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一家专注于智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硬件生态链培植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在雷军的带领下,这家公司仅用5年便完成了从创业公司向科技独角兽的转变。
小米创业至今迈出两步主要道路:第一步是智好手机,现已成为出货量排名环球前五的厂商;第二步进军物联网万亿级别蓝海市场,基于小米的平台和资源打造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已然成型。
而作为中国消费电子家当发展的缩影,从小米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到大陆电子企业的未来之路。

以下是小米科技专题报告的精编,为你揭开这只科技独角兽的非凡之路。
作者:王国勋、杨镇宇
编辑:叶轶群
来源:正和岛
01 小米:从创业公司到科技独角兽1. 小米的历史沿革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硬件生态链培植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保持了令天下惊异的增长速率。小米智好手机现已成为环球前五大品牌厂商;小米在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互联网智能电视,以及家用智能路由器和智能家居产品等领域也颠覆了传统市场。
2016年3月29日,小米公司对生态链进行计策升级,推出全新品牌——MIJIA,中文名为“米家”,专门承载小米自有产品和生态链产品。
小米的产品虽多而杂,但都环绕消费者需求的电子产品而生产。当前小米紧张业务还是智好手机,小米在售的手机至少分为以下六个产品线:小米旗舰系列、小米Note系列、MIX系列、MAX系列、红米、红米Note。
小米旗舰系列、小米Note系列、MIX系列和MAX系列面向中高端手机市场。红米手机和红米Note则面向中低真个小屏和大屏手机市场,产品线方案明确。
小米除了手机这一块业务外,更开拓了其生态链,包括:手机周边产品、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截至2017年年底,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已达77家,个中紫米科技的小米移动电源、华米科技的小米手环、智米科技的小米空气净化器、万魔声学的小米活塞耳机等产品均在短韶光内迅速成为影响海内消费电子市场的明星产品。
小米历史沿革
2.快速发展的科技独角兽
小米前后经由五轮融资,整体估值已达到450亿美元,仅仅五年韶光就完成从创业公司向科技独角兽的转变。小米当前的估值为680亿美元,如果小米在2018年第四季度上市,市值或有望打破千亿美元大关。
小米融资历史
3.从智好手机到物联网,非凡的生态之路
小米创业至今迈出两步大路。
第一步是智好手机。自小米2011年推出首款智好手机以来,经历了全体行业高速渗透阶段,通过主力机型自研与部分机型ODM相结合的办法,小米很快就打开了智好手机市场,用了4年韶光做到中国手机市场的No.1。
2016年小米碰着产能瓶颈和颓势,销量大幅下滑30%旁边,丢失了部分市场份额,被后来者赶超。小米痛定思痛,由创始人亲自把关产品线研发和供应链,经历大改造后,2017年小米绝地反击,实现了9200余万台智好手机的环球销量,重回天下前五,实现智好手机界少有的衰落后又逆转重生的奇迹。
第二步是物联网。2013年底小米看到了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的趋势,开始提前布局物联网业务,准备将手机成功的履历复制到物联网领域,进军物联网这一万亿美元级别的蓝海市场。
小米采取投资并孵化外部团队/企业的模式,基于小米的平台和资源打造智能硬件生态链。截止到2016年底,小米共投资了77家企业,个中30多家已发布了产品,年发卖额打破150亿元。小米的物联网生态链已然成型。
小米的生态之路
02 智好手机:变局者的逆袭之路1.自研与ODM结合,涵盖高中低端全系列手机
纵不雅观小米手机的历史,首先打造高性价比的品牌认知度,然后通过搅动千元机市场对山寨机厂商进行洗牌站稳千元机龙头地位,最后进军高端市场提升品牌代价,在智好手机的红海中走出了逆袭之路。
2011年8月16日,初代小米手机正式发布,顶着“为发热而生”的光环,搭载高通双核1.5Ghz处理器、1GBRAM和800万像素相机,配置不输于当时售价高昂的其他品牌旗舰机型,而价格却仅为1999元,以极高的性价比开启了互联网手机新时期。
2011年9月5日,小米正式开放网络预订,半天内预订超30万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2013年7月,红米手机正式发布。当时的千元机市场并不成熟,品质低劣的山寨机充斥个中,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好产品有限。
红米手机采取了四核处理器,1GB+4GB的存储组合,元器件均来自高品质的供应商,售价仅需799元,急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红米的涌现和热销,打开了千元机市场的空间,更多品牌手机商开始关注并加入到千元机市场的争夺中来,直接将低劣的山寨机淘汰,转而开启了海内优质千元机的热潮。
小米的智好手机紧张分为低真个红米系列和中高真个小米系列,险些能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目前红米系列卖力了1300元价位以下的市场,而且相邻两部手机的价格没有拉开太大差距,多以百元为分割线,最低达到了599元的位置。
