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目前业务框架分为汽车安全系统和汽车电子系统,覆盖汽车安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系统等四大块业务。
汽车安全:汽车安全系统运营主体为均胜安全,安全业务分别通过2016 年并购德国 KSS(含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业务)、2018 年并购日本高田资产(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除外)整合而成。安全业务产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智能方向盘、气体发生器等(全体被动安全系统海内单车代价量约1400 元,环球约1600元)。公司主动安全业务体量较小。通过并购,均胜安全实现环球化运营,运营25个国家,拥有 4.3 万名员工,分为中国、德国、日本、美国四个区域运营总部,且实现收入体量的大幅提升,2021 年收入 323.1 亿元,被动安全业务环球排名第二。2021 年公司新设立安徽均胜安全,并引入计策投资者,包括前辈制造家当投资基金(有限合资)、前辈制造家当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资)、合肥建恒新能源汽车投资基金合资企业(有限合资)和肥西家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持股70%。均胜收购高田资产而非股份,因此公司实际不用包袱高田面临的负债,有较好的风险隔离浸染:高田因安全气囊安全问题(利用硝酸铵推进剂)而导致安全事件轇轕,终面临破产,公司收购高田除风险业务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外其他资产。
智能座舱:公司智能座舱业务的运营主体为普瑞和均联智行。公司2011 年并购德国普瑞、2016 年均胜电子及普瑞控股收购 TS 汽车信息板块业务,并成立普瑞智能车联,同时均胜普瑞智能车联实体在宁波成立,2020 年智能车联业务重组,以TS 汽车信息板块业务为根本成立独立奇迹部,运营主体为均联智行。普瑞目前产品涵盖驾驶员掌握系统和中控面板、空调掌握器、方向盘按键、仪表盘等,均联智行紧张产品涵盖智能座舱域掌握器、车载导航信息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终端等产品。同时,域掌握器 2021 年互助华为,互助产品依托于华为的智能座舱核心模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鸿蒙生态,均联智行供应从域掌握器、操作系统至运用层的软硬件办理方案。2021 年智能座舱/网联系统收入106.1 亿元。

新能源管理:紧张通过普瑞以及 2021 年景立的新能源技能研究院运营,技能方面涵盖 BMS、车载功率电子等,产品包括充电升压模块、多功能DC/DC 电压转换器和车载充电机(OBC)等车载功率产品。个中充电升压模块可办理800V 车型在400V充电桩充电的问题,多功能 DC/DC 电压转换器可实现12V、48V、400V 的电压转换,知足车内不同电子产品充电需求。新能源产品陆续运用于宝马、奔驰、大众、保时捷、沃尔沃、吉利、广汽等车企,目前新能源管理业务规模尚小,2021年营收21 亿元。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的运营主体为 2021 年景立的均胜智能汽车技能研究院,已于今年得到海内整车厂自动驾驶高算力域掌握平台的联合开拓项目(单车代价量估量 10000 元以上),采取双 Orin 方案,实现了高算力域掌握平台0-1 打破,目前具备供应 L0 至 L4 等多场景的智能驾驶域掌握器办理方案能力。感知层方面,2021年与激光雷达厂商图达通互助,公司卖力激光雷达产品的生产、测试、交付环节。
通过并购整合,公司实现了多元化布局,2021 年主营业务收入456.7 亿元,个中汽车安全业务 323.1 亿元(占比 71%),汽车电子业务收入127.1 亿元(占比28%),汽车电子中智能座舱/网联系统业务 106.1 亿元,新能源管理系统21 亿元,内外饰功能件业务 2020 年已***。 通过并购整合,公司实现了环球化布局,在 30 个国家拥有超过4 万名员工,并设有 3 个核心研发中央和配套工厂。2021 年外洋收入341.7 亿元,占比达76%。
公司控股股东为均胜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掌握人王剑峰,现任宁波均胜电子株式会社董事长、总裁,以及均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天合(宁波)电子元件紧固装置有限公司总经理、天合汽车中国区计策发展部总经理(天合汽车同样是汽车安全供应商),宁波甬兴车辆配件有限任务公司总经理等职务。紧张子公司方面,均胜安全和德国普瑞控股为公司境外经营实体,均胜电子均胜安全 61.28%股权,持有普瑞控股 100%股权。公司直接持有均联智行54.29%股权,通过普瑞控股间接持有 28.75%股权。公司分别持有均胜智能汽车技能研究院、均胜新能源研究院 100%股权。
公司经营概况,汽车电子业务高增长,安全业务盈利改进
