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法隆寺,据传是公元607年,由日本皇族中最早皈依佛教的圣德太子(574—622)创建,法隆寺也这天本现存最早的木构造建筑,虽然几次遇火,但仍保存着起始于飞鸟时期的遗产。1993年景为日本第一处列入天下文化遗产名录的寺庙。
去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曾操持推出“法隆寺金堂壁画和百济不雅观音”大展,以纪念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订立70年,但由于疫情终无缘与不雅观众见面。今年是圣德太子离世1400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奈良国立博物馆再推法隆寺,从“圣德太子与法隆寺”的角度,展出法隆寺中飞鸟时期以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以及圣德太子和他的崇奉天下。这次展览中,法隆寺金堂的“药师如来像”这天本古代佛像雕塑的代表,其样式来源于中国南北朝,让人看到了中日文化的绵延,以及日本飞鸟时期佛教文化的华美。
日本国宝·药师如来佛坐像(局部),7世纪(飞鸟时期),奈良·法隆寺藏

圣德太子(574—622)这天本飞鸟期间思想家、政治家,在推古天皇时期与苏我马子共同执政,并在日本海内场合排场紧张的情形下叮嘱消磨隋使,寻求和平的外交,引进中国文化、制度,制订“冠位十二阶” 和“十七条宪法”,意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央的中心集权国家系统编制。同时他笃信行佛,生前就被称为“上宫法皇”,其源流至今仍在日本佛教中生生不息。
狩野养信,《圣德太子二王子像》(摹本),江户时期,1842年,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法隆寺位于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的圣德宗总本山,在607年由圣德太子创建,有“佛法兴隆”之意,圣德太子把此地作为日本研究佛教的基地,但是当时日本接管佛教的人只有太子一族和部分贵族。圣德太子35岁后,在如今梦殿的位置研讨佛法,49岁病逝。他认为“除了佛理,世间皆为虚无”。不久后,由于皇位继续,太子一族在法隆寺集体自尽。
夹纻棺残片,飞鸟时期(7世纪),大阪·安福寺藏(有可能是太子的棺椁)
夹纻棺是7世纪的高等棺木,常日用漆贴夏布重叠制成。展出的残片利用了45层丝绸,布局极为分外,其宽度与记录中圣德太子的棺台(睿福寺北古坟)同等。因此很有可能便是太子的棺。
圣德太子去世后,推古天皇命人制作“天寿国绣球帐”,通过严密的刺绣表现了太子往生的“天寿国”,这也是理解飞鸟时期佛教思想极其主要的作品。
日本国宝,天寿国绣球帐,飞鸟时期,约622年,奈良·中宫寺藏
“天寿国绣球帐”这天本传世品中最古老的染织,虽然作为与太子直接干系的瑰宝被保管,却在安然时期被一度遗忘,直至1274年(镰仓时期)中宫寺僧人创造了它,此后成为中宫寺收藏。
天寿国绣球帐(局部)
虽然如今保存并不完全,原来绣有皇室系谱,以及记载太子佛教思想的笔墨已经散失落,但在这袭飞鸟时期的残片中,依旧残留着鲜艳的赤色,让人弗成思议这来自千年之前,要知道赤色极易退色,与常日利用的染料比较,此处利用了成长年数较长的茜草,染的次数也比较多。
目前遗留下来的绣帐,听说是江户时期将飞鸟时期的原绣帐和镰仓时期的新绣帐的几个片断粘贴在一起制作的,这也证明了圣德太子的崇奉在日本的流传。
日本国宝,天寿国绣球帐,镰仓时期,1275年,奈良·中宫寺藏
作为太子崇奉中央的法隆寺
在太子去世后半个世纪,法隆寺在670年被大火烧毁,直至8世纪初重新劈山新建了以金堂、五重塔为中央的西院伽蓝寺,在此之前的668年(天智天皇在位期间)建立了金堂。当时日本被大唐打败,天智天皇试取利用圣德太子的威信,拉拢图谋背叛的豪族,为此他选择了以佛教治国,把法隆寺立为中央,完善以圣德太子为象征的日本佛教。如今法隆寺金堂内安置着飞鸟时期雕塑的诸佛,此外,法隆寺的建筑、美术、文学等各个领域,都传承和代表着日本文化遗产。
