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师长西席切切没想到,自己一个在上海月薪不过1万元旁边,卖力宽带安装、运营、掩护的“打工人”,竟然有一天能和公司高管一个报酬,被哀求签订了竞业限定协议。在他跳槽后,前雇主还真的找上门来,索赔15.5万元违约金。
这样一起案例,再次引起了人们,尤其是广大劳动者对竞业限定制度的不满。作为我国劳动条约法明文规定的一项制度,运行多年的竞业限定,为何近年来有“大家喊打”的趋势?背后的问题究竟出在何处?
普通工人也被竞业限定

2020年9月,何师长西席入职上海亿某信息技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某通信运营商的互助公司,承接该运营商的家庭宽带装运维事情,何师长西席担当组长一职。何师长西席和亿某公司的劳动条约约定,月人为为税前3500元,每月实发人为在1万元旁边。
2021年12月6日,何师长西席应亿某公司哀求,签署了《雇员保密协议》及附件《竞业限定协议》。几天后,何师长西席等多名员工在微信“亿某员工群”内发言,明确表示不认可签署的竞业限定协议。
就在签协议后不久,亿某公司与某通信运营商就条约履行问题产生争议,通信运营商发函哀求解除双方之间的互助,并另寻明某公司承接干系业务。
2022年1月13日,何师长西席向亿某公司提交离职申请。同日,何师长西席与明某公司签订劳动条约,连续担当运维组长一职。
后来,亿某公司和何师长西席办理离职交卸手续,交卸清单上包含“竞业限定协议的签订及限定韶光”。亿某公司曾向何师长西席转账2590元,注明用场为“2月竞业限定补偿金”。何师长西席并不认可,很快将上述款项退还亿某公司。双方由此产生抵牾。
2022年2月23日,亿某公司申请劳动仲裁,哀求何师长西席支付竞业限定违约金15.5万余元并连续履行竞业限定责任。劳动仲裁裁决支持了亿某公司的全部仲裁要求。
何师长西席不服,向上海市闵行区公民法院提起诉讼。闵行法院于2023年2月8日作出一审判决,双方的竞业限定协议于2023年1月27日终止,何师长西席应支付亿某公司竞业限定违约金2万元。
对付这个讯断结果,何师长西席和亿某公司都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级公民法院提起上诉。2023年8月7日,上海一中院二审改判何师长西席与亿某公司签订的竞业限定无效,何师长西席无需支付任何违约金。
改判缘故原由在于,上海一中院审理后认为,何师长西席并非竞业限定的适格主体。详细而言,何师长西席虽是小组组长,但除通信运营商颁发的培训考察证书外,并无其他专业技能职称和职业技能证书,解释他并非高等管理职员、高等技能职员。
此外,亿某公司主见其投资培植的小区宽带线路设备配置及所属辖区的客户名单属于商业秘密,然根据亿某公司与通信运营商签订的《合作业务协议》可见,上述信息均属于通信运营商直接管理掌握下的技能信息和经营信息,并非专属于亿某公司且能给亿某公司带来独特的上风竞争地位的商业秘密。因此,亿某公司的举证尚不敷以证明何师长西席系“其他负有保密责任的职员”。
无限扩大化的“保密责任”
竞业限定制度出身至今,已有约百年的历史,是环球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反不正当竞争的主要举措之一,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广泛适用。
我国劳动条约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条约中约定守旧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干系的保密事变。对负有保密责任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条约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定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条约后,在竞业限定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定约定的,应该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24条进一步明确,竞业限定的职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等管理职员、高等技能职员和其他负有保密责任的职员。竞业限定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定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但是现在涌现了一个新问题,那便是竞业限定协议有被泛化利用乃至滥用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立法本意,竞业限定反而演化成了企业对劳动者的就业限定。何师长西席的遭遇便是个中一个范例。
如今,签订竞业限定协议成了很多企业所有员工的必备入职手续。背后是企业对付“其他负有保密责任的职员”进行了无限扩大化阐明,不少大企业还将全行业企业均列为竞争对手,再加上极高违约金,意图让离职员工在限定期内失落去同行业再就业机会。
在苏州法院近6年审理的竞业限定案件中,87%以上是企业起诉劳动者承担竞业限定违约金。在超过85%的案件中,企业主见劳动者是“其他负有保密责任的职员”。而且,大多数案件中,企业都把竞业限定期设定为两年,这也是我国法律许可的最长期限。
此外,劳动条约法明确规定,企业应该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定补偿金。但有些企业在签竞业限定协议时,谈判定一个数额极其夸年夜的违约金,和自身支付的补偿金极不对等。
上海二中院就曾审理过一起竞业限定轇轕案,公司每月只补偿2590元,员工违约却要赔100万元。对付这类“不平等”条款,法院在审理时一样平常都会根据实际情形酌情进行调度。但对劳动者来说,纵然终极胜诉,也须要付出大量的韶光和精力本钱。
两种审查标准之争
企业之以是有机会扩大“保密责任”范围,是由于当前法律规定仍存在一定模糊地带。
高等管理职员和高等技能职员在法律上观点明确,也较易剖断。公司法规定,高等管理职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卖力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员。高等技能职员也可以参考劳动者的职称、在用人单位担当的职务以及事情内容、人为水平等进行综合剖断。
相较之下,“其他负有保密责任的职员”属于劳动条约法中的兜底性规定,指向工具并不明确,且会因地域不同、韶光不同、企业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给了企业操作空间。比如,某民营医院的急诊科年夜夫跳槽到其他医院,一些病人基于对他的医术的信赖,也随着到新医院就诊。这些客人、年夜夫的技能,算原医院的商业秘密吗?