并购重组整合叠加外部环境影响,加大营收颠簸:营收2020、2021 年分别为478.9亿元、456.7 亿元,同比-22.4%、-4.6%。从季度表现看,因公司规模较大,整体表现受行业贝塔影响,疫情期间包括 2020 上半年,以及缺芯较为严重的2021年下半年公司受到的影响均较大。同时,2022 年上半年,因歇工停产而导致营收仍旧受到压制。 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 2020、2021 年分别为 6.2 亿元、-37.5 亿元,公司利润面临行业下滑、原材料涨价、以及整合等多重压力,较正常年份大幅下滑,并且2021年公司对安全业务计提商誉减值丢失约 20.2 亿元。商誉减值:紧张来源于并购 KSS 对应的商誉减值,公司2016 年6 月完成对KSS及其子公司收购,购买价格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代价份额之间的差异形成商誉103,694 万美元(折合公民币约 63 亿元),分配至汽车安全资产组。而2021年三、四季度由于疫情、原材料价格、运输本钱上涨、芯片短缺等外部环境影响,安全业务涌现亏损,整年计提减值准备约 20.2 亿元。
公司安全业务拖累整体盈利水平: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营收较为稳健,2021年营收127.1 亿元,同比增长 24%。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业务收入229.2 亿元,同比低落3.1%,个中安全业务上半年收入 162 亿元,同比低落6%,汽车电子系统业务收入66 亿元,同比增长 9%。若剔除欧元贬值影响,整体汽车电子上半年同比增长20%,为公司业务紧张增量。 盈利能力方面,2021 年汽车安全业务、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49%、18.99%,分别环比低落 2.75%、增长 1.63%。2022 年上半年汽车安全毛利率约为8%(21年底 8.5%,21 年中报同期 11.4%),紧张系上半年海内疫情、原材料上涨等外部成分影响,2022 年上半年汽车电子毛利率 17.9%,较为稳定(21 年底19.0%,21年中报同期 18.0%), 公司因并购重组产生较多用度,包括裁员导致的安置职工支出,以及整合用度,个中安置职工支出紧张系收购高田后公司对职员做了整合,并购重组用度包括关闭和合并经营场所,产线迁居转移过程中涉及的运输费、安装费、测试费等用度。2018-2022H1 重组用度分别约为 7.9、6.0、4.4、2.3、2.0 亿元。
随着整合逐步结束,管理用度率季度间有所改进,2022Q2 发卖用度率、管理用度率、研发用度率、财务用度率分别为 1.5%、4.6%、4.5%、0.0%,同比0.2pct、0pct、-0.2pct、-1.2pct,环比 0.1pct、-1.5pct、-0.2pct、-1.3pct。估量公司三季度为盈利拐点,整体改进:公司发布前三季度古迹预增公告,估量2022 年 Q3 实现业务收入约 128 亿元,同比增长 2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20-2.35亿元(2021 年同期为-2.51 亿元),对应 2022Q3 单季度净利率1.7%-1.8%。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业务收入 357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5-1.30 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 0.18 亿元,对应同比增长 534%-617%。分业务看,汽车电子业务保持高增长,估量 2022Q3 实现业务收入41 亿元,同比增长 31%,汽车安全业务实现业务收入 87 亿元,同比增长18%,并且实现扭亏为盈。公司盈利能力改进表示了在降本增效上成效显著,以及安全业务整合靠近完成,新业务订单占比已超过 50%,估量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营收占比超50%,估量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改进。
公司 2021 年 10 月履行员工持股操持,本次员工持股操持分三期解锁,解锁考察年度为 2022-2024 年三个司帐年度,每个司帐年度考察一次,考察目标为2022-2024 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 5%、7%、9%,或2022-2024 年公司净利润率为2.5%、3.5%、4.5%。
汽车安全业务环球龙头,整合修复盈利能力
公司安全业务紧张为被动安全,包括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安全带、智能方向盘等产品。主动安全业务根据 2018 年公司表露数据,主动安全业务当年收入约2.98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 0.7%,体量尚小,紧张系环视、前视、内视三大摄像头类 ADAS 产品以及驾乘者监视系统等,个中驾乘者监视系统于2018 年得到汽车供应商精彩贡献奖(PACE 奖)。
