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璃深加工领域,已有先行者为此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研发、设计相应软件产品。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第31届中国国际玻璃工业技能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玻璃展)上,银锐集团强势推出三达(sanda)软件,这一专为玻璃深加工企业量身定制的软件产品,因其专业性而备受瞩目。
“软件引领硬件,是一定趋势。”银锐集团董事长朱晓玲表示。
紧密结合玻璃深加工智能制造转型,迎合行业发展需求,银锐集团实现了软硬件系统一家集成。在业内人士看来,银锐集团作为总包供应商,在加速自身转型的同时,也为推动玻璃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供应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化办理方案,无疑是玻璃行业智能化变革的引领者和赋能者。

三达软件能做什么?
尺寸繁杂、补片追踪困难、半成品堆积,这些都令玻璃深加工企业尤其是建筑玻璃加工企业卖力人感到头疼。一些玻璃深加工企业引进国外的智能化玻璃深加工系统,经由近10年的运行,为玻璃深加工企业供应了可靠的实践履历和教训。但无论是设备还是软件,其高昂的价格只有少数企业能承担得起。
这次中国玻璃展上,银锐集团展位上空悬挂的“sanda”LOGO俯视全场。一些专业不雅观众惊叹其展位面积,也有人对“sanda”与银锐集团的关系充满好奇。
朱晓玲向《中国建材报》先容,三达软件由安徽三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达科技)设计开拓。作为银锐集团子公司,三达科技是一家专注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其软件产品涵盖了ERP、MES、优化软件、原片仓储系统、激光打码系统、切割系统、自动掰片系统、理片系统、钢化排版系统、中空配对系统等多款智能化软件,能够全方位为玻璃深加工企业做事。
基于银锐集团大量客户群的做事积累、数百个办理方案的沟通履行,三达科技深挖玻璃深加工的工艺和细节,能够实现工艺方案的处理,熟习设备的工况性能,更加能够理解玻璃深加工企业面临的寻衅,最近两年来为玻璃深加工行业办理了很多关键难题。
通过三达科技软件的ERP供应链和CRM管理,玻璃深加工企业可以方便整合供应商、外协商、客户资源,轻松配置和管理。灵巧的ERP配置管理,可定制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并可通过智好手机或PC端随时随地实时查看生产状态,及时吸收来自于异地工厂的预警。
无论订单是门窗散单、工程订单、光伏整单,还是异形杂单,无论产线是连线还是离散,三达科技都能够为玻璃深加工企业供应整套办理方案,以绝佳的本钱收益比办理玻璃深加工瓶颈。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对软件人才的哀求非常高,银锐集团是为数极少的拥有软件开拓团队的玻璃机器制造企业。据理解,银锐集团软件团队有60多位软件、电气工程师,核心开拓职员均是10年至15年以上开拓履历的软件设计师和系统架构师,是他们潜心打造了佳构管理软件和掌握系统。
玻璃行业智能制造领航者
安徽蚌埠玻璃工业发达,享有“玻璃之城”美誉。这里玻璃企业浩瀚,配套的家当链高下游企业也不少。2005年6月,安徽银锐玻璃机器有限公司成立,后于2015年11月更名为安徽银锐智能科技株式会社。如今,该公司已发展成玻璃行业有名企业集团。
一贯以来,切割机是银锐公司的明星产品。截至目前,银锐切割线已有1.6万余家客户在利用,安东尼切割线已投放市场496台/套,安东尼原片仓储案例近80余套,售前、售中、售服,软硬件团队一应俱全。
从2016年开始,银锐集团进入了超过式发展阶段,从单机设备向智能化连线方案供应商迈进。公司定位已不仅是玻璃切割方案办理专家,更多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线发展。
2018年4月,银锐集团成功推出环绕切割机前后段的原片仓储、激光打码、自动掰片系列产品,补充了玻璃深加工切割系统集成前后段的整线定制化做事空缺。
创新,永不止步。银锐集团以前瞻性的计策眼力、极快的速率在行业内异军突起。从单一设备到整线定制化做事,再到三达软件产品的面世,朱晓玲一贯在不断寻衅自我,也在不断引领行业发展。
“我们要做玻璃行业智能制造的领航者。”在朱晓玲看来,玻璃加工设备经由多年的发展,从手工化到机器化再到自动化,如今已经进入智能化阶段。所谓智能化,便是给生产设备安装“大脑”和“眼睛”,智能运行。而这个“大脑”和“眼睛”便是软件。
一贯被模拟,从未被超越
在展会上亮相之前,银锐集团实在已经成功签下多少软件产品发卖大单,如肇庆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定西中庆玄和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新豪轩科技(新兴)有限公司等。
南玻集团作为玻璃行业的领航者,拥有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光伏玻璃、电子玻璃等多个板块。其广东肇庆生产基地对建筑玻璃深加工生产线的智能化及产品质量的高哀求、高难度、高水准依旧坚持行业领先标准。
银锐集团为其供应的办理方案因此MES贯穿全线硬件,打通切、磨、钢、中、镀膜的智连瓶颈,大幅减少用工数量,并利用AI技能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聪慧工厂的柔性化管理。
“智能制造在风口上,玻璃机器设备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改变行业智能化状况,我们是个中一个。这是非常大的寻衅。”2019年6月,三达软件产品仍在研发阶段时,朱晓玲就已预见到了前方要走的路有多难,但她没有退缩。
“敢想”“有敏锐的计策眼力”,是很多人对朱晓玲的评价。银锐集团也因此逐渐成为同行跟随、模拟的工具。
行业里很多人会提及这样一个故事:蚌埠一家生产玻璃切割设备的同行花100万元请了一家咨询公司出谋划策,对方送他4个字:跟随策略,即跟随、模拟银锐的策略。
这次展会上,也有一家软件企业事情职员向《中国建材报》坦言,银锐集团是他们必须深入研究的企业。
“一贯被模拟,从未被超越”。在玻璃深加工领域,银锐集团的核心理念“我们是一家负任务的企业”也渗入到软硬件集成等方面。朱晓玲带领下的银锐集团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正在改变玻璃行业智能制造的历史和未来。(中国建材报特殊宣布组)
责编:李帅 曾信则
校正:张健
监审:陶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