小米系列则是从1300元开始,涵盖了中端和旗舰机型。个中中端机型紧张由小米5X,小米Max2,小米Note3构成,价格没有超过2599元,并且三款手机定位不一样,因此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冲突。小米Note3为次旗舰,在性能方面略微不及小米6,镇守在1999元到2599元之间的价位。
旗舰机型则是由小米正统数字系列和黑科技MIX系列共同承担。小米的数字旗舰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小米6售价仅仅在2299元到2999元的价位区间。
而作为全面屏的引领者,小米MIX系列担负起了开拓高端市场的义务。普通版的小米MIX2就已经作为一款商务旗舰,涵盖3000元到4000元的价位。而陶瓷Unibody版本的小米MIX2更是达到了4699元的价位。
总的来说,小米智好手机的策略采取的是“定向出拳”、自研与ODM结合的模式:对付旗舰机型和部分中端机型,小米重拳出击自行设计研发,牢牢节制干系核心技能,集中精力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对付部分中低端机型,小米则与外部ODM厂商互助设计开拓,造就出了闻泰等一批手机ODM精良企业。
小米手机现有产品线
2.MIUI和运用商店打造软件核心能力
2010年8月,小米发布了MIUI操作系统,成为海内最先发布的安卓定制优化系统之一。MIUI的横空出世,给热闹而略显混乱的安卓系统第三方定制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流,人性化的交互界面和高性能等优点迅速获得手机发热友的推崇,至今积累了相称高的人气和口碑。
初代原生安卓系统由于软件优化不敷、硬件配置较低等问题,时常涌现操作卡顿的征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深受诟病。
MIUI基于安卓原生系统,在人机界面、底层内核、系统流畅性、系统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幅优化。MIUI也引领了后来不少安卓定制化系统的风格,比如MIUI率先取消了安卓系统的二级菜单,随后这项简洁化的设计被国产定制ROM广泛跟进,并且沿用至今。
截止到2018年3月6日,MIUI已持续更新367周,更新了近400个版本。初代MIUI发布时,安卓系统仍处于Android2.2时期,如今安卓系统已进入Android8时期,即将开启9.0时期;
而MIUI大版本也从最初的MIUIV1演进到本日的MIUI9,不断完善。UI界面从拟物到扁平化的过渡,并逐渐形本钱身的一套视觉方案;险些涵盖了其它第三方ROM的功能,加入了包括运用分身、双系统、分屏、悬浮球、长截屏等功能;并为大量的第三方安卓热门机型适配MIUI系统。
数据方面,2013年1月,MIUI环球联网用户打破1000万;2015年2月,MIUI环球联网用户打破1亿。根据小米官方数据,截止到2017年第三季度,MIUI系统用户已累计超过3亿,月生动度用户达到1.3亿,成为装机量最大的国产手机ROM之一。目前MIUI已经覆盖55种措辞,支持142个国家与地区。
小米以MIUI为核心,造就拓展了运用商店、云做事、阅读、游戏、金融等产品,实现了软件、内容、做事的叠合。截止2018年1月,小米运用商店分发次数累计打破1200亿次,日均下载量超过5000万次,单日下载量顶峰超过2亿次;依托小米手机和MIUI优质的平台效应,小米运用商店已发展为海内第四大移动分发渠道。
此外,目前小米云的用户规模已超过2亿,存储数据超过150PB。
MIUI 历史各大版本特点
3.从发展历经衰退到逆转,创造业界奇迹
然而,2015年和2016年小米迎来了发展瓶颈和拐点。2015年小米发卖额780亿元,同比仅增长5%;2016年小米海内销量触顶回落仅发卖4150万台,同频年夜幅下滑36%,市场份额为8.9%,比较2015年15.1%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排名也由前一年的销量冠军跌至海内第五。
销量的急剧萎缩将小米手机当时的风险暴露出来:顶峰期间低估业务风险,线下渠道缺失落,用户痛点需求相应不及时,再加上竞争成分安卓手机机型替代性强,使得小米手机基于粉丝经济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在遭遇“掉粉”后陷入销量下滑的通道。
关键时候,小米痛定思痛,创始人雷军亲自把关产品线研发和供应链,成立了质量监督委员会,提升供应链产能水平;此外,小米开始重点开拓外洋市场特殊是手机渗透率还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小米还快速扩展小米之家等线下渠道,打通线上线下。
2017年小米迎来绝地反击,小米整年实现智好手机发卖9200多万台,同频年夜幅提升近60%,成为历史上罕有的旋转销量下滑趋势的手机企业。
营销渠道方面,小米最初依赖纯电商渠道发卖,压缩了手机中间环节的本钱,加上前期饥饿营销的手段,带动了小米手机的热销。小米从2016年开始重视线下渠道的投放,旗舰店小米之家在2017年加速扩展,截止2018年1月,累计开业300家旗舰店,填补了线下渠道的短板。
小米之家目前坪效(即每平米年均发卖额)达到28-29万元,在环球的消费电子门店范围内仅次于苹果的每平米约40万元,是传统零售店平效的20倍以上。小米之家门店SKU均匀约300余个,涉及手机、PC、智能家居、智能穿着、数码配件及日用品等小米旗下产品。
2017年7月小米之家月发卖额开始超过5亿元,估量2017年整年来自小米之家的营收将会超过60亿元。小米之家目标3年开到1000家门店,终极可能会在全国开1000-2000家,发卖额估量超过100亿美元,这将再造一个小米。