公司是环球领先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生产商
安全业务分别通过并购德国 KSS、日本高田资产(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除外)整合而成。KSS 和高田均为环球化公司,收购前 KSS 在环球14 个国家有5个研发中央(美国、德国、中国、韩国、日本)、32 处基地,区域收入占比为亚洲48%、美洲 34%、欧洲 18%。高田在环球拥有 70 个基地,2017 年高田区域收入占比为美洲 37%、亚洲(不含日本)23%、欧洲 22%、日本 28%。客户方面KSS 紧张客户为宝马、大众、福特、通用、标志、当代、雷诺等,高田主要客户为本田、尼桑、通用、丰田、大众等。 因安全气囊在局部空间发挥浸染,且须要瞬间做出反应,因此对付掌握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哀求较高:安全气囊发生浸染的过程所须要的精度以及时间根据不同车型、不同法规而不同,因此每款车型都须要进行碰撞测试,以及数据测算。根据 C-NCAP2021 年版管理规则,汽车安全性能测试从三个部分进行,个中被动安全测试包括:1、乘员保护测试,包括碰撞测试、儿童保护静态评价、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2、行人保护包括头部试验、腿部试验等。
安全气囊系统一样平常由安全气囊袋、传感器、气囊盖、气体发生器等组成,事情办法为传感器采集汽车碰撞的加速度值,将碰撞旗子暗记通报至掌握器,掌握器掌握点火旗子暗记触发充气系统,后者燃烧产生大量气体为安全气囊充气及时保护人体,再通过气囊上的小孔消散,气囊紧缩,以缓冲乘员受到的冲击力。汽车安全带合营安全气囊,可以有效增强行车安全。安全带总成紧张由卷收器、锁扣组件、高度调节器、织带和其他部件组成。卷收器供应包括紧急锁止、预张紧、限力三大保护功能:锁止功能可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形时,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限力功能则是通过将人体束缚的肩带力瞬间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胸腔、肩部的压力;预张紧功能通过ECU 监测车辆发生不正常加速度变革后,引爆气体发生器提前拉进安全带,担保乘员安全的同时防止安全气囊瞬间冲出时伤人。因对安全标准的提高,汽车安全带总成逐渐从“紧急锁止式-预紧限力式-电机式安全带”演化升级。据华懋科技公告,安全气囊单独利用可以减少 18%的去世亡率,而与安全带合营利用则可以减少47%的去世亡率,可有效增强行车安全。
被动安全系统单车代价量将逐步提升。安全气囊根据气囊数量可分为单气囊系统(驾驶员侧),双安全气囊系统(正副驾各有一个),多安全气囊系统(前排、后排、侧面等),而根据保护位置与大小不同,可分为头部、膝部、安全带气囊、正面大型气囊、外侧行人安全气囊等。 统计海内车型安全气囊配置情形,低端车如吉利帝豪、长安欧尚X5 仅有2-4个安全气囊,广汽传祺 GS4 根据配置不同,其安全气囊配置也对应2-6 个,即标配前排正面主驾气囊、前排正面副驾气囊。新势力方面,虽然价格带分布有所差异,但普遍采取 6 大安全气囊,除主副驾气囊外,还包括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而后排侧气囊和膝部气囊仅在少量车型中配置,被动行人保护同样配置较少,安全气囊整体配置情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华懋科技2021 年年报表露,2020年特斯拉及海内的新势力品牌主流车型安全气囊配置数量约为6 个,而销量前100名传统能源车系约为 4.8 个,销量前 30 名新能源车系约为4.3 个(紧张是小车型拉低了数据)。
单车代价量方面,根据均胜电子、松原股份、华懋科技等紧张供应商的公司公告,被动安全业务中安全气囊总成单个代价量 100-200 元旁边(包括安全气袋、气体发生器、气囊盖等),一样平常配备 4-6 个安全气囊,多则如比亚迪汉、空想L9可达数十个安全气囊,单车代价量 400-1000 元。安全带总成(包括卷收器、锁扣组件、高度调节器等部件)根据功能差异单个代价 50-150 元,对应单车代价量约200-500元旁边,方向盘单车代价量 100-200 元旁边。结合公司与奥托立夫年报,估量2021年被动安全行业(包括安全带总成、安全气囊总成、方向盘、行人安全等)中国市场单车代价约为 220 美元,环球单车代价约为250 美元,即单车代价量约为1400-1600 元。 据奥托立夫统计,被动安全系统单车代价量与人均GDP 正干系,人均GDP更高的国家与地区对付汽车被动安全系统配置哀求越高,目前我国被动安全系统单车代价量尚低,估量随着智能驾驶时期对安全性、智能化哀求的提高,安全产品升级,被动系统单车代价量随之提升。
被动安全环球千亿市场,公司市场份额环球第二。结合前述奥托立夫表露的被动安全系统单车代价量,环球轻型车被动安全市场规模约为1298 亿元,环球市场单车代价量增长较为缓慢,估量保持 2%旁边增长,中国地区被动安全单车代价量尚低,增速较快,2021 年单车代价相较于 2020 年增长10%,我们估量海内被动安全市场增速快于环球。奥托立夫 2021 年被动安全业务收入82.3 亿美元,约占环球43%,为环球龙头,均胜电子 2021 年安全业务营收323 亿元,约占环球25%份额,采埃孚 2021 年被动安全业务收入 38 亿欧元,约占环球21%份额。
