某种立方体?
于是又是一阵爬山,找到射在附近的一个立方体,这才戳穿出这些自动工厂在忙着造什么:全都是小型的自动工厂(这里有点儿纳米机器的味道)。
它们已经学会了自己制造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不仅会盘踞全天下,搞不好还会盘踞全宇宙。
PKD不朽名篇《第二类》,结局与《自动工厂》异曲同工,曾改编为电影
关于改编
本剧集改编十分大胆,在保留原作人类与自动工厂对立这个基本设定(乃至保留了pizzled这个让电脑摸不透的词)之外,领悟了一条完全的线索,便是人类实在都是自动工厂的产品。并且从逻辑上也完备讲得通,由于核战役让人类去世绝了,工厂必须延续它的存在目的:为消费者制造消费品。那么,既然消费者没了,先制造消费者吧。
但是,由于这些消费者的人格模型来自于真人,以是,它们又不是完备意义上的玩偶。与其他比较扭曲的猖獗机器人的科幻设定,比如《无声狂啸》不同的是,《自动工厂》并没有一个邪神疯脑,邪恶到以折磨人性为目的,它只是一个有点认去世理的机器。而这些“电子脑”人里面,藏着一个扫地僧,不是,扫地黑客,居然是自动工厂的缔造者。末了亲自用自己的大脑带着病毒把工厂给停了,然后回到村落庄里和(不知道自己是电子脑人)的图书管理员小哥从此往后幸福的生活下去。
好吧,我承认这个结局有点太光明和温顺了。原著那个人类呆呆的看着一个个微缩版自动工厂射向天空的场景太美,不敢想象。不过剧集版这个大家都是假人,假人相爱的桥段,在PKD的作品里倒也不罕见,比如名篇Impostor(改编过电影)里就反应过这一点,你我都是人造人,但却爱的深奥深厚(细思极恐)。当然,这里面比较扭曲,也是让人有点痛惜的,便是相爱的双方,或者一方,并不知道自己是人造人(银翼杀手2049飘过: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仿生人的魂是下入地呢?)。不过,限于50分钟的迷你剧长度,编导也不可能这么深挖的。
Impostor的老译名叫做强殖入侵,把电影档次拉低了1/3个PKD
对了,喜好《辐射》系列的玩家,一定会对Emily那帮人一大摊破零件堆出来的土制弩炮感到十分亲切。而片中关于自动工厂的外部殊效,以及工厂内部的布景,都蛮有诚意。其余,女歌星Janelle Monáe饰演的电子人Alice也是片中的点睛之笔,有点人畜无害,又有点心机,但基本来说,是那种自以为是的呆头呆脑。
《自动工厂》在IMDB上的评价很不错,它得到了8分(1233张投票),名列本剧集榜首。
有外媒的评论很锐利,说整集说的都是当心未来的自动工厂和无人机统治的天下,而(在美国)这部剧集便是自动工厂和无人机的大力某推广者(亚马逊)发行的。(独家授权)
实在是亚马逊自黑的一集
本文来自:科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