小米外洋市场发卖也开始爆发。2014年小米手机外洋市场出货量靠近500万部,2015年超过600万部,外洋市场占比靠近10%。2016年小米手机虽然在海内出货量涌现明显下滑,但在外洋市场却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外洋市场出货量达到1000万部旁边,占比靠近20%。根据GFK供应的数据,2017年小米大概有55%的手机销量来自于外洋市场。
印度是小米在外洋最大的市场,一贯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仅出售100万部手机,到2016年第三季度这个数字变成了300万部,到了2017年第三季度销量提升至920万部,占印度市场份额达到23.5%,成为和三星并列的印度第一大手机品牌,2017年整年小米霸占印度智好手机市场份额超过20%,与领头羊三星仅一步之遥。
在东南亚,本地电商巨子Lazada是小米的官方线上发卖渠道,小米还与印尼运营商Indosat互助,消费者购买一年的移动数据包,即可免费获赠一部小米手机。小米花了七年韶光完成了“发展-衰退-逆转”的逆袭之路,创造了智好手机业界的奇迹。
小米手机的逆袭之路
我们认为其紧张在于:
(1)精准的市场定位。小米手机最主要的定位便是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同等配置条件下小米手机的均匀售价可以做到更低,同时通过搅动千元机市场带动行业洗牌,站稳用户基数最大的中低端机市场。
(2)先行的营销手段。小米当初采取互联网发卖模式,通过线上渠道发卖可以直接省却经销商环节从而降落本钱,辅之饥饿营销的手段得到消费者的热捧。此后及时填补线下发卖渠道的缺失落,推出小米之家,小米之家拥有业界仅次于苹果的极高坪效比,完成了对线上线下渠道的布局,补齐了营销短板。
(3)重视技能研发等核心能力的打造。小米在早期国际化拓展中,遭遇到了爱立信、高通等国际巨子的专利偷袭,严重影响发卖。此后小米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和专利申请力度,并积极收购外洋专利,近两年取得较大进展。重视技能研发让小米摆脱了传统重营销轻专利的不敷,未来将更好的应对行业竞争。
(4)困境思维,保持高效率的运作办法。小米手机以低毛利著称,低毛利率水平倒逼小米改进项目、提升效率,小米通过对每个环节的风雅化管理,提升了内部团队的战斗力,让公司保持困境状态,以随时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为小米2017年的逆袭打好了根本。
03 物联网:破局者的拓荒之路
1.物联网生态的拓荒之路
物联网(IoT)时期实质是智能互联时期,在这个时期任何一个电子设备都有可能像智好手机一样具备电脑属性,可以相互连接,可以用手机掌握,完成互联互通。物联网时期存在巨大的商业机会,且远远大于移动互联网时期;移动互联网时期环球每年有15亿多部手机联网,而物联网时期每年将会有几百亿联网设备,物联网所带来的机遇远超过移动互联网时期。
2013年小米开始涉足物联网生态链,从最初的手机周边产品,比如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插线板、活塞耳机等,到后来的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比如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等,小米生态链的业务不断壮大,涉及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小米打造的将是一个完全的物联网生态圈。
经由四年多的发展,小米已经成为环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截止2017年11月,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超过8500万台,IoT平台均匀日生动设备超过1000万台,用户粘性在业界遥遥领先,小米IoT平台通过智能硬件产品改变了用户的生活习气,真正提升了用户体验。
小米IoT计策一贯秉承开放的理念,小米IoT已经有包括中国移动、微软、西门子、飞利浦等在内的超过400家环球互助伙伴。
同时,经由四年多与小米IoT生态的共同发展,包括紫米、华米、智米、ninebot、小蚁等小米生态链企业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目前在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中有四个独角兽企业,分别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智米科技、纳恩博和紫米科技,以及2018年2月8日在美国上市的华米科技。此外,青米科技的母公司也于2016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小米生态链部分企业
2.智能硬件生态链:无边界扩展,效率收益最大化
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和IoT模式,是其业务边界不断扩展、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小米以智好手机为核心,生态链上的智能硬件大多是手机的衍生产品,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
小米后续又向床垫、牙刷、箱包等生活耗材和品质消费品拓展,实现业务边界的不断扩展。由于不同品类产品的定位、用户需求的差异化,极高的效率是支撑业务边界扩展的基石,是撬动小米生态圈的杠杆。