客户构造优质,在手订单充足。公司客户包括本田、日产、丰田、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等外资厂商,以及吉利、长城、广汽、长安、蔚来、空想、小鹏等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品牌的供应链。公司临港工厂于2020 年2 月正式得到特斯拉中国的定点函,为国产 Model3、ModelY 供应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等产品。截至 2022 年 2 月,公司安全业务环球累计在手订单金额(全生命周期)约2200 亿元。
安全业务持续整合,盈利能力估量步入正轨
安全业务收入对标奥托立夫,但盈利能力较差。环球龙头奥托立夫主营同样为安全气囊、安全带等被动安全产品,其整体盈利能力较为稳定,2021 年净利率提升至 5.3%,公司相较于奥托立夫整体盈利能力差距较大。
从自身经营角度,公司于 2018-2022H1 重组用度分别约为7.9、6.0、4.4、2.3、2.0 亿元,对利润影响较大。高田安全气囊事件导致其行业地位下滑,为了坚持企业运作,其在后续订单获取上做出了价格让步,整体订单盈利能力低落,客户供应的订单总量约为 210 亿美元,估量这部分订单在业务中占比将逐步低落,有利于安全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安全业务盈利能力受本钱扰动大。安全气囊的原材料紧张为安全气囊布和气体发生器,对应的根本原材料紧张锦纶/涤纶长丝,因锦纶织成丝物后能量接管性和耐冲击性好,市场中大部分气囊丝为高强度锦纶 66 复丝,安全气囊中涤纶/锦纶约占安全气囊布本钱 60%以上。锦纶长丝价格在今年7 月开始有所下滑,有利于公司 Q3 盈利能力回升。
公司从职员架构、生产构造等方面对安全奇迹部做整合。1、完善汽车安全奇迹部组织架构与管理构造,重新任命了管理职员,2022年1月新任 CEO 柳涛,具有多家汽车企业管理履历,则任耐世特总裁兼环球首席运营官,卖力所有部门的增长、代价链管理和损益绩效事情。2、整合环球生产、研发、发卖基地和中央,在收购高田资产和KSS 后,均胜安全合计拥有 108 个基地和做事中央,公司清算了部分工厂,对区域重合度高、生产效益低的工厂进行整合,提升工厂效益。 3、通过重组减员(紧张是总部层面职员),下沉资源至各业务区域,加大自动化投入、生产线平衡等方法,提升整体人均产出,2021 年公司员工总数减少10706人,但公司人均创收从 89 万提升至 106 万元。 4、发挥中国区管理上风,将中国区升级为亚太区,管理中国区及其他亚洲区域。扩大中国区份额,公司于 2022 年设立上海环球研发中央,培植均胜安全合肥新家当基地,估量一期于 2023 年投产,将新增乘用车方向盘系统400 万件/年,安全气囊系统 1000 万件/年产能。 5、将生产从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高本钱国家和地区转移至低本钱国家地区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墨西哥、东南亚等,以降落本钱。
汽车电子业务稳步推进,成增长主力
软硬结合,智能座舱业务稳步推进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的构建
汽车电子业务 2021 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 127 亿,占总营收28%。汽车电子业务紧张运营实体为均联智行和普瑞(2021 年营收分别为 37.4 亿元、约96.4 亿元),以及 2021 年设立的智能汽车技能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德国普瑞前身为 1919 年景立的普瑞工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普瑞目前产品涵盖驾驶员掌握系统和中控面板(公司分别搭载于宝马和奥迪的iDrive/MMI系统)、空调掌握器、方向盘按键掌握器、仪表总成等产品。早期的产品交互办法偏机器式旋钮,单价较低:根据均胜电子以及德赛西威表露的数据,均胜电子的驾驶掌握系统和中控面板单价约500 元,空调掌握器单价约90 元,德赛西威招股书中表露的仪表盘单价约为 200 元,空调掌握器单价约为200元。
普瑞 2020、2021 年收入分别为 11.94 亿欧元(约 95.8 亿元)、13.4 亿欧元(约96.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4.7 百万欧元(约 0.38 亿元)、35.6 亿欧元(约2.56亿元),对应净利润率分别为 0.4%、2.7%。2021 年收入构造中,汽车HMI业务占比 74%,约为 71.7 亿元,商用车业务约为 5 亿元,新能源管理业务约为20亿元。注:汇率参考 2020、2021 年底,分别为 8.023、7.195。
普瑞客户以欧系、美系中高端车企为主,和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福特、通用等欧美中高端车企保持长期互助,并多次得到车企奖项,2021 年均得到通用供应商质量卓越奖、福特天下卓越奖,2020 年第八次得到通用年度供应商奖等奖项。
