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翘角。
大西村落金鸡巷
兴业县往西约21公里,位于东鹿峰山、北锦屏山、西羊驼顶、南黄岭顶之间,大陂江蜿蜒而过,村落中有塘堰与城隍圩相隔,整村落地形犹如自南而来至北而转回龙顾祖的大犀牛……这里便是大西村落。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40多年历史。

如今,村落里仍保留有浩瀚的岭熏风度古建筑和舞狮、舞麒麟、挂灯节等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始建元中叶的古村落
据记载,古村落由大里、西村落两屯组成。大里原名龙池村落,因境内塘堰有泉一穴谓之龙池,以为村落名。建于元末的钟氏祖祠,祠前池塘的石头貌似犀牛,意取吉利,遂改名犀村落,后谐音称今名。改设行政村落时以大里、西村落二村落首字命名,大西村落名便由此而来。
古村落自古便是城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明清至民国初,公路未通,兴业通往广东的古道紧张由城隍大江口上船沿武思江入西江、往广东。兴业的蓝靛等特产便是沿此水路出口,浩瀚客商常汇聚于此,古村落因而成为经贸集散地,也由此形成了农工贸综合发展和文武并重之地。
村落古建,岭南遗风浓郁
建村落元朝,选址受南方汉族风水文化影响,村落落青山环抱,绿水绕行,村落中央三大水塘成为周边建筑群朝向的中央,与桂东南地区依山傍水、因形就势的建筑群体格局相类似;村落中建筑纵然坐向相同,也是各家独立,很少见房屋座座相连。
这里的建筑传承岭南风格。粉墙、青瓦、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飞檐翘角等和谐组合,细节处的坡屋顶、花格窗、漏窗、围墙等,且参入泰西建筑符号,形成独具一格的桂东南建筑。无论是宗祠还是民居,都清晰地展示着清代岭南的建筑风格。
如今,村落里保存无缺的古祠堂有两座梁氏宗祠、一座钟氏宗祠。两座梁氏宗祠均建于清代,面积都在520平方米旁边,坐向、大小格局相同。村落里人根据位置的不同把它们分为上、下梁宗祠。个中,下梁宗祠因李宗仁两次在城隍屯兵时设指挥部于此而声名大噪。与两座梁氏宗祠的简朴凝练比较,钟氏宗祠在雕塑工艺上则显得繁芜且堂皇。
宗祠外,村落里现存无缺的古民居有石砖大屋、钟氏大屋、梁绍赞宅、梁玉池宅、钟玉桂宅等5座。个中,建于清咸丰年的石砖大屋(大夫第)名气颇盛。其面积达580平方米,是清朝咸丰丙辰科武举、广西驻京提堂、中宪大夫梁宗昌和清朝同治甲子科举人、工部水司员外郎梁总辉兄弟俩的屋子。大屋仿北京四合院构造,白石墙基、青砖青瓦,外挂“大夫第”木牌匾,坐北向南,大门向西,高下两座主房为三开间,旁边厢房呈“回”字型,共30多间房。因大屋墙基全用白色大石砖砌成,当地人称为石砖大屋。令人惊叹的是,只管历经了百多年风雨,石墙基居然不长青苔,至今依然洁白如故。
古街巷、古牌匾、古井,让人穿越时空
除了宗祠、古屋,让人面前一亮的还有村落里现存的古街巷、古牌匾、古井等。时下,走在村落中苔绿斑斑的古巷中,看着身边的古牌匾,摸着古井、古树,一种穿越时空感油然而生。
如今,村落里的街巷基本保留原有尺度格局,5米之内、3米至5米的街巷为紧张村落道,3米以下街巷穿插建筑之间;道路布局形态自由灵巧,却又有一定的向心性,以村落中两大池塘为中央向四方发散,不成规则却又自然宜人。个中,最为有名的是金鸡、石砖、九曲等,这些古巷青砖铺就,有曲有直,有宽有窄。金鸡巷就因其有两块似砂非砂、似石非石,黄中带黑状之物,如一对引颈高啼的雄鸡而得名。
穿行于村落里的古屋老巷,古牌匾会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它们有的挂于门额上,有挂于中堂,大小、是非、形状、工艺各有不同,如大夫第中的“文魁”和“武魁”、西村落黄家的“兵部差务府”和梁绍赞宅中的“祖孙、父子、叔侄、兄弟战功六品”等。若以家庭而计,集牌匾最多应数大夫第,该户人家中原共有“见义勇为”“大夫第”“诰封中宪大夫”“武魁”“文魁”和“兄弟登科”六块之多。它们彰显著各自的身份地位,也展现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
村落里的古井有一大一小两口。在南塘与横腰岭之间,均为青砖、青石围砌的四方井,井水清凉,四季不涸,是村落里的两个“地标”。由于自古以来,村落里的人都用“大井口”“井儿口”来代表自家的住地。
非遗文化传承,至今延绵不断
每年的新春佳节期间,大西村落会显得格外的特殊。
个中,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凡是上一年生养有男孩的家庭,都会在社庙和祠堂以及自家厅堂悬挂花灯。花灯一样平常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写上吉祥的谜语。如遇村落里挂灯人家多,社庙里挂满了,就要另扎灯棚。“灯”与“丁”的发音相似,“添灯”也寓意着“添丁”。到正月十六,该灯将被烧掉,俗称“花灯”或者“散灯”“落灯”,寓意父母已向天神祈愿,保佑小孩康健发展。
这就叫“挂灯节”。蕴涵生养风尚文化,在城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在村落中依然延续。此外,每逢新年或喜庆之日,舞狮、舞麒麟等,至今也还是村落中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舞狮、舞麒麟、挂灯节等古老文化习俗保留至今,李宗仁的故事、龙泉洞的传说依然流传,传统的酸料、麻饼等制作工艺也在当代发展中得以改进。2010年,龙泉洞传说、李宗仁故事两项民间文学以及城隍酸料、花灯、麻饼三项传统手工技艺正式成为兴业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们和诸多的古建筑等,构成古村落的传统文化遗产。
近年来,大西村落相继建成了戏院、图书馆、灯光球场,成立有舞狮队、粤剧队、舞蹈队,宣扬着新文化,也连续传承着古村落的传统文化。( 黎保宁)
原标题:日前,国家干系部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始建于元朝的兴业县城隍镇大西村落榜上有名。早在2013年,该村落已被评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落。 大西:岭南古建非遗文化满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