小米智能硬件的模式,是基于“投资+孵化”的办法,打造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对付生态链上的企业投资但不控股,重产品并由小米品牌背书,生态链企业又相对小米独立。
(1)小米投资生态链企业,但不实现控股。这样小米可以对生态链企业供应足够的支持,同时又保持了生态链企业在管理、决策上的相对独立性。
(2)小米对生态链企业输出产品方法论和小米代价不雅观,与生态链企业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帮忙研发、背书供应链,通过内测的产品按种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小米还供应渠道支持和营销支持,卖力发卖和售后。
(3)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生态链企业还可以研发发卖自有品牌的产品。小米生态链的模式表示了小米追求效率收益最大化的实质。小米自己专注于手机等几个核心业务,生态链的业务通过探求和投资专业的团队,由它们去做善于的细分领域,实现以最快速率布局市场,极为贴合小米高效率的基因。
对付生态链上的企业来说,小米具备弘大的用户群,可以供应充足的资金支持,且相对成熟的产品方法论和强大的供应链资源,生态链企业可以借助小米的平台迅速做大做强。
小米生态链对付所参与的行业起到了“鲶鱼效应”,通过高性价比产品搅动该行业,改变这个行业的产品定义,对家当链进行重构,通过提升效率改造传统行业。小米生态链上的第一家企业紫米,利用大品牌条记本电脑的尾货18650电芯做出移动电源,担保高质量的同时价格可以做到很便宜,第一年就创造狂卖2000万只的惊人记录。
目前紫米已经发展成为单品市占率第一的移动电源品牌,中国市场份额近80%,改变了移动电源行业凌乱成长、品质良莠不齐的格局。
经由短短四年韶光发展,小米生态链已拥有90家硬件创业企业,个中30家发布了产品,16家企业年收入超过1亿元,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4家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华米科技于2018年2月8日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成为小米生态链中首家实现境外上市的企业。
小米物联网智能硬件模式
3.触摸物联网下半场,智能化挑起大梁
物联网实现连接只是完成第一环节,搜集的海量数据和剖析处理完成智能化并实现商业变现才是物联网真正产生代价的环节。小米通过低毛利的硬件产品实现海量的用户导流,把控多条产品线的流量入口,为后台海量数据的网络和处理打下了基石。
小米的物联网操作系统MIoT将小米生态链上的所有智能硬件产品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立体的物联网;未来通过开放接口,让更多的物联网终端接入小米的操作系统,逐步破解物联网标准分歧一的问题,为下一步大数据剖析和智能化打通桥梁。
在上述环节当中,智能硬件扮演了主要而核心的角色。智能硬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办法,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连接能力和智能化的功能,实现互联网做事的加载,形成“云+端”的范例架构,从而带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附加代价。
小米拥有环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截止2018年1月,已超过300万人激活了5个以上的小米智能硬件设备,小米用户持续生动,用户黏性不断提升。在办理好设备连接的问题后,平台通过大数据剖析处理以供应智能化的决策和指令下放,物联网终端会变得越来越智能,供应更精准的增值做事。
小米物联网智能化路径
04 从小米的崛起探寻大陆电子的未来之路作为中国消费电子家当发展的缩影,小米的崛起有望给中国大陆其他电子企业的未来带来诸多启迪。
1.从传统拼本钱向重质量严惩事转变
小米之前一贯给消费者“廉价品”和“价格屠夫”的印象,但随着中海内地智好手机产品的质量和做事水平在不断攀升,产品构造升级,小米的部分产品性能已与国外顶级手机品牌不相上下,国产手机乃至率先于市场推出某些创新方案,比如双摄像头、全面屏等。
国产手机产品构造的升级带来了价格上的升级,部分旗舰机型已覆盖到4000-5000元的高端机价格区间,更多2000-3000元价格区间的中端机份额也在提升。比如小米推出了3000元以上的MIX2机型,一改昔日只做中低端手机的策略。
除了手机外,小米智能硬件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上风大力提升用户买单的意愿;在国人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质量和性价比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考虑的主要成分,强劲的需求趋势也将驱动中国电子业的重心放在质量做事上。
2.中游供应商构筑平台效应
消费电子下贱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以智好手机为例,安卓和iOS两大阵营下,以三星、苹果为第一梯队,华为、OPPO、Vivo、小米、遐想等国产手机为第二梯队的阵营已然成型。