TS 汽车信息板块业务早期的产品为汽车收音机、导航系统,并在大众汽车量产,TS 道恩在车载信息板块具有软硬件技能积累,干系技能包括:软件无线电和无线联结技能、触摸等多样化交互掌握技能、导航和赞助驾驶集成平台与技能、车联总线支持和集成技能、在线做事开拓与集成等软件与系统集成技能。TS 汽车信息板块业务于 2016 年由均胜通过德国子公司普瑞收购,并成立均胜普瑞智能车联,2019-2020 年内部重组成立均联智行。 通过并购普瑞和 TS 汽车信息板块业务,公司实现对中控、仪表、空调掌握、方向盘掌握开关等软硬件产品的覆盖。技能上,普瑞更重于硬件和部分底层软件,能够与 TS 的软件开拓能力有效互补。2020 年公司发行召募资金,进一步增加对汽车电子业务的投入,实现新增 1070 万件/年空调掌握系统(软硬一体,含面板、内部构造件、软件算法)产能,以及 350 万件/年驾驶掌握系统和中控面板产能,提升交付能力。
均联智行前身即为 TS 汽车信息板块业务部门,目前均联智行智能座舱紧张产品为域掌握器和车载导航信息娱乐系统,2017 年均联智行首次得到上汽大众及一汽大众百亿级平台化车载导航信息娱乐系统订单,供应支持Linux+Android 或Linux+ Ali OS 两种双系统并行方案。 公司车载导航信息娱乐系统 2021 年环球供货超百万台,涵盖大众、斯柯达、西雅特、奥迪、福特等车企。并且持续得到多个自主车企订单。均联智行定位导航模块 NavCore 领悟了多种传感器数据,包括 ESP、ABS、方向盘转角传感器,陀螺仪、气压高度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系统可多模交互、可拓展,供应高精度定位、车道级导航指引、高精度指引提示等功能。同时均联智行具备实时交通、景象、导航、实时定位等根本做事以及在线更新(OTA)技能,支持车辆间的通信协作,车道级定位等功能。 均联智行 2019-2021 年三年营收分别为 32.3 亿、33.1 亿、37.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7 亿元、0.75 亿元、1.83 亿元,对应净利润率分别为-0.5%、2.3%、4.9%。
从座舱产品演化角度,中控系统、空调掌握系统的HMI 设计逐步从按钮、旋钮式等机器式按键转变为触屏式等多模态交互办法。机器仪表也逐步由全液晶仪表盘替代,相较于机器仪表盘,液晶仪表盘显示内容更加丰富与精准,除显示油耗、转速、车速等常规信息外,还可以集成车辆的操作提示、路况、导航、多媒体信息等,且便于与车内其他电子化产品连接。 因屏幕尺寸差异,以及所涵盖的功能差异,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不同车型配置差异较大,我们参考德赛西威招股书表露的数据,车载信息系统单位售价约为1500-1600 元,车载娱乐系统单位售价约为 400-700 元,合并测算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约为 2000 元,而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我们估量随着对屏幕哀求的升级,全液晶仪表盘可以集成更多的功能,估量单价为 1500 元旁边。2020 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的渗透率估量为 80%、25%,随着对屏幕哀求的升级,更多功能的集成,以及渗透率的提升,估量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在2021 年环球市场空间分别为 925 亿、254 亿,至 2025 年增长至 1120 亿、467 亿。
智能驾驶座舱底层是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核心是域掌握器以及一芯多屏
智能座舱的目的是打造车内人机交互平台,实现多模交互、可视化、个性化的驾舱体验。从功能特色上,智能座舱系统因强调打造第三生活空间,在传统的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根本上,发展了更多的功能与做事,包括流媒体后视镜、举头显示系统、后座娱乐系统、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其他部件或软件等,实现车内交互的多样化与整体座舱功能的丰富性,一方面车具有感知人的能力,车内通过传感器感知数据,另一方面,车内交互办法从物理按键升级为多模态交互办法,在传统旋钮按键等交互办法的根本上,增加了图形感知、人脸识别、语音交互、手势识别等办法。
智能座舱实质是底层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架组成长,域掌握器为集中式功能域核心。传统座舱系统中控、仪表相互独立,而汽车智能化发展中显著特色是随着功能的提升,1、独立子系统在原有架构的频繁叠加,会带来ECU 芯片数量的大幅提升,系统软硬件本钱也随之提升;2、随着功能增加,全体系统的繁芜度提升,加大了开拓、诊断的难度;3、各自功能独立的ECU 算力无法协同,造成了资源的摧残浪费蹂躏;4、分布式软硬件耦合下,难以做到软件持续升级。集中式功能域方案打通了原有硬件分布式架构的限定,基于车身内部功能区分大域,1、将分散的 ECU 集中到对应的域掌握器中,实现了硬件间信息互联与资源互通,ECU 数量大幅低落,降落了系统的繁芜度与开拓难度,同时降落了线束本钱;2、软硬件解耦,便于 OTA 持续升级,适应智能化时期车企迭代速率加快的需求,软件可以独立开拓,一套软件可以运用于不同车型的硬件,分摊了开拓本钱。范例的座舱域控最早于 2018 年由伟世通搭载于奔驰A 级车上,其架构因此单一SOC 作为主控芯片,通过虚拟机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因车内安全哀求的差异,当前一样平常选择 QNX 卖力仪表,安卓卖力信息娱乐系统),担保软硬件资源可以高效的在不同 Guest OS 等分配,实现一芯多屏。发展至今,座舱域控集成功能更多,以高通第三代座舱平台为例,其可以将仪表盘显示屏、流媒体后视镜显示屏、后座显示屏、中控及举头显示 HUD 等 ECU 功能凑集在一个芯片。
