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工到技工,农人工还要走多久?
阅读提示
学会工厂里的技能须要多高的学历?须要多少专业知识储备?或许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不少农人工却有一个不雅观念上的误区:自己没文化学不了技能,学了技能也赚不到大钱。这样的想法成了他们发展为高等技能人才路上的障碍。

调查显示,农人工已从过去的关注温饱变成如今的关注发展。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勾引、扶持他们成为有技能的家当工人,成了当前值得磋商的话题。
“只假如屯子来的,我们都乐意要。”夸下这样海口的是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文。这家公司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她给出的人为高于行业内一线操作工均匀水平,还特意租了屋子当职工宿舍。然而,来应聘的还是寥寥无几。
这样的“招工难”问题在各地频频涌现,农人工已从过去的关注温饱变成如今的关注发展。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勾引、扶持农人工成为有技能的家当工人成当下难题。
学历低就学不了技能吗?
提及为什么乐意聘任农人工,张晓文说出了一个关键缘故原由——能吃苦。
“招来的城里孩子,有的连扫地都扫不好,更别说上设备干活了。”张晓文说,企业哀求生产时不能玩手机,一些工人坚持不住就离职了。而招来的农人工,能在呆板单调的流水线上干得更久。
学会工厂里的技能须要多高的学历?须要多少专业知识储备?没有人能给出确切回答。但是张晓文说,在她的企业里,3个月就可以让一个“门外汉”变成闇练工。如果肯学技能,一两年就可能成为行业内的高技能人才,而这种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月薪可以过万元。
沈阳中辰钢构造工程有限公司钢构造车间下料班组迟添奇当焊工15年,由他焊出的产品没有“咬边”、气孔、夹渣,不伤母材。而这种基本功这天复一日练出来的,“有焊接知识能上手更快,没有也不是干不了焊工,关键还是要勤上手、勤练。工厂里的技能大部分都是实践、运用型技能,会操作比懂事理更主要。”迟添奇说,文化水平低就学不了技能的想法不可取。
得手月薪8000元、缴五险、享有双休、事情日晚六点定时放工,这是设备维修调试工张文强的事情报酬。车间新增了排风系统,见不到粉尘飞扬。“谁说当工人事情环境差、人为低,我的报酬频年夜部分白领好得多。”张文强说。经他保养的机器设备故障率低于1%,优厚的报酬是他和老板“谈”出来的结果。
8年,33岁的邹凯就从一个汽车修理工变成了汽车修理厂厂长。“学徒时人为800元,当上大工,干好了能赚4000元。如今自己贷款开修理厂,两年就回本了,一年能赚60万元。”邹凯说。
闇练工为啥还要学技能?
辗转在机器加工、汽车零配件、家具制造、食品饮料和电子设备行业5家工厂13年,郑晓红最后悔的事便是没在一家工厂干长过。由于每个工厂的运作模式、管理、文化都不尽相同,她每换一个事情环境,做流水线工人也好,做基层管理也好,都要重新学起。结果,累积的事情履历不才一家不太能用得上。
“闇练工知道每一道工序怎么做,但他不知道为什么。技工不仅知道,乃至做得还要更好、更准、更快。”迟添奇说。农人工整日里忙事情,不愿花韶光去学技能,这能让他们短期内赚更多钱,长远来看,延误点工夫学技能,未来会有更多回报的。
邹凯初中毕业后就到沈阳打工,跟过3个师傅学技能,由于肯吃苦技能学得快,很快就随着现任师傅出来“单干”,从开始做到做得好,从帮别人打工到帮自己打工,再到别人帮自己打工,邹凯一步一个脚印稳定下来,“不会像个无头苍蝇,不少农人工混到四五十岁还是在干苦力,便是由于没有一门心思学门技能。”邹凯说。
“实在,好的技工是可以跟企业谈价钱乃至单干的。如今,工厂环境越来越好,高技能人才缺少,企业为了招人留住人,给技工的报酬都不差,技工也十分受尊重。当工人不再只是为理解决温饱,成为技工后会有更好的职业未来。”辽宁百联人才管理公司总经理郝红宾说。
若论人为水平,这几年,建筑制造业农人工月均收入增速最快。《2020年农人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从事制造业农人工月均收入4096元,比上年增加138元,增长3.5%,增速最快;从事建筑业农人工月均收入4699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增长2.9%。
如何进行职业方案?
提高农人工技能水平、改进农人工技能构造,才能支持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而让农人工流入制造业,不能指望农人工自己进行职业方案,政府还应加强政策勾引和资金扶持。
“每天事情8小时,中午吃完饭还能喝杯咖啡,人为远高过社会均匀人为,工装总是能干净整洁。如果每个技工都是这种事情状态。我相信哪个屯子娃都会想学技能了。”邹凯说,改进制造业事情环境、提高制造业人为报酬是勾引农人工进入制造业、学技能的关键。
最新发布的《2021新生代农人工职业技能调研报告》显示:69.1%的95后新生代农人工渴望得到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个中,47.14%的受访者最想学习的职业技能是数字化技能,26.86%的人想学习打算机。
“成为顶尖的高技能人才须要天赋和努力,但是只要肯花韶光和心思,事情负责卖力,做个业务好、水平高的企业稀缺技工还是十分有可能的。”迟添奇认为,有一技之长在当下仍不过时。农人工应冲破刻板印象、放眼未来,如今技工的人为越来越高、事情环境越来越好是有目共睹的。他相信,在此刻决定进入制造业的青年农人工,将来都不会后悔的。
刘旭
来源: 工人日报