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iPad 及键盘
外不雅观和萤幕新款 iPad 的整体设计与 iPad Air 非常靠近,两者都采取了直边加圆角造型,且萤幕比例、摄像头位置、电源键集成的 Touch ID 及视觉不雅观感都很相似。不过,仔细比拟之下,两者还是有着些许不同——iPad Air 背面的砂纹触感更强,而新 iPad 更滑顺,且新 iPad 更厚也更重。最明显的一点在于,新 iPad 的边框倒角弧度更大,手感有点圆润,iPad Air 摸上去则利落许多,我在上手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哎,这 iPad 怎么长胖了?」
iPad Air(左)和新 iPad

圆润的弧边
新 iPad 的蓝色饱和度更高,整体显得更为年轻和张扬。iPad Air 的蓝色倾向青色,气质上比新 iPad 低调了不少。
iPad Air
新 iPad
如果你是 iPad Air 或 Pro 用户,有一天却欠妥心摸了一把 iPad mini,那你一定会在 iPad mini 上感想熏染到明显的卡顿感。这个问题在新 iPad Air 却并不存在,它的色彩、清晰度和刷新率和 iPad Air 都处于同一水准。而且从下图中的比较来看,iPad Air 整体略有发紫,新 iPad 的不雅观感乃至更好。
新 iPad(左)与 iPad Air 播放同一片源时的显示效果比拟,均开启最高亮度
不过,iPad Air 的萤幕利用了全贴合技能(即「全层压显示屏」)且拥有抗反射涂层,以是在灯光的照射下,iPad Air 的萤幕明显更黑。其余,iPad Air 增援 P3 色域显示,理论上对付互联网内容的颜色还原度更高。但总体来说,新 iPad 的触控和显示效果都没有问题,不会为你的日常利用拖后腿。
性能新款 iPad 搭载的是 A14 芯片,这块老芯片也算是新 iPad 身上最大的争议点了。在「小字辈」iPad mini 都已经用上 A15 的条件下,Apple 在 2022 年末推出的新产品上仍利用了两年前的旧芯片,确实显得有点抠门。
虽然我此前在用的 iPad Air 搭载了桌面级的 M1 芯片,但从实际利用感想熏染来说,我没有觉察到两者在日常利用中有什么性能上的差别——打字、多任务切换、看剧刷 YouTube 等都很流畅,没有卡顿。当然,A14 毕竟是两年前的旗舰芯片,搪塞非高负载场景自然不在话下。而且我不用 iPad 剪影片,也不玩大型游戏,以是没机会发挥 M1 的全部实力。
真正让新 iPad 受到芯片性能限定的是 iPadOS 16 的王牌功能——台前调度(Stage Manager)。Apple 在 iPadOS 16 的页面中明确表示,该功能仅限搭载了 Apple silicon 的 iPad 及部分 iPad Pro 利用,可见台前调度在 Apple 的产品定位中是区分是否「Pro」的关键特性。与此同时,新 iPad 外接显示器可以达到的最高规格也只到 1080p 60 帧或 4K 30 帧。换言之,无论软体还是硬体层面,新 iPad 的能力上限都只是一部纯挚的平板,没有更多拓展空间。在 iPad 与桌面电脑的边界逐渐领悟的大趋势下,A14 芯片为新 iPad 刻上了某些「旧时期」的印记。
其余,据 Federico Viticci 描述,新 iPad 不增援显示缩放,在分屏时部分 app 的缩放状态会与 iPad Air 有所不同。这个小差异虽然不影响核心体验,但如果你平时喜好分屏利用 iPad,购买时可以考量一下。
Federico 对付该情形的描述和截图
键盘新 iPad 搭配的这块「妙控键盘双面夹」(Magic Keyboard Folio)实在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在它实在是太好用了,我喜好这块键盘紧张在于两点——
其一是它的形态和妙控键盘比较更加灵巧自由。iPad 的妙控键盘(Magic Keyboard)自带支架,可以让 iPad 用起来更靠近笔电,但问题在于妙控键盘只有「支起 iPad」一种状态,如果我想拿 iPad 看书或者做条记,还得把它从键盘上摘下来单独利用,很是麻烦。妙控键盘双面夹则由正、反两部分组成,都通过磁吸与 iPad 连接。在我不须要键盘时,只须要将键盘部分折至 iPad 背后即可,不用反复拆装。