根据 ICVTank 的数据,2020 年环球座舱域掌握器出货量约为80 万套,即渗透率估量为 1.5%。我们估量到 2025 年 L2 及以上搭载率超过50%,当前单车代价量2000-3000 元旁边,估量座舱域控市场随着高等别赞助驾驶渗透率提升而大幅提升,且价格趋势估量随着大规模放量有所降落。估量2021 年乘用车座舱域控市场规模环球 56 亿,2025 年 718 亿,年化增长 89%,增长空间巨大。
从座舱域掌握器和自动驾驶域掌握器发展阶段看,域领悟、中心打算平台成为电子电气架构下一代发展方向,相较于分域式方案,能够进一步对系统性能进行整合,供应更加高性能的运算能力和更加高速的内部通信能力。同时,目前主流公司座舱域掌握器产品新一代产品均包含有部分 ADAS 功能、主动安全(驾驶员监控系统 DMS)、停车功能等,做到了部分域领悟。 公司已为大众、奥迪等品牌量产智能座舱域掌握器、车载导航引擎、信息娱乐系统等产品,新一代智能座舱域掌握器可支持高通第三代座舱芯片。同时2021年8月均联智行与华为签订计策互助协议,互助搭载华为智能座舱核心模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HMS-A 核心能力平台和鸿蒙运用生产。华为当前发布的智能座舱办理方案供应软件平台(鸿蒙车机)、显示平台(车载聪慧屏、AR-HUD),并通过开放的 API 供应华为原生运用、仪表运用、华为运用商城、OEM 运用等做事。均胜电子基于华为的平台能力,供应从域掌握器、操作系统至运用层的软硬件座舱办理方案,充分发挥公司在软硬件架构设计能力与系统集成能力,开拓完全的智能座舱办理方案,目前已经与海内自主品牌签订订单,估量2022Q4 开始量产。
布局自动驾驶,互助英伟达,高算力域掌握器0-1 打破
自动驾驶运营主体为均胜智能汽车技能研究院。2022 年7 月公司得到海内整车厂自动驾驶高算力域掌握器项目联合开拓,供应双 orin 域掌握器,可以实现L2++高速公路及城市场景 NOA 功能、AVP 代客停车功能,估量2024 年量产(单车代价量估量 10000 元以上),实现了高算力域掌握器0-1 打破。目前,公司已经与Ambarella、地平线、NXP、英伟达等公司互助,具备供应从L0 至L4 等多场景的智能驾驶域掌握器及功能模块的办理方案能力,供应从智能驾驶域掌握器、智能传感器、中间件到运用层算法的全栈办理方案。 英伟达具有良好的开放式平台,目前高算力首选平台。2022 年英伟达推出了新一代车规级系统级芯片 Thor,算力达到了 2000TOPS,是原Altan 的2 倍,上一代Orin 的 8 倍,代表了目前最高的自动驾驶算力。DRIVE Thor 是新一代集中式车载打算平台,可在单个别系上运行高等驾驶员赞助运用和车载信息娱乐运用,集成了仪表、车载娱乐系统、停车、赞助驾驶等分布式功能,做到行泊一体以及智能座舱功能的领悟。Thor 算力可以在自动驾驶和车载信息娱乐划分任务,这种多打算域隔离使并发的韶光关键型进程可以不间断地运行,在一台打算机上,车辆可以同时运行 Linux、QNX 和 Android。 同时,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是面向环球软件开拓职员的开放式开拓平台,其软件插件许可互助伙伴将他们的技能与 DRIVE AGX 系统集成,目前其互助伙伴涵盖主机厂、自动驾驶企业、Tier1、仿照、软件、高精舆图、传感器企业等浩瀚互助伙伴。其开放式平台符合当前主机厂全栈自研的需求,以新势力蔚小理为例,在新一代车型均采取了英伟达芯片。
公司智能化赛道上风
从智能化赛道研究的角度,公司目前具备了对感知层(战投激光雷达)、决策层(域掌握器)、车载导航信息娱乐系统、基于 5G 的V2X OBU 的量产能力,以及供应导航引擎、定位引擎、自动停车引擎等软件技能与做事,实现域掌握器+激光雷达+车载通信终端+软件做事的办理方案布局。
具有软硬件系统能力
座舱域控的上风在于对付分布式架构的集成,难度同样在于如何通过单颗SOC跑通所有的架构,实质须要对底层车载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及更高的软件算法哀求。公司具有精良的软硬件系统能力:1、公司具有车机、仪表、导航信息娱乐等产品量产技能与能力;2、公司在宁波总部、上海、大连、德国、波兰均设有研发中央,以确保智能座舱域掌握器软件的搭载;3、具有驾驶员监控系统、支持V2X的车载终端量产能力。
激光雷达互助图达通