为了吸引消费者,提高换机需求,厂商每发布一代旗舰机型都须要独特的创新点,这使得供应链上各厂商大多都须要合营客户进行产品开拓。每款手机发布间隔不超过1年,新品开拓韶光一样平常不超过9个月,因此须要供应商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对付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大客户来说,通过长期认证进入供应链名单内的供应商能够得到较为稳定的份额,并且在拓展新业务,开拓新产品的时候更随意马虎得到订单,对供应链外的上游供应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准入壁垒。
我们认为,供应商具备的客户资源是最核心的竞争上风。估量未来消费电子上游供应链干系行业的集中度亦会随着终端家当集中度的提升而上升。
消费电子中游领域,横向多元化扩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每个消费电子零部件子行业都有一个明确的天花板,并且出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考虑,下贱终端厂商不会只选择一家供应商,导致单一业务的市场规模有限。
中游厂商要想成为行业巨子,提升议价能力的计策之一是进行纵向一体化,该计策无需厂商进行新客户拓展,并能够增加厂商在行业内地位,有利于提升利润水平。
家当成熟后,消费电子中游供应商集中度逐渐增加,已经进入供应系统的厂商在拓展新业务、开拓新产品的时候更随意马虎得到订单。横向多元化发展使得企业不受子行业天花板的限定,且能有效利用客户资源这一核心上风,提升市场空间。
3.企业间比拼的是多维度竞争力
消费电子品牌已发展到产品、技能、研发、生产、营销多维度竞争的时期。对付厂商来说,足够深厚的技能积累、精确的产品定位、强大的资金实力、精益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在这种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小米基于高性价比的产品,加之技能创新、产品线扩充、多渠道开拓、多市场拓展等立足于行业,靠的便是上述险些全方位的沉淀积累。
中国电子企业如今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环球范围内的竞争中,面对的是电子家当天下级选手的寻衅,依赖单一强项已经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立足,这将比以往更磨练中国企业的综合本色,多维度竞争力的塑造至关主要。
4.万物互联时期,“中国电子智造”将打造环球品牌影响力
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和弘大的市场需求,中国部分消费电子已完成了“代工-模拟-创新-超越”的过程。随着物联网和5G的到来,中国部分电子领域有望实现从赶超到引领的超过。
物联网被认为是下一代技能浪潮。根据JuniperResearch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估量达到385亿部。随着根本举动步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物联网在家居、安防、物流、交通、工业等各行业的运用有望持续渗透,并与数据剖析结合不断提升智能化程度,市场空间巨大。海内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家当体系日趋完善。
估量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能不断进步、国家政策扶持,中国的物联网家当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供应新的动力。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比较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家当机遇。
环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5年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市场空间
中国已走在物联网技能发展的前沿,将享受物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引领物联网商业化浪潮。从小米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小米仅仅用3年的韶光就将其物联网生态打造出了规模效应,2017年底已接入超过800种智能硬件,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超过8500万台,日生动设备超过1000万台,成为环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
小米干系供应链的企业也将享受到小米物联网生态迅速壮大的红利。中国移动2017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超过2亿,2018年目标超过3.2亿个连接数,成为环球拥有最广泛物联网用户根本的运营商。无论是设备商还是运营商,都反响出中国拥有环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和完善的物联网家当体系构造。
物联网将是中国电子家当实现行业引领、打造“中国电子智造”的最佳计策高地之一,未来有望在此领域出身更多名誉天下的品牌企业,从而建立起“中国电子智造”的国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