事实上,对付竞业限定协议的认定,在法律实践中也存在不同不雅观点。上海一中院备案庭法官严佳维指出,目前的争议紧张表示在两种审查标准之争,一种是仅作“形式审查”,认为只要双方签订竞业限定协议,公民法院一样平常情形下应尊重双方意思自治,认定劳动者属于竞业限定责任适格主体,不再进一步探究劳动者是否真正负有保密责任。
另一种则是作“本色审查”,不能仅凭双方有关竞业限定的约定推定劳动者属于竞业限定责任适格主体,而应该对用人单位是否拥有商业秘密、劳动者是否存在打仗商业秘密的可能性作进一步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判断。
在严佳维看来,形式审查标准更加大略、清晰,从裁判效率的角度看无疑更加高效,但忽略了竞业限定权利责任关系是基于劳动法律关系而产生、须要受到劳动法律制度调度这一事实。“竞业限定协议有效的条件是用人单位拥有商业秘密以及劳动者负有保密责任,一旦劳动者主见自己并非适格责任主体,则公民法院需对此进行本色审查。”
在环球范围内引发质疑
作为一项曾经被天下各国广泛采取的制度,竞业制度的滥用不但发生在中国。近年来,在环球范围内都有质疑该制度合理性的声音。
就在一个多月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5位委员以3票对2票的结果,通过了《竞业条款规则》的终极版本,认为用人单位与受雇人之间订立的“竞业禁止”或“竞业限定”协议实质上构成了限定竞争的行为,全面禁止包括高管在内的所有员工签署新的竞业限定协议;对付现有的竞业限定协议,除了对高管依旧有效外,其他员工在规定生效后可不再实行。
从实质上说,竞业限定是为了保护企业权柄,以是对劳动者自由择业的权利作出了一定限定,使他们在一定韶光内无法从事自己最善于的事情。一旦竞业限定被滥用,劳动者的权柄就会受到危害。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援引的多少专题实证研究指出,在全美劳动力市场广泛利用的竞业限定协议客不雅观上已经产生了某种叠加效果,总体上限定了劳动者的自由择业,阻碍了用人单位和人才自由选择产生的最佳适配,固化了员工的岗位和薪资增长,导致人才资源的极大摧残浪费蹂躏。进一步而言,还间接影响产品与做事的有效竞争,乃至涌现价格垄断,抑制创新发展,毁坏市场竞争秩序。
不过,以大企业会员为主体的美国商会等反对方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该规则能否最终生效,仍旧有待后续结果。
还有一些国家则已经采纳了行动。2023年5月,英国宣告将立法把竞业限定期限缩短为最长3个月;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则明确不认可竞业限定协议的法律效力。
制度存废不是大略的选择题
虽然当前对竞业限定的吐槽和不满有很多,但详细到我们国家,竞业限定制度的存废恐怕不是一道大略的选择题。
上海法院的数据显示,2015-2023年,上海三中院共受理商业秘密刑事案件13件,上海知产法院共受理商业秘密民事案件265件、行政案件1件。让企业防不胜防的是,履行侵害行为的险些都是曾经或正在事情的员工。在前述提到的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中,因员工在事情期间节制或者打仗到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离职后在同行业领域就业、创业时造孽表露、利用或者许可他人利用商业秘密而引发轇轕231件,占比达89.53%。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更是全部因人才流动而引发。
比如,程某某原系某公司员工,劳动条约约定其负有保密责任,并由公司支付相应保密用度。程某某离职后入职了另一家公司,并向新雇主表露了自己节制的前雇主的技能秘密,使得新雇主可以利用该技能生产、发卖产品。后程某某和新雇主都被告上法庭,上海知产法院讯断程某某等停滞侵权,共同赔偿原告经济丢失1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30万元。二审法院讯断驳回上诉,坚持原判。
站在企业的角度,既然商业秘密的透露会造成自身严重丢失,那自然希望相应限定方法越多越少,哀求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定协议,就成了许多企业的共同选择。如何在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和劳动者合法权柄之间取得平衡,磨练着立法和法律的聪慧。
我们国家也把稳到了这一问题,正陆续出台方法进行规制。一方面,我国近年来通过修订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法律条文,不断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另一方面,最高公民法院2023年10月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辅导见地》,明确哀求处理好保护商业秘密与自由择业、竞业限定和人才合理流动的关系,在依法保护商业秘密的同时,掩护就业创业合法权柄。
来源:上不雅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