感知层方面,公司于 2021 年初计策投资传感器厂商图达通,公司卖力其激光雷达产品的生产、测试与交付,2021 年建玉成工业化的激光雷达生产线,年产能达10万台,图达通激光雷达已于 2022 年 Q1 量产蔚来 ET7 全线标配。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高等别赞助驾驶等场景具有运用上风。在车载传感器性能方面,激光雷达兼具测距远、角度分辨率优、全天候事情、受环境光照等影响小等特点,相对应的,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在高等别自动驾驶场景下各有其劣势,车载超声波雷达有效测距短,难以知足中远间隔方向丈量,毫米波雷达虽然具有长间隔测距和测速的能力,但单颗毫米波雷达角度分辨能力较弱,摄像头受环境光照、景象状况影响较大,并且依赖于深度算法学习,在高等别自动驾驶的长尾场景,一些未演习的数据库运用上有劣势。无人驾驶和高等别赞助驾驶将是激光雷达运用最广的领域。根据yole 发布的数据,2021 年,环球用于无人驾驶出租车和 ADAS 的激光雷达数量分别为1.9万台、6.8 万台,整体规模尚小。降本目前是激光雷达前装的紧张驱动力,根据国信证券发布的激光雷达深度报告,激光雷达价格估量从2021 年的1500 美元低落至2025 年的 400 美元,而环球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需求量将由2021 年的22万颗快速提升至 2025 年的 2134 万颗,渗透率由 2021 年的0.2%增至2025 年的14%,市场规模将由 2021 年的 21 亿元增至 2025 年的 541 亿元,CAGR 为126%,成长空间广阔。
车联网领先布局,已有量产落地
车联网方面,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能路线2.0》,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达 50%,到 2030 年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超过70%,推动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进展。
目前公司基于 5G 的 V2X OBU 已经得到蔚来、华人运通等车企的项目订单,2021年 5 月搭载于高合 HIPHIX 量产。公司车载 OBU 具备五项功能:1、对接车联运行系统获取车辆的运行状态信息,获取位置、车速等信息,2、与其他网联车辆交互运行状态信息;3、与路侧系统进行交互,获取路侧广播信息等,4、供应车路系统赞助驾驶或自动驾驶运用,5、与中央平台通信等。智能天线方面,公司的数字智能天线可以整合远间隔通信做事、数字收音机、V2X通讯等网联功能,先后开拓鲨鱼鳍一体式、平板一体式产品,智能天线产品已经得到某欧系车企环球订单,进入量产阶段。
互助环球主流客户,在手订单充足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同环球紧张整车厂展开互助:大众、宝马、奔驰、奥迪、通用、福特、沃尔沃、斯特兰蒂斯、特斯拉、蔚来、小鹏、空想、比亚迪、广汽、吉利、小米等。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截至 2022 年 2 月汽车电子业务累计在手订单(全生命周期)超 750 亿元,担保长期高增长。
财务剖析均胜电子紧张从事汽车安全及汽车电子业务,我们选取了以下公司进行财务比拟,剖析长期并购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与潜在风险。虽然并购为公司带来业务体量与行业地位的提升,但也须要把稳对应的高资产负债率以及高商誉占比的风险。
均胜经营效率高于可比公司。公司是安全气囊环球龙头,客户优质,整体存货周转率、营收账款周转率均高于可比公司。
商誉紧张来源于并购 KSS 和 TS 汽车信息业务:公司2016 年6 月完成对KSS及其子公司收购,购买价格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代价份额之间的差异形成商誉103,694 万美元(折合公民币约 63 亿元)以及并购TS 汽车信息业务产生约8亿元商誉(2016 年整年商誉减值约 75 亿元)。相较于同比公司,公司商誉体量较大,2021 年公司对汽车安全奇迹部干系资产计提商誉减值20.2 亿元后降落至50亿元,占净资产比重 30%。 2021 年对商誉减值是公司结合行业情形以及未来 5 年盈利预测后,明确减值迹象,根据前述剖析,原材料价格、芯片短缺等外部环境影响有所缓解,且公司2022Q2、Q3 已经涌现改进性拐点,公司整合结束后新接订单的盈利能力估量好于老订单,我们估量未来三年涌现大幅商誉减值的风险减小。但是,由于公司是环球性龙头企业,受行业增速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大,仍旧要当心潜在的减值风险。
多次收购同样带来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当心高负债运营导致相应的财务风险问题,可能涌现无法及时偿债、现金流断裂等问题。
盈利预测假设条件
我们的盈利预测基于以下假设条件:
收入和毛利率方面:
