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正成为当前环球关注的焦点,截止到5月20日,印度累计新冠肺炎病例总数已超过2500万例。
印度第二轮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不仅拖累本国经济复苏,还影响了环球多个行业供应链。
在近几年中国智好手机和中国电子制造业出海并转向印度布局的大背景下,印度成为了中国手机厂商外洋市场的主要计策发力点,印度也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环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然而,复燃的印度疫情也令浩瀚智好手机厂商们有些“惊惶失措”。

“由于印度疫情影响,市场端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日,传音控股公关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表示,截至目前,印度各邦之间物流畅通,传音印度工厂仍在正常生产中。本报把稳到,目前多家手机供应链企业回应生产未受影响,但多家研究机构仍对印度智好手机市场做了下调的预期。
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在接管本报采访时表示,“这波印度疫情实际上对印度手机制造业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印度的中小企业。”他乃至担心,这次疫情,将导致中国手机家当链上的中小企业不愿再去印度投资。
机构下调预期 手机厂商被传砍单
“印度本土很少有手机供应链企业,印度的手机供应链实在便是印度的中国手机供应链。”当下这样形容印度的手机供应链并不奇怪。
过去几年,印度已成为中国手机厂商出海的主要计策支点,也成为了仅次中国的第二大智好手机生产地。但也因此让中国智好手机厂商及家当链更随意马虎受到印度疫情复燃带来的影响。
以小米为例,自2014年小米在印度开拓市场以来,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市场份额,小米在印度智好手机市场大幅提升,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已经连续霸占印度智好手机榜首位置。截至2020年,小米在印度有3座手机厂、90多家自营小米之家以及2000多家授权专卖店。2020年,受疫情等影响,小米在印度销量下滑6%至4100万部,发卖额为52亿美元,增长急剧放缓。
目前来看,印度前四大手机品牌依次为小米、OPPO、三星、vivo,发卖市场占比分别为25%、23%、22%、16%,四者合计席卷86%的市场份额,覆盖市场主流消费100~250美元区间的产品,因此疫情扩大对各大品牌都有冲击。而一加手机此前一贯流传宣传其在印度高端手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对付传音控股而言,印度也是其主要境外手机发卖市场。传音控股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手机整体出货量1.74亿部,印度智能机市场霸占率5.1%,排名第六。在营收贡献方面,2020年,传音控股来自亚洲等其他地区的发卖收入为145.38亿元,占公司当期营收比重达到39%。
“由于印度疫情影响,市场端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日,传音控股公关人士对表示,截至目前,印度各邦之间物流畅通,传音印度工厂仍在正常生产中。
实际上,不但传音控股,在印度疫情的影响下,此前已有宣布指出,印度手机发卖端受到影响,特殊是线下渠道运营难度增大。有些手机品牌的销量还要受制于产能不足。
剖析机构Canalys认为,只管与去年第二季度比较,印度智好手机市场受到的封锁并不严格,但印度智好手机市场仍将受到冲击。包括线下非必要商店关闭、在线送货受到限定将严重影响智好手机的分销渠道。
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目前环球前五大手机品牌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皆在印度设置产线或通过OEM厂协力产出,且比重逐年扩大,不过目前的产出仍以供应当地需求为主。依现阶段当地生产环境来看,预测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共有1200万部的生产量会受影响,而印度整年生产总量将可能因此下滑7.5%。
天风国际剖析师郭明琪在近日的研报中也指出了印度的新冠疫情暴发对短期内的安卓手机需求有负面影响。目前,三星、OPPO、vivo、小米均已下调2021年第二季度的印度市场订单10%~20%。
而据台媒,市场传出一份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厂下调出货量的清单,传闻小米整年出货量目标从2.4亿部砍到1.9亿部,光彩从5000万部砍到3500万部,OPPO、vivo、Realme、一加等品牌也会减少订单,整体砍单幅度约为20%。不过这些爆料尚未得到官方证明。
对付是否会遭遇砍单征象,有vivo的一位员工对说道,“大环境不好的话,大家无可避免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另一边,苹果iPhone在印度当地的生产已经受到了较大影响。据路透社5月11日引述未具名人士宣布称,鸿海位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iPhone组装厂,已有超过100 名员工确诊。受此影响,工厂生产大受影响,目前工厂产量已经相较于平日低落了超过50%。为此,工厂实施了“禁入令”,目前只许可工厂内人员离开,但不许可任何人从表面进入。
印度当地疫情防控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工厂生产。5月初,与富士康同为苹果家当链主要企业的纬创印度班加罗尔厂区便因疫情歇工7天。
工厂仍在生产中 产能或受影响
