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加油新征程】
大概你见过火箭发射,但你知道火箭是怎么拼装的吗?
与汽车生产类似,总装车间是火箭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在这里,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经由操作职员的双手,变身为一枚枚完全的火箭。

作为目前海内最大的火箭总装车间,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总装车间拥有60多年的历史。正是在这座总装车间内,一批又一批航天人承托起中国航天一个又一个提高的里程碑。
尾月二十九,林新智早早赶到了位于北京南苑的车间。一批新的零部件凌晨从天津运送到车间,他得和装置工段的师傅们赶紧把这些零部件卸车,运到总装工位上。
1995年出生的林新智去年研究生毕业。刚刚加入航天算夜家庭的他,成为总装车间一名年轻的工艺员。
“工艺员是联结设计师与总装师傅的桥梁。”林新智先容,他的事情是在设计师供应好实际图纸后,按照设计哀求写出每一个零件、每一步工序的装置流程。“第一步装什么,第二步装什么,安装时用什么螺钉,用多大力矩……都要写得明明白白,要让我们的总装师傅一拿到工艺文件,就知道怎么做”。
今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操持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个中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履行阶段。林新智所在的车间承担着把宇航员送上天的主要任务。
尾月二十八,林新智还在出差。回忆起这半年的经历,他坦言,作为车间的新人,最近是他第一次有机会从头到尾跟一个完全的火箭项目。“老型号的火箭,总装师傅们都很熟习了。新型号的话,设计常常会与实践涌现偏差,须要不断磨合。这一过程,就须要工艺员在里面不断联结设计端与操作端,与大家一起想办法办理”。
一起想办法的大家中,还有吴勇。
吴勇今年恰好50岁,是车间的一名高等技师。
管路安装、电缆敷设、部段对接、质量质心丈量……总装火箭是个别系工程,吴勇和同事们的任务,便是根据工艺流程文件哀求,将一个个零部组件拼装成一枚火箭。除了这些常规事情,作为“马利技能大师事情室”的一员,吴勇还负有一项分外的义务——针对新设计型号火箭带来的总装难题,与团队一起展开联合攻关,并对总装职员进行培训。
“马利技能大师事情室”是全国首家运载火箭和重点型号产品总体装置专业技能大师事情室,以航天一院火箭总装技能大师马利的名字命名。在事情室,吴勇和前辈马利一样,争分夺秒想问题,帮助优化工艺,细分流程,让各个工序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不断提升总装效率,担保总装质量。
为了赶在操持韶光节点完成所有事情,吴勇一个半月没有安歇,“春节期间也只能安歇一两天”。
总装车间是航天奇迹的一壁旗帜。“车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后墙不倒’的文化。只要在原定操持中给出一个完成装置的韶光节点,哪怕前序流程耽误了一段韶光,我们也会加班加点地把任务赶出来。”总装车间主任刘大亮阐明,“航天工程有它自身的规律,根据气候、光照以及与目标天体相对位置等哀求,火箭发射是有特定时间的。一旦错过这一韶光,发射可能要推后几个月乃至几年。以是,为了确保火箭顺利按时发射,我们必须战胜困难。”
在此根本上,总装车间的航天人努力追求质量“零毛病”。“组装火箭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但2020年,我们所有总装的火箭从出厂到发射没有发生一起质量事件,这很不随意马虎。今年我们也要延续这样的成绩。”刘大亮表示。
对付我国航天奇迹的发达发展,1990年进厂、1995年进车间的吴勇很有发言权:“我们的运载火箭从以前一年打1到2发,到一年打5到6发,发展到现在一年打10多发,而且成功率越来越高,这解释我们国家的火箭奇迹越来越成熟,行业水平已经是天下一流。这些火箭,都是通过我们的双手和努力总装而成,虽然加班多一点,付出多一点,但非常值得。”对这样的成绩,吴勇很自满。
(本报 徐畅)(徐畅)
来源: 外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