法隆寺平面图
739年旁边,在圣德太子住过的斑鸠宫原址上,行信(生卒年不详)建立了东院伽蓝,在梦殿中立有太子等身救世不雅观音像,并网络了太子的遗物。展览熟习从太子有关的物品展开,以此概述最初的日本佛教。
行信僧坐像,奈良时期·8世纪,奈良·法隆寺藏安置在梦殿本尊救世不雅观音像左侧的厨子内。他意志倔强、风貌威严的形象,被写实地表现出来,奈良时期肖像雕塑的精品之一。
梦殿后方的绘殿、舍利殿,作为太子崇奉的主要据点安置着《圣德太子绘传》和《南无佛舍利》,在奈良国立博物馆的展出中,及其难得地公开东院绘殿的《圣德太子绘传》全部十面。
日本国宝,秦致贞,《圣德太子绘传》 安然时期,1069年,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法隆寺捐献瑰宝),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
在东博展场展出的《南无佛舍利》,平常只有正月初三等特殊的日子才开帐。听说在圣德太子2岁春天(2月15日)的黎明时分,他合掌向东方吟诵“南无佛”,从他掌中掉落的舍利被供奉在水晶五重塔中。《圣誉钞》(14—15世纪)中记载,分释迦舍利时,古印度的科萨拉国王得到了左眼舍利,并将其赏给了女儿胜鬘夫人。她是圣德太子的前世,太子带着佛舍利出生,放在金铜制莲花座上的圆形水晶舍利容器中。
日本国宝,南无佛舍利,南北朝(1347—1348);舍利据箱,镰仓时期·13世纪奈良·法隆寺藏
“圣德太子与佛的形象”也是这次展览主要的篇章。安然时期,涌现了认为圣德太子是不雅观音转世的崇奉,其代表作是在圣德太子逝世500年时制作的法隆寺圣灵院的《圣德太子及酒保像》。这次特殊展,不雅观众能近间隔不雅观看作为秘藏佛本尊像,这也是27年以来,圣灵院的秘藏佛本尊首次在寺外展出。
日本国宝,圣德太子和酒保像,安然时期·1121年,奈良·法隆寺藏
这组雕塑中,与圣德太子戴冠取笏充满威严的形象形成光鲜比拟,是几位酒保像的诙谐表情。他们分别以太子之子、太子异母弟、太子佛教师父惠慈法师(高句丽僧人)等人为原本,也这天本安然时期后期圣德太子崇奉飞腾为背景的精品。此外,圣德太子2岁、16岁像等,以及法隆寺佛画均有展出。
日本主要文化遗产,《圣德太子像》(孝养像),镰仓时期·13世纪,奈良·法隆寺藏
梳着方发,捧着喷鼻香炉,身披僧衣的童子形象的圣德太子像,被称为“孝养像”。这一形象描述了太子16岁时,为父亲祈求病愈,侍在病床边通知时的情景。这是太子肖像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展览现场,南无佛舍利(左)和圣德太子2岁像
法隆寺金堂与五重塔
法隆寺作为最古老的木造建筑有名于世,自7世纪下半叶创建以来没有发生太大变革的内阵,堪称奇迹。从最初的“释迦三尊像”、“四天王”,再到失火后持统天皇命人打造的“药师如来像”,法隆寺从圣德太子个人参佛之处,变为了钻营国泰民安的寺庙。展览以与金堂和五重塔有关的佛像为中央,带不雅观众走入庄严佛法的天下。
法隆寺西院伽蓝,金堂和五重塔
金堂东之间的药师如来佛坐像,嘴角浮现微笑的神秘边幅、纹样性的裳悬座都显示了飞鸟时期样式美。根据背面铭文记载这尊药师如来像是607年建造的。但是,与623年完成的金堂中间的释迦三尊像比较,铸造技能却有了进步,以是制作年代被认为在释迦三尊像之后。作为飞鸟时期的佛像代表之一,其本身也有很多谜团。
日本国宝,药师如来佛坐像,飞鸟时期·7世纪,奈良·法隆寺藏
这尊药师如来佛坐像基于中国南北朝6世纪上半叶的样式。棱角分明的脸和线性的衣饰,让人感想熏染到北魏佛像的线条流动。这次展览也是该尊佛像时隔一百多年后,再次在金堂外公开,展览供应了平时视角,让不雅观众有更多不同创造。
药师如来佛坐像背面
在“法隆寺金堂壁画和百济不雅观音”展中,展出了安然时期安顿入金堂的毗梵衲天立像和吉祥天立像(如今在“释迦三尊像”两侧)。金堂内阵四隅安置着日本最古老的四天王像。
法隆寺金堂,中间为“释迦三尊像”(622年)、其两侧为毗梵衲天和吉祥天立像(1078年),左一为“四天王”之一增长天像(飞鸟时期)。
法隆寺金堂佛像和壁画示意图.