汽车安全系统业务:公司安全业务 2020、2021 年面临业务整合以及疫情歇工停产的双重压力,安全业务有所下滑,今年上半年因受到疫情以及国际场合排场动荡影响,公司上半年营收约 229 亿元,同比减少 3%,市占率有所下滑。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裕,截至 2022 年 2 月累计安全业务订单 2200 亿元,2022H1 新获安全业务订单400 亿元,超去年整年,以及三季度安全业务有所规复,单季度营收达87 亿元,同比增长 18%,估量市占率逐步规复,估量 2022-2024 年公司环球市占率分别为24.9%/25.5%/26.1% , 对 应 收 入 为 339.6/361.8/385.3 亿元,增长率为5.1%/6.5%/6.5%,略高于行业增速。
公司安全业务毛利率因原材料上涨以及运输本钱攀升,2021 年低落至8.5%,公司在新接订单方面对毛利率有更高的哀求,估量随着外部环境的缓解,以及订单构造 的 改 善 , 安 全 业 务 毛 利 率 将 回 升 , 预 计 2022-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9.5%/11.5%/12.0%,逐步规复至正常水平。 汽车电子业务:公司汽车电子主业客户以欧美系为主,长期互助大众、奔驰、宝马、福特、通用等传统中高端车企,同时加大海内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的开拓,设立上海研发中央、合肥生产基地,域控业务因互助华为开拓海内市场,目前已有自主品牌定点,2022 年上半年受外部环境影响,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增长9%,公司第三季度汽车电子业务规复至高增长,营收 41 亿元,同比增长约31%,同时2024年自动驾驶域控业务将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估量公司2022-2024 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分别为 153.6/184.4/223.5 亿元,同比增长20.8%/20.1%/21.2%。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 2019-2021 年分别为 17.3%、17.4%、19.0%,随着新业务量产落地,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逐步向好,估量公司2022-2024 年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0%/21%/21%。
用度率方面:
公司管理用度率随着整合有所低落,2019-2022H1 以及2022Q2 分别为5.9%、6.4%、6.1%、5.4%、4.6%,对应管理用度分别为 36.3 亿、30.7 亿、27.6 亿、12.4亿、5.2 亿元,个中 2019-2022H1 重组用度分别为 6.0、4.4、2.3、2.0 亿元,低落的管理费紧张是重组用度减少,以及加强了各项用度掌握,进一步降落了差旅费用、办公用度、第三方做事用度等。我们估量从 Q3 开始重组用度减少为0,2022年整年管理用度估量 22.5 亿元旁边,对应管理用度率低落到4.5%。汽车电子新业务开展,研发用度坚持高位,2019-2022H1 分别为4.2%、4.8%、5.1%、4.6%,对应研发用度为 26.1 亿、23.0 亿、23.5 亿、10.6 亿元(20、21 年同期为11.0 亿、10.8 亿元),由于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新产品较多,估量2022 年研发用度在 23 亿元旁边,对应研发用度率为 4.6%旁边。
公司为行业龙头,在手订单充足,发卖用度率保持低位,2019-2022H1 分别为2.4%、1.9%、2.6%、1.4%,对应发卖用度率为 15.0 亿、9.0 亿、11.8 亿、3.3 亿元(20、21 年同期为 6.6 亿、3.5 亿),整体发卖用度降幅明显,2021 年发卖用度增加2.8亿紧张是计提了特定客户和项目质保金所致(对应21Q4 发卖用度率5.9亿元),我们估量发卖用度为 7 亿元,对应发卖用度率 1.4%。整体用度率估量随着公司整合结束以及规模效应显现下进一步低落。
未来 3 年纪迹预测
盈利估量: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 年业务总收入分别为500.3/553.5/616.2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9.5%/10.6%/11.3%, 毛利率为13.1%/14.8%/15.4%。 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 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4.54/10.11/13.31 亿元,同比分别扭亏/122.9%/31.6%。每股收益 22-24 年分别为 0.33/0.74/0.97 元。
盈利预测的敏感性剖析
我们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剖析中,主营汽车安全业务基于对公司市占率的判断,而盈利能力改进基于毛利率的规复以及三费的降落,我们稽核公司2023 年EPS随着安全业务市占率和三费的变革的敏感性剖析。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利用干系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