由于近期印度疫情的情形,多家机构对印度智好手机市场做了下调预期。在业内看来,外界对印度第二波疫情的防控状况相对悲观,不用除未来连续取消更多订单的动作。如果印度的手机制造工厂与终端发卖连续停摆,印度手机家当链将更加薄弱,更加危险。
TrendForce集邦咨询方面认为,随着印度疫情扩散速率加快,不用除将对广大的中低阶劳动人口产生负面效应。若后续情形未缓解,也将使业务停摆,乃至影响零部件运输。
从2018年至今,中国手机品牌小米、OPPO、vivo、传音等霸占印度三分之二的市场。为了降落本钱,中国手机品牌两三次约请各自的供应链企业到印度稽核并哀求供应商落地设厂,其配套的高下游供应商也先后在印度落地。仅在诺伊达地区就聚拢了瀛通通讯、协力泰(002217.SZ)、长盈精密、裕同科技、欣旺达、闻泰科技(600745.SH)、华勤、卓翼科技、光弘科技(300735.SZ)等智好手机家当链企业。据不完备统计,在印度已经有超过150家手机干系的中资企业。这些企业参与到印度智好手机家当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摄像头模组、线材、指纹模组、显示屏模组、手机代工等。
印度疫情的恶化和混乱,已经让投资者对在印度设厂的中国企业产生一些惶恐,比如环球最大的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企业闻泰科技股价4月27日跌停,当晚,闻泰科技紧急发布澄清公告,越日股价有所回升。
而多家手机上游公司也对这波印度疫情做出了回应,协力泰回应称,目前整体经营情形正常。
“印度虽然已经开始封城了,但是我们已经向政府申请了连续开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手机供应链企业光弘科技(300735.SZ)时,其证券部事情职员表示,目前印度工厂订单没有受到影响,生产情形良好。
传音控股公关人士则对表示,印度今年到目前为止,未采纳与去年第一波疫情暴发时相同的印度全国歇工停产停售的严格管控方法,而是由各邦依据自身情形采纳防疫方法,为此传音印度工厂仍在正常生产中。
虽然多数企业表示生产未受直接影响,但也有剖析指出,如果疫情一贯得不到有效掌握,印度的进出口业务可能陷入结束,智好手机部件的运输也可能受到更严重的滋扰。去年印度疫情期间,印度手机制造商就碰着了供应匮乏的情形。
“对中国手机企业目前来讲,除了发卖端受影响外,生产端也同样受影响,很多工厂产能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少。”在杨述成看来,印度的手机供应商受第二波疫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杨述成表示,进入5月份往后,印度的手机制造业受第二波疫情的影响处于半歇工状态,很多工厂因员工传染而歇工,西方国家航班停运让芯片等紧张物料无法运送进来,印度对中印关系处理缓慢导致中海内地上游供应链规复延迟。
在物流和航运方面,“第一波疫情的时候中印航空物流1公斤最高价格只有25元,现在空运价格已经提升到了37元、40元1公斤。目前除了航空物流价格变高外,来往中印的物流航班越来越少,物流仓位也比以前更少了。”杨述成表示。
在印度疫情影响下,企业的人力组织变得困难,第一波印度疫情暴发时,印度人并不害怕,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第二波疫情对印度民气理的冲击很大,传染数量更多,去世亡人数更多,印度中低端收入的工人非常害怕,为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不高。
小企业面临更大难题 或不愿在印投资
事实上,除了闻泰科技、瀛通通讯、协力泰、长盈精密等著名的手机家当链,为手机制造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或将面临更大的难题。
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在近期对印企业的拜访后创造,现在印度手机制造业还面临一个更为急迫的家当难题,那便是为手机制造业配套的印度中资中小企业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
杨述成表示,在前期印度第一波疫情缓解后,应印度本土品牌和中国品牌手机企业的哀求,中国很多手机配套中小企业都往印度市场备了大量库存,以帮助印度手机制造业更快复苏。
但自印度第二波疫情加重之后,很多印度的手机工厂的产能迅速低落,生产车间陆续歇工。杨述成见告,“印度疫情让很多手机品牌商或代工商们由于产能不敷,不再提货,导致一些该发往品牌代工厂的产品全部积压在印度中资中小企业的仓库。而且目前部分在运输的货品还在往印度仓库交付,库存还在增长之中。产品紧张包括电池、充电器、数据线、耳机、包材等,它们为了合营印度手机制造业复苏,今年3月份之前往印度市场备货量达到了4000万元公民币以上,手机电池的备货量就更多。”
杨述成向先容,这些印度中资中小企业很多都是在2018年至2019年间前往印度投资的企业,经历了2020年的印度疫情,在印度还没有站稳脚跟,与品牌商的关系也在建立阶段。
“按照目前的形势,这些中小企业在印度的业务只要结束韶光超过两个月,不到三个月的韶光,印度本土库存就会掏空全体企业资金,家当链将面临大量中小型手机配件企业倒闭或破产,未来印度手机制造业重启困难的行业局势。”为此,杨述成呼吁,各终端品牌厂商能够脱手帮助这些手机配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对中国企业打击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印度方面各种打压对中国企业信心的打击也比较大。此外,中国中小企业在印度还没有站稳脚跟,他们撤离的可能性比较大。”杨述成向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手机家当链的中小企业可能不再乐意去印度投资,除了大型企业为了去印度做环球化布局。
“现有的大中型企业还会在印度坚守,由于印度的广阔市场以及印度的劳工红利使得这些企业不会放弃印度市场。”杨述成对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