妙控键盘双面夹的键盘和背盖是两个独立的部分
其二是这块键盘新增了功能区,特殊是有了独立的 Esc 键。我相信用过 iPad 第一方键盘的朋友们都深切体会过没有 Esc 的痛楚,每次打错字都要靠删除键依序退格,实在太过摧残浪费蹂躏韶光。有了功能区之后,在 iPad 上打字和操作键盘的感想熏染已经无限靠近 Mac,功能区右上角的「锁定」按键乃至可以锁屏及唤醒 iPad,相称方便。
还有一点,妙控键盘双面夹的手感和 MacBook 上的蝶式键盘非常近似。我自己很喜好短匆匆、干脆的按键回弹,以是之前就很喜好蝶式键盘。但我也知道很多朋友不喜好此类手感,如果你对这一点有迟疑,建议去 Apple 零售店摸摸真机,看自己能否适应。
不过,妙控键盘双面夹的翻折形态也不是完美的,由于它采取了背后支起的构造,以是想要放在腿上打字就变得有些困难——支脚硌腿,而且打字时会扭捏。其余,双面夹的键盘部分会直接盖在萤幕上,对正面的吸附力不强,显得有些松垮。
键盘盖在萤幕上的贴合度演示,我实际利用中以为还好,但刻意这么揉搓确实会产生类似的搞笑场面。
恨它的缘故原由有两点——绕口的中文名,以及「为什么更高阶的 iPad 用不了?」。
在新 iPad 发布当夜,「妙控键盘双面夹」这个名字就成了我吐槽的重点。除了妙控双面夹,Apple 此前还推出了「妙控键盘」、「智能键盘」和「智能键盘双面夹」,这些名字放在一起仿佛便是一场关于「妙控」(Magic)、「智能」(Smart)、「双面夹」(Folio)和「键盘」(Keyboard)的笔墨组合游戏,搞得我晕头转向。
实在,真正让我以为不对劲的是「双面夹」这个翻译。「妙控键盘双面夹」对应的英文原文是「Magic Keyboard Folio」,在我看来,直接翻译成「妙控翻折键盘」可能会更加大略直不雅观,纵然不熟习 Apple 产品线的用户听到这个名字也能大致猜到产品形态。只管这款键盘严格来说确实是个双面夹,但产品名称毕竟不是科学定义,其易认和易传播的主要性该当高于精确度。当然,Apple 目前已经把名字起好了,我所能做的也只是多背果式单词,牢记各种前缀搭配,避免下次看到依然懵圈。
情形便是这么个情形
如前文所言,在有了功能区之后,妙控键盘双面夹已经具备很高的完成度和实用度,以是更高阶的 iPad 不能利用它就成了我对 Apple 的最大怨念。在此前利用 iPad Air 时,我的大多数办公场景便是打字。妙控键盘形态不灵巧、没有 Esc 等缺陷都成了「让我更加热爱 iPad 办公」的障碍。好在新 iPad 的性能虽然难称刁悍却也不算差,单就写稿这件事来说,搭配了妙控键盘双面夹的新 iPad 乃至可以比我的 iPad Air 完成得更好。不过,键盘没有 Esc 究竟不是长久之计,还请 Apple 不才一代妙控键盘上努把力。
一些购买建议从产品网页、宣扬笔墨到广告片,Apple 都明确地传达了「新 iPad 更适宜做条记和开***会」的意向。从我的利用来看,最适宜新 iPad 的两个紧张人群也确实是须要随时带着电脑上网课、做条记的学生党,以及工为难刁难电脑性能没哀求,平时紧张用来开个会、看个剧的上班族。如果你的利用需求恰好符合新 iPad 的定位,那「iPad 仍旧是 iPad」——它可以很好地为你供应做事,大多时候都包你满意。相反,如果你明确地须要更好的萤幕或更强的性能,那还是选择 M 芯片系列产品吧。
真正让我以为难以给出购买建议的反而是妙控键盘双面夹。这块键盘在功能上无可挑剔,但两千块的价格其实不低。尤其考虑到它只能与起售价不到四千块的 iPad 协同利用,就算你是不差钱的用户,恐怕也很难接管这样的价格搭配。综合下来,可能唯一能影响你的购物决策的便是打字这件事在你利用 iPad 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主要了。如果确实占比很大,那为一块趁手的键盘投资两千块或许不亏?
总体来说,由于我在入手前对第十代 iPad 有着各种低预期及担忧,在上手之后,它反而成了近期超过我预期最多的产品。新的 iPad 不卡顿,也未便宜,只要在价位和功能上符合你的须要,完备可以果断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