展览现场
这次展出四天王中的“广目天”和“多闻天”,他们位于内阵的深处,常日看不清楚,展览未设玻璃柜,不雅观众可以看到盔甲上还残留着色彩。
日本国宝·四天王立像多闻天立像(右)和广目天立像,飞鸟时期·7世纪,奈良·法隆寺藏
从正面看,他们眼神严厉,姿态安谧,踩着的小鬼恭敬地姿态也极其独特。从背面看,佛像沉稳的背影尤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金堂内看不到的角度,从肩膀到背部的圆形线条,彷佛显示出另一种灵性。
多闻天立像和广目天立像背面
广目天立像背部
金堂四方内壁上还绘有壁画。这些壁画浅近易懂地表达了佛的天下。金堂壁画是将原尺寸的底稿转印到墙面上后上色的,线条类似铁线描。类似样式特色在敦煌莫高窟的初唐壁画中可以看到,可见其直接管到了中国绘画的影响。虽然作者不详,但根据墙面的不同,可以看出作品风格的不同,推测是几人共同制作的,最初壁画的制作期间是7世纪末到8世纪初。
金堂壁画第六号壁阿弥陀如来说法图(摹本),1940—1951,奈良·法隆寺
江户时期中期开始,金堂壁画开始受到关注,明治时期,随着欧洲人对日本美术的热衷,金堂壁画开始被有操持地被临摹,金堂壁画的贵重和艺术代价逐渐得到认可。樱井喷鼻香云、铃木空如等日本绘画名家也对金堂壁画进行了多次临摹。
1935年,正在进行的法隆寺金堂拍照
为了保护金堂壁画,1917年为其设置了帘子,此后只在春秋特定的几日公开。但1949年1月26日清晨,法隆寺金堂发生大火。失火过后,金堂初层内部柱子被烧毁,壁画险些失落去了色彩,只勉强留下了轮廓线。万幸的是原来安顿个中的佛像,由于大修转移别处安顿,故安然无事。日本也以此为契机制订了“文化财保护法”。
火后的法隆寺金堂
金堂边的五重塔是敬拜佛祖舍利的建筑,内部安置着代表释迦平生的塔本塑像。
法隆寺五重塔
五重塔初层,以心柱为中央,四面安置着塑像群。以泥塑构筑的山峰风景为背景,通过群像表现佛典中的诸场面。个中,对吊唁释迦牟尼的罗汉描摹非常精彩,他们有的仰天咬紧牙关,有的张大嘴巴哭泣,哀叹之大溢于言表。最引人瞩目的是北面哭泣的罗汉像,对露出的肋骨和脸上皱纹等精彩的描写是奈良时期追求写实性的代表作品。
日本国宝,《塔本塑像·罗汉坐像》,奈良时期·711年,奈良·法隆寺藏,仅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
在东京和奈良,还分别展出了日本国宝“传橘夫人念持佛厨子”和“玉虫厨子”,表示了日本古代的敬拜空间。带有须弥座顶盖的“橘夫人念持佛厨子”中存放着阿弥陀三尊像,做工精细,指尖和衣服上的流丽曲线也格外俏丽,是古代金铜佛中压倒一切的精品。
(传)橘夫人念持佛厨子中的阿弥陀三尊像
日本国宝,(传)橘夫人念持佛厨子,飞鸟时期·7—8世纪,奈良法隆寺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
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的“玉虫厨子”,以装饰宫殿的透雕金具下铺着玉虫的翅膀得名,宫殿和须弥座上绘有灵鹫山、须弥山、释迦牟尼前世的故事《本生谭》等,代表日本古代佛教工艺。
日本国宝,玉虫厨子,飞鸟时期·7世纪。奈良·法隆寺藏,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
如今,法隆寺瑰宝的除了寺内收藏外,约320件的瑰宝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瑰宝馆内保存着。这是由于明治维新后,受到“废佛毁释”的影响,寺院的坚持一度变得困难。1878年(明治11年)管长千早定朝决定将圣德太子画像(唐本御影)等300余件瑰宝献纳当时的皇室,得到金钱赠予以坚持7世纪以来的伽蓝堂宇。这批瑰宝曾保管于正仓院,在1882年被转移到帝室博物馆的“法隆寺献纳御物”作为皇室所藏品收藏,后撤除归还法隆寺的四件及宫廷中留下的十件瑰宝,全部转交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日本国宝,灌顶幡,飞鸟时期(7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法隆寺捐献瑰宝)用金铜板镂雕而成的极为豪华的幡,表现了菩萨从天而降的姿态。据《法隆寺资财帐》中“片冈御祖命”的记载,可以认为是圣德太子的女儿片冈女王制作了灌顶幡。
注:奈良国立博物馆的展出已于6月结束,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展出至2021年9月5日。本文编译自东京国立博物馆网站和日本《读卖新闻》。
展览为圣德太子设计的漫画形象。
任务编辑:顾维华
校正: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